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一瞬间
作者:harps正式进入冬天,给孩子穿上新买的大衣和冬靴,带他出门去超市。他踩在滑板车上,朝气蓬勃,满脸笑容,身后是难得的冬日晴空,淡白的天空里小小的几片云。这一瞬间如此美好,我几乎以为下一秒钟就会有画外音开始播放人身保险的广告词。
孩子爸爸迅速摸出手机,拍下画面,然后开始在手机上划拉。三秒钟以后,我感到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两下,不用问,当然是刚刚过去的那个美好瞬间已经以照片的形式存到了我的手机里。同在此时,这一瞬间也显示在了孩子奶奶家族群里,大姑二姑都迅速做出了回应。
待孩子爸爸接过照看孩子的任务,我也迅速把照片发给了万里之外的我妈,我知道她这会儿还没睡下,大概率正歪在沙发床上抱着平板电脑看电视。把孩子照片发到我家各个家族群里的重任,一向归我妈掌管。果然发过去没多久,就收到了她回复的左右摇晃的大拇指,占了四分之一个屏幕(老年人特别喜欢用巨大的表情符,可能是因为小了看不清楚)。果然,几分钟之后,我们正在挑拣甜甜圈,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刚才的照片出现在了舅舅姨妈群里,底下好几条红心、大拇指、“又长高了”。
人们用手机强大的摄影功能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天天在摄影机前过日子,难免有自恋之嫌疑。有些人的手机相册一打开,大半都是这里那里和这个人那个人的自拍。但是,手机记录下来的这些瞬间,十有八九都立即分享出去了。也就是说,用手机不停拍摄自己和眼前景物的人们,心中其实一直还有一群没在现场的观众。过去的政要名人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日后会被人研究,所以写下的文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务必要体现自己作为伟大人物的苦心细心。拍来拍去并分享照片的人,也在想着有谁会看到,有谁会点赞,有谁会评论。政要名人写日记,虽然明知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评说,但写日记的时候,“后人”很可能还没出生,只能对着虚空想象读者——那些百年之后因理解他的苦心经营而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年轻人。在群里发照片的人和政要名人很不同,他们在手机上点几个键把刚拍的照片发出去,心里已经隐隐约约有了前排观众的脸,并期待他们露出一个笑容。
每一秒钟,空气里有亿万张照片在定向流动。手机制造商如今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精确摄取地球某个角落令人惊叹的一瞬间,编码发送到遥远的别处,让收到的人也刹那间飞越重洋,仿佛亲身在场一样。这些照片的流动是为了什么呢?它们大概是说:“你好吗?我很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