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种人性》:谁在决定我们的善恶选择?
作者:[英]德克斯特·迪亚斯有些书始于一个想法,有些书始于一个事件。本书属于后者。触发这本书的事件发生在英格兰乡村寂静的一隅雷恩斯布鲁克(Rainsbrook),它的名字让人联想到荫蔽的溪流伴着雨水静静流淌。
那个地方,其实是一座监狱。事件是一个孩子的死亡。一个身高1.47 米、体重41 千克的小男孩轻手轻脚地穿过走廊。我的视角来自一架监控摄像头,它被金属支柱高高固定在光滑的砖墙上,黑白影像(不能确定,但我印象中如此),没有声音。男孩背对着我慢慢走向一个房间,那是他的牢房。他向左拐,进去了。
我始终没看到他的脸。你会被一张从未看见过的脸困扰吗?他消失了,关上了门。几分钟后,两名狱警快步穿过同一条走廊。他们走得悄无声息,但与男孩相比,光是他们的体形似乎就令画面充满了杂音和混乱。他们也左拐进入房间,关上了门。又来了第三个狱警,进去,关门。几分钟后,男孩死了。他的名字叫加雷斯·迈亚特(Gareth Myatt)。
那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
查明真相是我的职责,也成了我的追求。3 月里的一天,高悬在威斯敏斯特宫尖塔之上的天空一片蔚蓝。当我被任命为王室法律顾问时,我的思绪不停地飘向加雷斯和他的母亲帕姆。在加雷斯死亡案的审理过程中,我担任他们一家的代理律师,帕姆问了我一个问题:“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儿子?”
帕姆问的问题,我没有答案,或者说没有令她信服的答案。法庭上的真理只是人类真理的一部分。帕姆并非要刻意那样影响我。她是个勇敢的人,默默承受着重负,不想给任何人增添麻烦。她真正想要的是让她的儿子回来,这我无法做到,但我可以试着找到一个更好的答案。于是,我休了长假,重新回到大学。人们不理解我的行为,我也不确定自己能否理解,但我决心要弄清楚那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
律师们办案,结案,再接新案子,但有时在他们心里并没有结案。我接下来的调查(是案件调查,也是悬疑推理故事)是要追寻一个行踪不定的逃犯,这个罪犯兼猎物同时也是本书的主人公——我们,或确切而言,是我们隐藏的部分。为此我首先去了剑桥大学犯罪学研究所。那些画面让我无法释怀——一条走廊,一个消失的男孩,一扇关上的门,以及一个问题:那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
当我在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实验室继续这个研究时,人们问我:“你在做什么?”这很难简要地回答。我总是这样回应:我想知道在那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这很有必要知道。我从未道出自己真正的感受:这个真相是我欠某个人的。
在我的脑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帕姆的问题开始慢慢发生变化。问题不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而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她的问题背后隐藏着更大的真相。为什么我们要伤害最脆弱的东西?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谁?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研究是为了拯救一个无法拯救的男孩。现在我才明白,可以用一个听上去不那么吉利的法律原则来批判我,即“不能犯未遂”。我要做的是一种不可能的尝试。接下来九年里,这些数据、线索和证据牵引着我进行了一连串“长途旅行”,前往人类居住的六个大陆中的四个,范围从古希腊、罗马帝国延伸到现代的南西伯利亚、冥王星的冰山。我必须一再尝试深入大脑内部,洞悉其中的秘密圣殿。这使我遇到了像道恩·费兹·韦伯斯特这样的人,在难以想象的情况面前毫不畏惧;还有帕特里斯和赛拉、凯西和乌巴、瓦西里和哈尼法,我敢打赌,这些人是我们见过的人当中最为杰出的。记住这个赌,我会坚守它。到书的最后,由你来评判。
我越是研究科学,探究人类经验的广阔边疆—在这些难以捉摸的边缘地带,探索我们知道什么,我们是什么,生命和人类的渴望—就越是意识到自己研究的不仅是那个房间里、那条走廊上发生的事,也是很多其他地方发生的事。在我们的头脑中有许多这样的房间和走廊,其中甚至居住着许多常常反复出现的人,他们有各种类型。在这本书中,你就将遇见他们。
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认识他们了,但又不算认识—并不真正了解。他们就在你的身体里,你却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你,但又不算是—并不完全是。他们影响并塑造了你生活中各种最重要的决定,你却几乎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的干预。他们是你遇到的人的本质和本能,他们就是人类的十种类型。
他们是谁?他们为何存在?他们何以进入我们的大脑?
多年来,人们认为大脑就像一台通用电脑,有点像黑白电影里的老式电话系统,所有的东西都要经过一个中央总机。这一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因为神经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的新发现表明,大脑可能要更加片断化,更加难以捉摸。大脑不是电脑,更好的方法是将它理解成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模块”,即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集合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通路。每个模块都被用来满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或进化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帮助解决人类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关键问题。这就是“模块化”的概念。
事实上,大脑可能不仅仅是模块化的,还可能呈大规模模块化,大脑可能拥有许多这样的机制。接下来,我们要限定关注点,着重聚焦一些关键的生活问题,以及我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流程。我们要关注十个问题。
我们的大脑不可避免地在进化。它今日的运作方式记述着我们祖先的过去,就像常见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早期人类骨头那样。正如生物物理学家马克斯·德尔布鲁克(Max Delbrück)所说:“任何活细胞都带有其祖先十亿年试验而来的经验。”过去几千年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块,仍在以重要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于是有了:
十大人生关键问题十个大脑模块十种典型的人类行为十种“类型”的人
这些行为中,有些能被一眼识别,有些则令人惊骇。后面我们就会看到。
事实证明,我们并不完全是孤身一人。我们的身体里携带着许多进化而来的模块,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我们是这些模块影响下的决策的集合。我们把这些模块称为“类型”,记住,这是一个概念:一种试图理解复杂过程的方法。它不是对世界的精确描述,而是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正如我们在接下来的解释中将要看到的,神经科学和遗传学至关重要,却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图景。当然,文化也很重要。我们不愧是社会动物,我们的行为受环境、教育、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后天因素很重要。生物学同样重要。
那么,这些“类型”是做什么的?为何我们仍需要它们?它们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本性有什启示?
我当人权律师已经超过25 年了,经手的案子一直与杀戮有关。本书讨论的内容—我们身上隐匿的部分—极大影响了人类的成就和悲剧。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所言:“我们本性中至善与至恶共存”,就如“热沼地里的怪物”。这想法并不新颖,事实上,它古老至极。索福克勒斯就很清楚。在不朽巨著《安提戈涅》中,他告诉我们:“许多事物都既美妙又可怕,但人类尤为如此。”我们希望相信人类是善良的,但周围充斥着太多恶行,比如杀戮。真相在哪里?每当混乱来临,它都既令人陌生又令人熟悉。
所有这些引出了本书提出的三个核心问题。它们是:
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的内在有谁?
痛苦感知者、驱逐者、恐惧驯服者、观看者、侵略者、部落主义者、养育者、求爱者、施救者、亲缘主义者……我们大脑中不断进化的模块,塑造了十种潜藏我们内心深处的“人性”,在危急关头它们决定着我们为善还是作恶。每一种人性都有符合进化理论的独特解释,每一种人性也帮我们解释了日常可见的一些道德困惑。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困境,看似平凡的人性会变得怎样?
在危机时刻,有一些善举,有一些恶行,人们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做;外向与内向,同情与麻木,懦弱与勇敢,有一些性格我们以为自己永远不必选择。
相关阅读:心理测试 | 测测你是哪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