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智力
作者:袁越一提到衰老,大部分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衰老上,比如肌肉力量的下降和关节柔韧性的丧失等等。但智力的衰老同样不可忽视,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要大于身体机能的衰老。
一般人所说的“智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ies),即人脑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的能力。人的智力具有多重属性,衡量智力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心理学家通常会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Fluid Abilities)和“晶态智力”(Crystallized Abilities)这两大类:前者指的是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工作记忆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也有人把抽象思维的能力包括了进来;后者指的是一个人的词汇总量和知识储量,以及一些和工作有关的特殊技能,比如律师的法律知识或者厨师对不同食材特性的了解等等,都属于晶态智力的范畴。
已有很多证据显示,一个人的流体智力通常在20多岁时达到顶峰,此后便逐年下降,只是下降的速度因人而异而已。而一个人的晶态智力则会一直上升到70岁左右,然后才开始下降。于是,很多古典学派的心理学家都相信这两种智力可以相互补偿,从而让老年人也能维持一定程度的智力水平。
但是,现代心理学家不太相信这一说法,而是认为两种智力具有极强的相关性,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家埃利奥特·塔克-得罗布(Elliot Tucker-Drob)博士就是其中之一。他和来自瑞典以及德国的几位心理学家合作,在2022年2月2日出版的《科学前沿》(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为这一派观点提出了新的证据。
这篇论文基于两项高质量的跟踪调查研究,分别来自美国和瑞典。其中美国研究一共招募了3633名女性和1933名男性志愿者,初始年龄在18~99岁不等。研究人员对这批志愿者进行了为期18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各种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对他们的流体智力和晶态智力进行了8次测试。
瑞典研究则招募了1803名女性和1517名男性志愿者,初始年龄在25~95岁不等。研究人员同样跟踪了这批志愿者18年,一共对他们进行了4次测试,以此来研究他们流体智力和晶态智力的变化。
这两项研究的共同点就是获得了大量基于个体的纵向数据,从而可以让心理学家们衡量每一个人的智力变化曲线,而不只是停留在研究智力的整体变化上。这么做显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是为什么这类研究如此难做的原因。
塔克-得罗布博士对这两项研究所得出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智力的相关性确实很高。一个流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很快的人,其晶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速度也很慢,甚至不增反降。换句话说,古典学派所期望的那种“老年人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弥补智力下降”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即使在一部分老人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补偿,其作用也十分有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论文作者认为,人类的智力虽然被分成了两大类,但其神经基础很可能是一样的。比如随着年龄增大,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大脑皮层萎缩和脑白质断联等现象,这两种衰老症状很可能与两种智力都有关联,从而导致两者没办法相互补偿。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想办法减缓整体智力的衰老,别无他法。 智力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