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睡才能提高创造力

作者:袁越

怎么睡才能提高创造力0人类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灵感都是来自睡梦中的,比如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梦中想到了元素周期表,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想出了苯分子的环状结构。发明家爱迪生甚至发明过一种特殊的睡眠法,据说能提高创造力。他会在自己遇到难题时手握钢球躺在椅子里打盹,钢球落地时发出的声响会把他惊醒,他认为这个时候人的创造力是最旺盛的,可以帮助他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独有偶,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也有类似的习惯。这个睡眠法的核心就是在自己将睡未睡的时候把自己叫醒,科学术语称这一时期为N1,即“非快速眼动”(NREM)的第一个阶段。此前关于睡眠和创造力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快速眼动期(REM)和慢波睡眠期(NREM的后期),N1阶段乏人问津。但爱迪生的发明和达利的画作代表着人类创造力的高峰,N1显然值得认真研究一下。

巴黎大脑研究所的德尔芬尼·奥迪厄特(Delphine Oudiette)博士接受了这个挑战。她和同事们找来103名身体健康并且能快速入睡的志愿者,先让他们按照研究人员教的方法解一道数学题,但其实这道题还有个巧妙的解法,需要受试者发挥一点创造力才能想得出来。

这103名志愿者先参加了30次测试,其中有16人想出了巧妙解法,被排除在外。剩下的87人被要求坐在躺椅里闭目养神20分钟,同时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其中的49人在此期间一直保持清醒,他们被归为清醒组;24人进入了N1阶段,并至少维持了30秒的时间,他们被归为N1组;14人进入了N2阶段,即深度睡眠期,他们被归为N2组。

20分钟过后,研究人员再让他们解题,结果清醒组只有30%的人想出了巧妙解法,N1组的这个比例为83%,是清醒组的2.7倍,说明在N1阶段被叫醒确实能提升创造力。而N2组的这个比例又降到了14%,说明一旦进入深度睡眠,创造力的提升效应就消失了。

奥迪厄特博士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21年12月8日出版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虽然这只是一项初步研究,但和此前类似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创造力究竟来自何方。

目前公认的理论认为,创造力来自神经细胞的一次新颖组合。当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是被高度控制的,因为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矩,否则就会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维模式是逻辑主导的,这种模式善于解决问题,但不会有太多的创造力。我们必须想办法放松对大脑的控制,让神经系统放飞自我,才有可能产生出新颖的神经元组合。

但是,光有新颖组合还不够,还必须能够对新颖组合做出判断,知道它是否有用。否则的话,大脑就像做了一个乱七八糟的梦,醒来之后什么也留不下。这就是为什么深度睡眠并不会提高创造力,因为那时我们的大脑失去了判断力,只是产生了一大堆没用的随机组合而已。

换句话说,创造力来自一种介于控制和失控之间的状态,而这正是N1阶段的特征。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对爱迪生睡眠法做出一点改进,比如在陷入困顿时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干点别的,这样也可以创造出一种介于专注和走神之间的状态。毕竟手里拿着钢球睡觉不太靠谱,万一把地板砸坏了就不合算了。 深度睡眠创造力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