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与智慧

作者:袁越

智齿与智慧0智齿是灵长类动物的第三颗臼齿,不但位置在口腔的最里面,而且也是所有牙齿当中最晚长出来的。人类智齿的平均出牙时间为18岁,此时大部分人都已成年,积累了足够多的智慧,“智齿”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人类智齿的出牙时间是灵长类动物当中最晚的,这一点曾经让古代学者们困惑不已,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人类的“智慧”来得这么晚。但是,智齿的这一特性却让古人类学家们如获至宝,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分析牙齿和头盖骨化石,研究人类的进化路径。

正是在研究牙齿化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智齿的出牙时间和灵长类动物的生活史密切相关,完全可以通过前者来研究后者。所谓“生活史”(Life History),指的是一种动物的生活节奏,比如断奶的平均时间、青春期到来的平均时间、生育期的结束时间,以及平均寿命等等。科学家们可以从一种动物的生活史中推断出很多宝贵的信息,研究价值极大。

智齿和生活史这两件看似不相干的东西为什么会有如此紧密的联系呢?这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进化学家加里·施瓦茨(Gary Schwartz)想要研究的课题。他和同事们为21种不同的灵长类动物的头骨建立了3D模型,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模型,找到了其中的原因,相关论文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出版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杂志上。

按照这篇论文的解释,智齿的出牙与否,关键就在颞下颌关节(TMJ)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与头骨的关节,嘴巴的开合动作就是以这个关节为轴的。咀嚼是进食的第一步,靠的是上下牙床的咬合力,这就对颞下颌关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智齿距离颞下颌关节最近,如果智齿长得不好,就会影响咀嚼的精准度和力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颞下颌关节受伤。

问题在于,灵长类动物的牙床生长需要时间。只有当牙床的长度长到足以容纳第三颗臼齿时,它才会长出来。人类牙床的相对长度本来就是灵长类动物当中最短的,而人类牙床的生长速度却又是灵长类动物当中最慢的,于是人类智齿的出牙时间就变晚了。举例来说,黑猩猩的下颌牙弓在12岁时便已发育完全了,而人类的下颌牙弓一直要长到22岁,这和人类智齿的出牙时间是吻合的。

人类不仅牙床长得慢,而且生活节奏整体都慢,这一点正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称霸地球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人类大脑的相对容量是哺乳动物里最大的,这么大的脑袋自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发育完成,所以人类的幼儿期非常长,全靠父母照顾。与此同时,人类的衰老速度也很缓慢,失去生育能力(绝经)之后还能继续存活很长时间,所以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是灵长类动物当中最长的。

人类之所以要活那么久是有原因的,因为人类母亲没有能力照顾那么多年幼的孩子,全靠家里的长辈们帮忙。老人们不但可以帮自己的子女照顾孩子,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把自己毕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没有文字的古代,人类的智慧也远胜于其他灵长类动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智齿还真是智慧的象征。 动物智齿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