

冬奥会?这是运动主题时装周吧
作者:杨聃刚刚闭幕的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又是一次运动与时尚相互交融的成功案例。不同的是,“红毯”点评的权杖从网络媒体移交到了每一位观看直播的观众手中,大家对运动员着装的关注和讨论程度堪比国际时装周的配置。这场聚焦时尚品牌和明星运动员的拉锯战从开幕式一直延续到整个赛季。
英国《卫报》对英国代表队的出场反响很满意,在报道中特别提及“由Ben Sherman提供的开幕式队服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的第八位”。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品牌Ben Sherman最初以衬衫闻名,曾在60年代引领Mod风潮,进而影响了披头士乐队等英伦偶像,这是它第二次为英国代表队设计服装。网友们纷纷表示,“相比于羽绒服,英国队用海军蓝呢子大衣配切尔西靴,这也太英式了,不过他们不冷吗?”
登上热搜的可不只有英国代表队,#开幕式羽绒服#的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近1亿的讨论度。美国代表队的“战袍”依旧是常春藤雅皮风鼻祖拉夫·劳伦(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陪伴美国代表队走过了14年)。为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拉夫·劳伦在材质上选择的是塑料瓶回收聚酯纤维和经责任羊毛标准(RWS)认证的羊毛。最具超模素养的俄罗斯奥组委代表队拿出了走T台的架势,他们身上的ZASPORT开幕式羽绒服犹如一张张行走的旅游宣传海报,印着俄罗斯各个地方的简易地图:贝加尔湖、索契湖、堪察加湖、拉帕加湖、新西伯利亚群岛……
实现Lululemon自由的加拿大代表队为此前东京奥运会“扳回一城”,当时那件引发群嘲的涂鸦牛仔夹克仿佛让加拿大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被宣判夺金无望。这一次,加拿大经过更慎重的选择,成功地将性能与风格相结合。Lululemon以红色为主的套组中包括派克大衣、羽绒服、慢跑裤和渔夫帽,材料上排汗抗菌,设计上可通过拉链调节大衣长度,还能将羽绒服收纳成背包,被评为开幕式羽绒服“种草”现场的最大赢家。
再看看意大利队的安普里奥·阿玛尼、德国队的阿迪达斯和波兰队的4F……奥运会已然成为最大的时尚外交平台。各国代表队以本土品牌为服装首选的态势愈发明显。此次瑞士代表队的赞助方Albright由瑞士世界冠军、高山滑雪运动员丹尼尔·阿尔布雷希特创立,这也是瑞士首次使用本国品牌参加冬奥会。被选中的赞助商,从使用颜色到质地,既要代表国家特质又不能过于刻板,两难之中有些品牌选择了安全的国旗色,有些则选择了在各种文化(尤其是承办国文化)背景中不易被错误解读的吉祥色。即便没选本国品牌,代表队也要通过服装来传达国家精神。今年优衣库取代H&M为瑞典代表队提供在冬奥会和残奥会中的系列用品,主导设计的古田正彦(Masahiko Furuta)表示,优衣库“少即是多”的理念与瑞典所倡导的极简生活方式相契合。
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东道主,中国在这场时尚外交上所下的功夫不遑多让。与2008年那场以中国四大发明为灵感、调动了上万名表演者的开幕式相比,2022北京冬奥会走向写意的诗词意境。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五环破冰而出”,再以一朵雪花的故事延续到闭幕式,演绎传统文化的浪漫。独立设计师品牌Chen Peng创始人陈鹏、Feng Chen Wang创始人王逢陈主导了其中多个服装环节的设计。
