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满期待的大口袋

作者:杨聃

盛满期待的大口袋0这年头,手袋越做越小,衣服上的口袋反而越缝越大。自带街头风属性的设计便算了,就连原本的正装和优雅面料也用到了大口袋装饰,比如爱马仕套装和香奈儿经典的斜纹软呢外套。一眼看去,比例膨胀的口袋极具辨识度,让人怀疑设计师集体把工装裤上的“立体贴袋”——Cargo Pocket贴错了地方。

Cargo Pocket就是“大到可以用来装货的口袋”,通常和“机能装”(Techwear)联系在一起。原本为提高运动表现而开发的机能装,具有透气、舒适和防水性,占据了运动类服装的半壁江山。它们很多是从军用装备中的防寒服以及携行装具之类的单品演变而来,“始祖鸟”就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皮尔·卡丹和安德烈·库雷热等设计师为摩登的“太空时代”开发新的合成面料,机能装开始在时尚界崭露头角。

先把机能装放在一边,聊聊口袋这件事。从19世纪起,男装裁缝在衣服上设置了明显的口袋,这才告别“暗袋”设计,重点不是口袋里装了什么,而是口袋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怀表因为被放在胸前的口袋里才得名怀表,尽管被隐藏着,但露出的表链却炫耀着财富。现代牛仔裤的前髋处也有一个“无用”的小口袋,那便是从19世纪专门放表的口袋传统中继承下来的。外套前胸的插袋曾被叫作“车票袋”,顾名思义,专门装火车、轮船票,也可以用来装手帕,这才让现代男装的口袋巾有了用武之地。

20世纪的口袋又进化了一步。出于功能性考虑,军服和工装上都设有大量的口袋,就像飞行员服的大腿处被缝上了防水地图口袋,航天服布满魔术贴口袋。1969年登月结束后,巴兹·奥尔德林回忆说在点火返航的一瞬,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胸前的口袋,那里面装着很多胸章和他亲手做的任务帖,用以纪念“阿波罗1号”遇难的宇航员。

男装在演进的过程中自然地增加了插袋、贴袋,而在女装中,口袋的存在有些尴尬。维多利亚时期,女装充斥着复杂的荷叶边和坠饰,想找一个地方缝口袋还真不容易。此后的大部分时尚潮流,要求女装与身体紧贴,增加口袋势必会影响轮廓。“非必要”的口袋成了一种表达。设计师艾尔莎·夏帕瑞丽擅长用口袋来展现超现实设计,她的“缝制的桌子”系列(上世纪40年代)套装,胸前设置了许多口袋,每个口袋上都用抽屉式的把手代替纽扣,这些口袋有些是真的,有些则是假的,它们不会被用来装东西,只是会让定制生产线上的裁缝头痛而已。事实上,自此引发的真假口袋风潮饱含深意。如果让《碧河彼时》一书的作者格温·拉弗拉(Gwen Raverat,1885~1957)看到如今的机能口袋风潮,她应该会满意吧(也不排除被丑哭的可能,毕竟她的审美还处于没有接受过赛博朋克和街头风格洗礼的时代)。拉弗拉曾哀叹过,“谁规定女装上不能有口袋?我们已经拥有了选举权,为什么在这方面还是不能和男人平等?”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装上的口袋都是假的贴片装饰,因为设计师还没有学会如何利用这把增加膨胀感的双刃剑。

Cargo Pocket比普通口袋更庞大,它很少被加在腰身处,而是常见于胯部,用来增加下半身的体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衬衫外套,要么把两个巨大的贴袋缝在胸部位置,要么缝在肩部来增加肩宽。盟可睐新一季则是通过胯部贴袋和腰部的对比,让羽绒服看起来更显瘦。葆蝶家针织长裙也借鉴了这种视错觉,通过巨大的口袋达到胯宽腰细的效果。

