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蛙战略”中的“毒素”是什么?
作者:宋晓军10月26日,美《华盛顿邮报》记者拉莫特(Dan Lamothe)发表了一篇题为《在台湾战争演习中美国没有什么好的选择来威慑中国》的报道。报道的大意是,美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ANS)当天发布了一份题为“毒蛙战略”的虚拟战略推演报告。“报告”的大意是:设定大陆“武力攻入”台军驻扎的东沙群岛后,在不使危机升级的前提下美国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军事选项应对大陆的行动。随后一位媒体朋友问我怎么看这个结论,对此我回答说:美方为对冲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正在制造“毒素”。
要解释这个答案,首先看拉莫特报道中引用CANS国防项目高级研究员、“报告”第一撰稿人多尔蒂(Chris Dougherty)说的两个比喻。多尔蒂说的“两个比喻”的大意是,假设解放军参照俄罗斯的“克里米亚模式”派特种部队“占领”了台军控制的东沙群岛后,美军不仅不能确定敢与解放军进行对峙的“胆小鬼游戏”(game of the chicken),而仅玩威慑力不够的“枕头大战”(pillow-fighting)又阻止不了解放军的行动。在引用完多尔蒂的“两个比喻”后拉莫特写道:“报告称,军事推演发现最好的选择是提前警告中国在这些岛屿上行动将面临的后果,日本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但随后他又写道:“在(模拟的)美国和台湾团队方反复询问日本的立场后,没有明确得到日本的支持。”这就是其报道标题中得出“没有什么好的选择”结论的由来。
那么这个“结论”与联合作战能力有什么关系呢?值得注意的是,就在CANS推出“毒蛙战略”报告之前的10月21日,CANS还推出了一份题为“在美国国防部内部改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的报告。“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所谓中国的军事挑战,称“由于国防部对其在东亚的军事地位相对于解放军的削弱反应迟缓,这些挑战是很多和不断积累的”。同时称目前国防部并未根据以“大国竞争”为核心的《国防战略》开发出针对中俄两国的新联合作战概念,而这将导致“目前的联合力量还不够‘联合’,不足以发起一场针对同级别对手的高端战争”。总之,CANS的这篇报告认为目前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还不足以在同解放军作战中取胜。那么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如何呢?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26日解放军的两架陆军直升机(米-17和武直-10)与5架固定翼战机一起首次进入台湾“西南空域”进行了警巡。事后很多军事分析人士都认为,这是自2020年11月中央军委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后的一次标志性行动。
最后我想说的是,鉴于10月21日CANS发布的“报告”认为目前美中两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正处在“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中,解放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就成了美智库在制定“毒蛙战略”时的“约束条件”。为了对冲这个“约束条件”,在“毒蛙战略”中提出了一个政策建议的方向,即强调使用多边威慑的解决方案应对中国通过“侵略或胁迫”造成“既定事实”的紧迫性。其实这才是将台湾打造成“毒蛙”所用的“毒素”——即动员域内国家一起发出反对中国大陆“试图用武力改变台湾现状”的呼声。事实上,在CANS推出“毒蛙战略”的第二天10月27日,美国领导人在“东亚峰会线上会议”就已经开始释放“毒素”了。他不仅称“美方对中国在台湾的胁迫行为深表关切”和中方此举对“和平稳定构成了威胁”,还鼓吹了“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坚如磐石”。 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