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零食称王,消费又降级了?

作者:邢海洋

卫龙辣条要上市了,估值600亿元。如今6家A股零食业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市值超过300亿元,龙头良品铺子市值为175亿元,三只松鼠为147亿元,洽洽食品为280亿元。小小辣条一家单挑零食业三巨头。辣条成瘾,果不其然。而廉价的辣条称王,是否意味着消费又一次降级?

提起辣条,消费者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小时候的味道,那是校园外零食摊前孩子们用零花钱解馋的故事。曾经,辣条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周边销售,青少年和儿童是主要消费群体。随着这一拨孩子长大了,辣条生意也从校门口走入超市和线上,不只是孩子吃,工作的年轻人也吃,支撑起一门日渐庞大的生意。

辣条的发明还有一段故事。1998年,大洪水让湖南平江县的大豆减产,三位平江豆干从业者苦于无原料,尝试用面粉作原料,结合平江麻辣豆筋、麻辣酱干的风味特点制作出辣条。如今仅湖南平江一县,辣条的年总产值就有200亿元,占湖南面筋食品销售量的2/3,占全国面筋食品销售量的40%。平江因此被称为“中国辣条之乡”,当地大力发展麻辣零食产业,还建有辣条博物馆。

辣条在现代社会的流行,离不开它的廉价特质。面筋多孔,材质疏松又富于弹性,是承载辣味的最佳载体。以廉价的面筋承载最为刺激感官的调味品,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配方组合,不仅成本低,售价也低,正好在中小学生中打开市场。于是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辣条永远是5毛钱一包的小时候的味道。不过,随着辣条进入超市,并且在大型综超中占据显眼的位置,价格早就不是当年的价格了。但明显的成本优势仍使之稳坐辣味零食里性价比之王的位置,价格远低于以牛肉、鸭脖和凤爪等为原料制作的麻辣零食。

或许正因为面筋成本低廉,相比肉类原料有着巨大的价格差距,辣条才在定价中有更大的余地,利润丰厚。比如一般的个体户做手工辣条,成本主要就是面、油和各种调料,一斤成本3块多钱。这种辣条在小县城都能卖到8元一斤,如果在一、二线城市可以卖10多元一斤。一天卖个几十斤,就比外出打工强,于是很多人的餐饮创业都选择从辣条开始。至于企业层面,利润空间普遍超过50%,引得全国范围内千余家面筋厂“逐鹿辣条”。这些面筋厂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是湖南,那里是消费者聚集地;另一个是河南漯河,那里是小麦的主产区,也是食品加工企业聚集地。

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刘福平两兄弟是平江人,他们是平江第一代辣条人,也是最早从发明地转到河南漯河建厂的。能做到“辣条一哥”,除了借力河南面粉的原产地优势和漯河食品业一条龙的配套优势,他们还借助了辣条崛起过程中的几次公关危机。辣条这种最早出现在零食摊的食品,先天就带有草根性质,缺乏监管往往伴以食品卫生问题。既然是麻辣上瘾食品,除了麻辣作料,还少不了工业添加剂,垃圾食品的帽子很难摘掉。可垃圾食品的帽子反而成了卫龙的护城河,每当消费者因为垃圾食品而踌躇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是“行业一哥”的信誉。实际上,卫龙也被曝出过食品安全问题,只不过它的规模和声誉,让消费者稍许安心。

今年来,零食业巨头的生意都不好做。虽然猪肉价格暴跌,肉类整体盘整,可我们很少看到零食降价的消息,物价越来越高,辣条成了解馋的杠把子。这或许就是卫龙单挑零食业三巨头的背景吧。 辣条

上一篇: 建筑师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