陈鹏表示,对于服装部分,导演明确提出要让老百姓和全球观众一眼看出这是代表中国的元素,于是他从冰灯、冰雕中找寻《冰雪五环》未来冰球队服装的灵感,选用透明PET光栅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还原出晶莹剔透的“冰琉璃”质感;《雪花》舞蹈中的和平鸽儿童服装,融入对非遗“蔚县剪纸”的二次创作,再通过植绒、锦缎镂空、刺绣三种工艺来突显窗花的层次和结构;举旗手服装的设计则采自京张赛区的山形以及《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王逢陈主要承担了奥林匹克会旗护旗手的服装设计,在艺术印花羽绒服外套的包裹下,内搭白色套装。这件中西结合的套装可谓细节满满,一方面辅以西装式裁剪,另一方面用玉石盘扣等传统中式设计作为点缀。而最后出场的中国代表队队服,全部采用单人单版的方式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材量身定制;出自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之手的领奖服“冠军龙服”则以汉字“中”为灵感,融入小立领、一字扣等元素,结合安踏炽热科技兼顾轻量性和保暖性。
开幕式仅是奥运时装秀的开场,比赛才是正题。曾是花样滑冰选手的设计师Vera Wang说过:“设计冰装比设计奥斯卡礼服压力还大”。优秀的花样滑冰选手需要同时具备走钢丝的平衡能力、马拉松的耐力、摔跤的灵活、高尔夫的意志力、体操的柔韧性和芭蕾舞的优雅,这使得花样滑冰的竞技多了一重艺术性的考量。花滑选手的着装被称为“考斯腾”(英文Costume的音译),承担了作品呈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4年,挪威选手索尼娅·海妮第一次穿着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参加比赛,由此开启了短裙在花滑赛事中的历史。然而,东德选手卡特琳娜·维特那件羽毛紧身超短连衣裤考斯滕,在1988年欧洲锦标赛上引发了国际滑冰联盟的不满。随后引入的“卡特琳娜规范”(Katarina Rule)要求女性花滑选手必须身着能覆盖臀部和背部的裙子或裤子,直到2004年这条着装要求才被废除。
奥运会的赛场上,基本不会有选手冒险穿全新的考斯滕。为了达到浑然天成的表演效果,每一件考斯滕都要经过正式比赛的考核,依整体表现做出调整。曾为南希·克里根和埃文·雷萨切克等奥运选手设计过考斯滕的Vera Wang感慨,弹力织物促进了运动员向三跳和四跳发起挑战,在五六十年代的冰场上,没人能达到这种极限。
考斯腾不仅要轻盈、耐磨,有良好的伸展性和流动性,还要讲求美感。每年国际滑联都会将最佳服装奖授予最美的一套考斯腾。美国冰舞组合女选手麦迪逊·乔克就曾经凭借埃及蛇舞主题的考斯腾夺得这一奖项。为了重现蛇皮鳞片,那件考斯腾上贴了14500余片水钻,其制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为了力求最大限度地贴合花滑选手的身体,每一件考斯腾都由设计师为选手量身定制,除了布料本身的稀有,装饰工艺越复杂,造价越高昂。
羽生结弦的紫色考斯滕曾入围2019国际滑联最佳服装的候选,在近3000颗水晶的点缀下,蔓延着十几朵手工立体玫瑰。有人推测它的面料由直径约为毛发1/5的细丝织就,每平方米仅有10克重,类似昂贵的面料常用在高级成衣或高定上。自从升入成年组,羽生结弦在冰场上的艺术表现力离不开其考斯腾的加持,时而用贴颈项圈勾勒出纤细的颈部线条反衬脆弱的美感,时而用大量刺绣表现水钻无力胜任的立体细节,时而衣角下摆会依照运动的弧线留出飘逸的空间。这些雌雄同体的华服背后是日本花滑考斯滕设计师伊藤聪美。
