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开学的父母
作者:harps9月,蝉鸣低弱下去,空气转为清凉,久闭的学校又要热闹起来了。自从大规模公立教育在各国普及开来,季节物候都贴上了与学校有关的标签。熟练的父母盼望开学,一个个欢天喜地,早早准备好了校服、书包、文具、水壶。到了日子,领着不情不愿嘟着小嘴的孩子往学校送。新手父母还不够麻利,头一天才把孩子从托儿所接出来,第二天就要把他送进正式的小学,准备了一大堆还用不上的文具,心中的七上八下激动难言,比孩子本人还要多几倍。
英国的小学从4岁开始,相当于国内幼儿园中班。刚上小学的小孩也要穿起校服,挎上一个小小的书包。家长还要另外准备一包换洗衣服,衣服鞋袜上都要写好名字。4岁年纪的小娃娃,虽然穿起了一本正经有领子的上衣和有裤线的长裤,哭泣呕吐尿裤子的情况还是会偶尔发生。老师除了“教学”,主要还是哄孩子,让他们一边学会数数唱歌,一边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有的小孩之前没上过托儿所,这个9月是他们第一次汇入人类集体的洪流。现代社会的小小人儿从三四岁就进入了同龄人的集体,逐年递升,直到60多岁退休才离开,每天像蜜蜂和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在社会和家庭的两极之间摆动。如果人类学家足够有耐心和长寿,从托儿所开始跟踪一个小集体直到他们退休,应该可以发现支撑着现代文明基础的一些人类行为是何时形成的,有什么潜在的意义。
9月初的节气是白露:“鸿雁来,玄鸟归。”开学第一天,人类学家们可能也会观察到每间学校门口排起长龙的父母们,这是人类在秋天的季节行为。父母们也像一溜大雁,领着自己的幼雏,寻找属于他们的教室。我们走过许多有桌椅的教室,里面的孩子们已经拿出了书本和笔盒坐在桌边,一本正经学文化。小小孩的教室在学校的尽头,还没有正式的课桌椅。有一个小孩不想进去,在教室外面让妈妈抱着。妈妈在轻声安慰他,爸爸在一旁看手机。我们把孩子交给笑容满面的小老师,小老师一下叫出了他的名字,他马上松松快快跟老师进去看新玩具了,完全没回头看我们,我马上放了心。交卸了幼雏的一对对大雁从校门口离开,好几个都提着孩子的滑板车,脚步轻松又沉重。没有小孩的一天开始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
我把学校从头到尾念穿了,拿到了从幼儿园到博士所有的学位;一眨眼,我的人生又回到了开学第一天的校门口。往回走的路上是络绎不绝的狗,东张西望一路嗅,在做它们的早课。跟着狗的都是老头儿老太太,已经退休了不用上班带孩子,但是还有狗让他们天天早起出门,风雨无阻。这就是人生。
————
本篇文章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进阶营学员 Ben蒋滨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Ben是连续参加基础营和进阶营的一位学员,初听声音,很难不被他的音色吸引,一点点的鼻音色彩、配合良好的共鸣,让音色极具辨识度。他居住在海外,和国内有时差,常常是在半夜爬起来看课程直播,这样的热情也鼓舞了社群里的同学。在这次的录音中,我听到了他明显的进步,包括吐字的清晰度、气息的自如度以及对句子逻辑关系的把握。不过一些韵母,例如u/ao等音节上容易含糊,导致吐字听起来不够清楚。此外,无意义的停顿还是过多了。这些部分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生活圆桌幼儿园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