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包袋的态度

作者:杨聃

迷你包袋的态度0迷你包袋的态度1迷你包袋的态度2打个预防针,如果你看到有人背着香奈儿的粉饼盒包、路易威登的咖啡杯包、爱马仕的滑板包,不要觉得奇怪,还会有更奇怪的等着你,比如外形跟羽绒枕头差不多的膨胀包袋或者跟水桶一样大的托特包……这些以生活小物为主题的趣味包袋,成为设计师角逐创造力的“战场”。剁手党的心声正如2021秋冬系列中罗意威钱包上印着的,“我想着省钱,但一两天就放弃了!”包袋设计的内卷一直都有,但近年来新一轮内卷的始作俑者非迷你手袋莫属。

在Jacquemus2018春夏秀场上首次推出7厘米高的迷你手袋Le Sac Chiquito后,迷你手袋便获得了时装爱好者的持续关注。随后路易威登也推出了迷你包,小得仅能装下一支口红。事实证明没有最小,只有更小。一转眼,Jacquemus2019年秋冬系列的Mini Le Chiquito是一款缩小到5厘米高的微型钱包,小到连一只耳机都放不下,惹得在现场看秀的媒体纷纷在Instagram上吐槽:这款手袋实在太小了,模特们用手指钩着它走上T台时,几乎看不到。

英版Harper's Bazaar网站发起投票:“你会选择微型包袋吗?”结果37%的读者投给了“会,太可爱了”,剩下的绝大多数人发出了十分合理的提问:“我东西怎么装?”就在大家疯狂讨论微型包袋怎么用时,网友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他们的想象力,“我需要Jacquemus 迷你手袋来放置三颗脑细胞”。

从2019年春夏开始,一系列迷你包袋呈霸屏状态,大部分设计师都不像Jacquemus那么“形式主义”,包袋还具备装东西的能力,但仍小到可以当项链、挂坠,在秀场上装点着模特的脖子和手腕。Fendi带回了“法棍包”Baguette的迷你版。上世纪末,“法棍包”因《欲望都市》中女主角凯莉·布兰德肖的演绎晋升为It Bag。这款夹在腋下的小包有点反功能,当年设计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它大概是第一只被当作服装看待的手袋”,如今估计没那么多人纠结包袋是不是用来装东西的。大势之下,品牌们甚至还专门为Airpods推出了迷你包袋。

迷你包袋的态度3迷你包袋的态度4小尺寸包袋是问题吗?这要看主人是谁了。追溯时装历史,不难发现上流社会的女性很少携带大过手掌的包袋出门。所有欧洲王室出行都无需使用现金,可是女王和王妃们还是带着包。淑女们的服饰妆容由贴身女仆打理,绅士的服装则由侍者负责——当包袋只是以装饰的形式出现时,意味着已经有其他人帮你料理一切琐事了。

箱包和包袋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比如,诞生于1901年的Steamer Bag见证了蒸汽游轮的现代出行方式。《图说英国管家》一书记载了名门望族举家出行时,行李数量十分可观,指挥行李的运输工作如何繁琐。上世纪20年代,美国富豪之女爱丽丝·阿斯特和丈夫俄国贵族奥伯伦斯基公爵过着逍遥的旅居生活。管家迪恩也跟着主人“横跨大西洋足足28次”,其打包技术已经达到了“艺术”的高度。他给所有箱子编号,列出一张清单,写清每个箱子里都装了什么,所以无论主人需要什么东西,都能立刻取出。为了保险起见,他还会将钥匙分成若干串,随身携带。走起路来,钥匙哗哗直响,简直跟狱卒一样。有一次,奥伯伦斯基公爵一时兴起,问到行李总共有几箱,管家回答一共有99箱。

横跨大西洋28次、99个箱子,如此具体的数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信口胡诌的。不过另一个人报出了更为夸张的数字,那就是曾在伊丽莎白二世手下当过总管的阿内斯特·金。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富豪伍齐菲尔德夫人出行时的行李装了170个路易威登行李箱,大多数箱子是能装下一个成年男子的尺寸。看来100年前的上流阶级旅行有着超乎现代人想象的规模。

出行条件的改变让包袋的功能和尺寸发生了变化。Keepall约在30年代推出,是第一个适用于短途旅行的软式行李袋,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有“装下一切的容量”。当汽车、火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对行李箱的要求也从承重性变成了易于携带。许多名流显贵对旅行装备逐渐有了体现特色的需求,于是徽章、姓名缩写成为箱包上的独特标志。温莎公爵与公爵夫人就曾要求在Goyard旅行箱上手工绘制他们的名字,并配以温莎公爵喜爱的明黄与红色,以及公爵夫人青睐的宝蓝与黄色竖直饰带。

迷你包袋的态度5迷你包袋的态度6在20世纪初期,只有工薪阶层的女性身背可用于购物的大型包袋。这一观念在爱马仕推出大号手提包Birkin包时才发生转变。女士手提包(reticule)的词原来自“荒谬的”(ridiculous),大概最初在很多男人看来,这种东西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吧,但对于女人来说,包袋是一种保护屏障,抓住包袋时能感受到某种安全感。当格蕾丝王妃用手袋挡住孕肚时,这种屏障是现实存在的。

迷你包的诞生归功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客观上出门的必备物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小巧的外形戳中“萌点”,不失为一种具有弥合效果的心灵慰藉,毕竟焦虑也算当下的时代属性吧。对于品牌来说,迷你手袋是笔划算的生意。大多数迷你手袋仍是奢侈品牌标志性手袋的缩小版,而更小的包就意味着更低的价格。也许初级奢侈品消费者无法承担正常尺寸包袋的消费,价格仅为全尺寸包袋一小部分的迷你版本完全可以考虑。

Gucci、Dior等品牌还将小型标志性包袋的尺寸细分为缩小版、迷你版,甚至还有玩具版,这些独特的造型也更容易成为网络上新世代的社交货币。它们一边承担起传播的功能,一边展示着品牌美学和理念。巴黎银行证券部全球奢侈品分析部主管卢卡·索尔卡曾表示:“如果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手袋,能让品牌与全新的消费群体沟通,那么品牌的销售额将会大幅增长。”

作为时尚道具,包袋的象征意义有时超过了实用性。我们也知道安娜·温图尔参加时装秀从来不拎包,问题是最常使用迷你包袋的人如果不像名人、明星那样背后有一个团队的支持,是如何解决补妆这类基础需求的?好在迷你包流行归流行,近两年超级大包也开始拥有姓名。Marni将其经典的水桶包放大至真水桶的大小,够夸张也够别致。Givenchy推出了柔软没有固定形状的款式,装上东西可以用胳膊夹住。有些包袋的尺寸大到能装下一个人,走向迷你包袋meme的另一个极端。

社交媒体放大了符号价值,但这也算不得新鲜的思考方式了。自19世纪中叶最早的购物中心建立时起,购物体验就被看得极为重要,富丽堂皇的购物中心里总是有艺术展览和现场音乐表演。塞尔福里奇(Selfridges)百货在伦敦开张时,避免直接营销任何琐碎的商品,体验奢华才是它所强调的重心。当时的百货人早有觉悟:“人们不是购物,他们购买的是印象。”现在的商品又多了一层“文化”的成分。法国哲学家盖伊·德波早在1967年就指出,一旦文化成了商品,它就会成为真正的“明星商品”,事实也的确如此。

迷你包袋的态度7迷你包袋的态度8迷你包袋的态度9迷你包袋的态度10迷你包袋的态度11迷你包袋的态度12 jacquemus迷你包袋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