将演出的故事性纳入设计,最大限度抓住评委眼球是伊藤的特点。每年花滑赛季前(8月到次年3月),她要同时赶制数位选手的考斯滕,每一套要花费两到三个月完成。2014年,羽生结弦联系伊藤为他制作考斯滕。那年,成为日本男单花滑连冠第一人的羽生,在表演滑《时间旅人》中穿的便是伊藤的设计。此后每个赛季,伊藤都会为他披上“战衣”。
2016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前夕,羽生的答谢节目《星降之夜》以芭蕾舞《天鹅》为配乐,伊藤索性从经典舞裙上寻找灵感,这套卡斯滕前后都采用了深V和低开衩的设计,对男选手来说无疑是大胆的尝试。为了突出羽生纤瘦的体态,开衩部分选用了和他肤色相近的布料,从远处看就像是裸露着背部。羽生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凡对展现表演有帮助的设计,他都不会拒绝。为了让考斯滕看起来更灵动,伊藤把布料剪成了絮状夹杂在羽毛中。通常情况下,设计师会尽量避免使用羽毛,毕竟赛制规定如若装饰部分在表演中掉落要扣分。为了以防万一,伊藤在制作时反复缝了好几遍,再涂上胶水,进一步以水钻来固定。
第一次试穿这件考斯滕表演《星降之夜》时,羽生觉得袖子上几颗比较大的水钻影响了跳跃,于是在调整中将其剥落。从技术角度考虑,男选手的考斯腾重量一般在800克以内,女选手的考斯腾重量一般在350克以内,若要实现三周半跳,服装的重量则不能超过500克。为此,施华洛世奇推出过一种新水晶,将装饰物的重量减至一半。
大部分羽生结弦的考斯滕都由他和伊藤共同设计,除了《阴阳师》的比赛服。“羽生才是设计师,我只是‘助手’而已。”伊藤说。设计之初,羽生要求服装以白为底色,同时加入象征着阴阳师的五芒星,从领口的假两件到袖口上的抽绳,每个细节都和传统狩衣相对应。因为花滑不能搭配原版宽大的裤子,羽生特地提取裤子常用的嫩草绿色和紫色来加强整套“狩衣”的感觉。最终,这件考斯滕不仅帮他塑造的“阴阳师”角色深入人心,也助力他蝉联平昌冬奥会花滑男单冠军。
在北京与奖牌失之交臂的羽生结弦,在表演滑中演绎曲目《春天来吧》,并以其特有的编排步法俯身亲吻冰面向本届赛场告别,身上那件考斯滕是他在2020年全日锦标赛穿过的“天神的羽衣”——萦绕着透明薄纱的白色基底加入粉色渲染,犹如一枝即将脱离雾凇的樱花,清新绚烂。
进入赛程的第四天,北京冬奥会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2月8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在第三跳时做出了从未尝试过的1620抓板,排名反超夺冠。那也是美国NBC环球集团旗下主流媒体平台孔雀6天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场赛事。当日,谷爱凌的黑色雪服背后印着一条金龙图腾,在赛事回放的慢镜头中若隐若现。这套雪服来自她自己代言的安踏。安踏还为本届赛事中的 10 支国家队打造了科技级专业比赛服。
运动明星正在取代传统明星成为时尚行业的新宠。除了运动员和斯坦福大学生,谷爱凌还是国际经纪公司IMG的签约模特,从2019年巴黎时装周开始活跃在媒体视野中。作为当下最受奢侈品和时尚品牌关注的运动员,谷爱凌从去年开始先后拿下Tiffany全球品牌代言人、内衣品牌维密The VS Collective团员、万国表和雅诗兰黛亚太区品牌挚友等合约。
除了谷爱凌、大阪直美等体育明星,美国诗人阿曼达·戈尔曼、溜冰运动员兼演员尼科·希拉加以及诗人和活动家凯·以赛亚·贾马尔等,近两年在奢侈品和时尚品牌活动中同样频繁亮相。这一趋势转变的部分原因归于Z世代消费者的崛起。“人们已经厌倦了过于复杂或精心策划的内容,他们对相同的面孔愈发容易审美疲劳。”LHS Consulting创始人琳达·赛比直言,“品牌需要能真正推动他们与消费者交流的对象,或者寻找与竞争对手不同的新形象,以让消费者产生好奇心。” 冬奥会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