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铲除一群蜜蜂

作者:王俊

如何铲除一群蜜蜂0校园文化长廊有一面墙,每隔几米就留下一条宽5厘米、纵深半米的空隙。我想设计师的初衷可能是,透过这些缝隙可以窥见墙后篮球场上的青春少年吧。突然有一天,一群蜜蜂到此空隙筑窝,窝越来越多,蜜蜂也越来越多了。漫天飞舞的蜜蜂对来来往往的师生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后勤的同事们很快将蜂巢捣毁。可是,没多久蜜蜂又来了,窝又重新筑起。

同事们先后采用物理的高温燃烧法、化学的杀虫剂,可最终这群蜜蜂像着了魔一样,对这空隙情有独钟,就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美国学者R.H.约翰逊在1910年提出了“生态位”的概念,它指的是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通俗地讲,就是环境中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光照、温度、湿度、食物的组合,而不同的生物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食物的组合也是不同的。最终生物和位置形成匹配,不同的生物占据了环境中的不同位置。

按照这个原理,这群野蜂住进空隙里是有原因的。校园里有参天大树,勤劳的花工总让校园四季开满鲜花,这些都为野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而这些空隙还能挡风遮雨、遮阳保温。文化长廊的设计师无意中给这群蜜蜂创造了一个极佳的生态位。所以从生态学来讲,这个位置就是蜜蜂的。但从人的角度来看,蜜蜂占据了这个位置却是非法的。不像大熊猫,它们体形庞大,长相可爱,数量稀少且中国独有,几乎全世界都爱它。为了保护它们和它们生存的环境,我们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所占据的生态位。再比如一些家养的猫狗,这些宠物是需要花钱买的,我们就像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些猫狗。而蜜蜂既不可爱,也没有出售的价值,偶尔还会伤人,总之它的段位太低了,必须加以铲除。

从生态位的角度来看,铲除蜜蜂的方法也很多。可以改变空隙的物理特征,也就是改变缝隙里的光照、温度、湿度。在缝隙里塞几条灯带,夜晚来临时将灯带点亮,蜜蜂无法睡觉,连续亮上一个月,非死即跑。

还可以饿死蜜蜂。蜜蜂是要采蜜的,花粉就是它们的食物,只要校园里不种花,蜜蜂自然失去了食物来源。为了生存,它们就要飞到校外寻找花朵,或许这一飞远,就忘了回家的路。或者飞远以后,在校外的某棵大树下、某个墙角处又觅得一个生态位,大家伙一起努力几天,新的蜂巢就筑好了,然后蜜蜂们就可以乔迁新居了。

第三,可以引入竞争。虽然不同生物所需生态位的条件是不同的,但也会有些生物所需的条件相似,把它们放在一起,形成竞争关系,最终一方会消灭另一方。

方法四,彻底消除生态位。将所有的空隙用水泥填上,或者干脆将文化长廊拆掉。生态位消失了,蜜蜂自然会离开。

不同的人群也会不断占据或失去不同的生态位。

----------

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百乐光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百乐光的表达极具张力,在基础营时,她的镜头前表现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表达生动、节奏丰富、逻辑清晰,甚至对镜头感的把握都游刃有余。我最常对她的建议是:去表演化。因为过于富有张力的表达更接近话剧舞蹈的要求,而非话筒前或者日常用声场景的特点,所以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放”,她反而需要“收”。在这次录音中,她充分展现了音色和表达风格,个人属性很强,如果可以对重音和字尾的拖腔都做“减法”,整体听感会更加从容、稳定。 蜜蜂

上一篇: 厨房的用途
下一篇: 拦不住的诗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