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的能源还好吗?

作者:邢海洋

天气转凉,又到了冬储的时候。如今大城市郊区的土锅炉被煤改电的空气能设备取代,曾经的取暖煤被天然气代替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源能够凭空而来,居民们不再自行储存,能源企业却得战略性的布局。今年是大宗商品疯涨的一年,冬日之前,能源价格岂止是蠢蠢欲动。

8月,一则让人恐慌的消息不胫而走,“曾经价格低廉的天然气,近期一跃成为大宗商品涨价王,亚洲过去一年暴涨6倍,欧洲14个月内疯涨10倍。很多国家从消费者到企业,都能感受到天然气价格暴涨带来的压力。就连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美国也顶不住了,日前天然气价格已创下近10年来最高水平”。这个消息的确不假,以疫情突袭时天然气创出的暴跌低点计算,很多地区的天然气价格的确有数倍到10倍不等的涨幅,可正常状态下的价格变动就没有如此夸张,如美国去年天然气曾徘徊在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却达到了5.2美元,涨了将近两倍。因为页岩气发达,美国是全球天然气价格洼地,其他地区用气成本的高昂可想而知,今年以来东亚基准天然气期货和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已上涨4~5倍,至1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欧洲异常寒冷的冬季,以及全球从新冠疫情中反弹引发了强劲的需求使天然气库存急转直下。同时,今年夏天极端的气候也阻碍了天然气的开采,天然气库存岌岌可危。欧洲目前的天然气库存比5年平均水平低了16%,9月份更是创历史新低。美国也因为出口了过多的天然气,库存低于正常水平。

天然气为什么如此紧张?曾经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如火如荼,短短的十余年内从无到有,2018年底占到美国天然气日均产量的70%,而在2008年底,这个比率还仅有16%。页岩气“井喷”,拉低了美国的燃气价格,吸引了制造业回流,也改变了世界能源的格局。美国一手打造的“页岩气革命”蔓延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的能源政策。

由于业务周期短,美国页岩油行业以其对价格信号的快速反应能力而闻名,但去年沙特掀起的石油价格战似乎把页岩油生产商打蒙了,越来越多的美国页岩油运营商将重点放在资本纪律和回报股东上,而不是实现产量增长上。今年油价反弹,且早超过了页岩油的盈利平衡点,可运营商的产能扩张非常有限,陆地钻机数量远低于高点。

环保人士对页岩气开采的反思也在紧锣密鼓,页岩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大气中甲烷的含量虽然比二氧化碳低得多,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12年,远低于二氧化碳的一个多世纪,可甲烷的热吸收能力却是二氧化碳的28倍。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组分,甲烷排放到大气中就成为主要的温室气体。

碳中和、碳达标的长远目标甚至在左右着能源价格的涨落。碳达标红线下,按理说煤炭和石油的使用会越来越少,可今年二者的价格却双双大涨。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中国石油在8月20日创出4.37元/股的低点后开始反弹,17个交易日,涨幅高达38%。动力煤价格自6月初大幅上涨,3个月也上涨了近1/4。眼看冬日临近,居民取暖需求更为急迫,环保的远期目标才有所松动,内蒙古露天煤矿的用地开始加紧审批了。

要完成全球变暖大趋势下的碳中和、碳达标,需要价格杠杆的作用。可远期目标的实现,短期也需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甲烷投资物语页岩油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