不只是衣服,任何单品都可以通过叠加Cargo Pocket来增强机能感。普拉达2019秋冬系列的靴子多了两个可拆卸的小包,让那些优雅古典的礼服裙看起来轻松不少。自此以后,小小的机能元素被当作调剂品添加到经典的设计里。尤其是那些流行了几十年都没怎么变的经典款,搭配机能口袋,能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质。普拉达把之前爆款靴子上的口袋改装到了2021秋冬手套上,像极了赛博战士的装备;迪奥男装在2022春夏和歌手特拉维斯·斯科特(Travis Scott)合作的贝雷帽里藏了个大口袋,有点超现实的荒诞。

盛满期待的大口袋1盛满期待的大口袋2盛满期待的大口袋3Cargo Pocket作为设计元素的存在感被机能装反复强化,而机能装能持续“曝光”,离不开两波热度,一是与街头风格的“联姻”,一是赛博朋克在荧幕上缔造的视觉符号。

早年的街头风格服装多取材于飞行员夹克MA1和M65之类的款式,近些年因为老派军工有些审美疲劳,设计师开始把关注点放到了当代军事风格上。带有“机能忍者”(从头到脚把人裹住)标签的ACRONYM跟意大利潮牌Stone Island,都把军风架构的设计语言使用在日常服装里,其中不少单品都能在美军或欧洲军队的装备里找到对比原型。

Stone Island的已故设计师马西莫·奥斯蒂曾多年从各地收集军装,研究它们的口袋、褶皱、帽子、内部圈绳,以及双层设计、皮带轮、铰链等设计。原本马西莫想为那些喜欢高尔夫、滑雪、航海和其他奢华活动的中产人士提供机能性的服饰,结果事与愿违,他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了各种欧洲亚文化的场景中。在意大利,Stone Island引来“Paninaro青年”(原意:快餐三明治,也指爱穿大牌的年轻人)的青睐,他们深受上世纪50年代美国片的影响,开着他们的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咖啡厅间。在英国,系出同门的C.P.Company成为“足球闲人”(Casuals)应对警察的选择。臭名昭著的足球闲人动辄对赛况不满就诉诸暴力,他们以运动装作为伪装,避免因为身穿球队配色的制服而被执法的警察追赶。

这些故事也是服装文化传播中最有趣的地方。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设计风格就像方言,只能在特定的城市文化或者社群中被高密度使用。进入数字时代,风格之间的区隔日渐消弭。当然,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它让大家可以畅通地交流,但方言也需要被保留,那是一种自带身份认同的表达,更何况某些话用方言讲带劲多了。

如今,不仅街头潮人在追逐机能装,高级时装也瞄上了机能风元素。Comme des Gar~ons男装运用了大量尼龙织带和大口袋,为原本的西装造型增趣不少。自从迪奥和潮牌Alyx联名系列推出之后,人们纷纷往自己身上绑带子、装夹扣,越发像赛博朋克游戏和电影里的人物,比如《黑客帝国》里的尼奥。Cargo Pocket、霓虹色和夹扣总被认为和赛博朋克(CYBERPUNK)有关。

大部分赛博朋克作品以建立在架空的未来故事影射现实。少部分人掌握尖端科技,大部分人只能被技术支配,它们之间的差距往往通过巨型城市里的摩天大楼来表现。如同电影《银翼杀手》描绘的,浸透了夜色的都市被一缕缕广告牌光束照亮。彩色霓虹光渲染着城市景观,摩天大楼顶端和底部街区就像两个世界,上面可以享受阳光和夜色,下面只有潮湿和阴暗。“在赛博朋克小说上发生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流行文化任何一个分支里的成功新事物上。”创造了赛博朋克一词的布鲁斯·贝斯克说,“它从一个意外的、崭新的原创事物变成一股新潮,一个商业公式、一种修辞。”融入主流文化的赛博朋克于是被认为是“风格大于实质”的概念。如此说来,设计师用“创意枯竭”的赛博朋克元素——Cargo Pocket、霓虹色和夹扣,搭配最“保守”的服装形制,算不算一种“负负为正”呢?

盛满期待的大口袋4盛满期待的大口袋5盛满期待的大口袋6盛满期待的大口袋7盛满期待的大口袋8盛满期待的大口袋9盛满期待的大口袋10 时装搭配男装女装cargo口袋

下一篇: 智齿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