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失常的“祖师爷”

作者:张天骄

精神失常的“祖师爷”0很多行业都说自己有祖师爷,但经常把“祖师爷赏饭”挂在嘴边的大概只有传统演艺界了,例如相声、京剧、评书等。“祖师爷赏饭”其实有两层含义:具有从事该项艺术的天赋;而且天赋能兑现、折现。这两样都需要命运的眷顾。以京剧为例,学艺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比如倒仓失败、受伤致残。当年,教法严谨、成才率高的京剧社富连成共培养了八科七百多名京剧学员,成名成家的也不过十几人。

成名成家之后,依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今天红,明天未必红;在甲地红,在乙地就未必能吃得开。当年的艺人习惯走江湖,到处卖艺,有“北京学艺,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的说法。单田芳在回忆录中说,天津有位说评书的行家,名叫张连仲,号称“鞭扫葫芦峪”,前往沈阳说书,轰动一时,同行纷纷表示要学习观摩。张也特意选定能容二百多人的“会宾轩”茶社,没想到的是:头一炮就没叫响。之后更是惨不忍睹,听众越来越少。熬了一个多月,张连仲执意要走,同行几次挽留。张说:“不行了,我看出来了,怎么缓也缓不了啦。我把拿手的绝活都使了,也不好使。”回到天津,张连仲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演艺界讲究“眼缘”,也就是说观众对演员的钟爱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谭鑫培“红”的时间相当久,成名后,他吸食鸦片,嗓子成了“烟嗓儿”,观众们反倒觉得更有韵味。到了职业生涯后期,谭鑫培每次的唱腔都不一样,可观众们偏偏买账,乐此不疲,认为是“变化多端”。

相比天天和观众打交道的曲艺工作者,自己在家静悄悄搞创作的艺术家更加孤独,也更加无助。很多人算是“祖师爷赏饭”,有着过人的天赋,但在精进的过程中,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层出不穷的“灵感”:有人凭借药物,有人借助伴侣,有人选择孤独,还有人依靠发疯。收藏界对此有共识:“创造力与神志错乱并非相距甚远,从事艺术活动的人都带着某种孤独感。艺术让人倾其一切完全皈依于此,而这通常会令人心生抑郁、举止怪异,并与周遭万物产生疏离感。”

医生对画家爱德华·蒙克说,心理治疗可以帮他摆脱痛苦。可蒙克却回答说:“这些痛苦是我和我的艺术创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不分彼此,如若将其分离出去,将毁掉我的艺术。我想留住那些痛苦。”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说:“在我的记忆里,我患有非常严重的焦虑症,但我试图用艺术来表达它们。如果没有了这种焦虑和病痛,我就会像一艘无舵的大船。”这种坚持忍受巨大痛苦继续搞创作的,更像是自己赏自己饭吃。 艺术家

上一篇: 看房之旅
下一篇: 分享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