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偶像做“数据女工”的日子

作者:印柏同

口述·孟馨(化名)

我为偶像做“数据女工”的日子0我是一个“00后”,也曾是吴亦凡的粉丝,他刚从EXO出道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2年4月8日,EXO在深圳卫视《音乐风云榜年度典礼》上正式出道,很多吴亦凡的粉丝都是从这一天开始认识他的。那时候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吴亦凡吸引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颜值。后来,我对他了解得越多,越觉得他人也不错。当然,这些判断都是来自韩国或国内的综艺节目,或是经纪公司官方拍摄的纪录片。官宣对吴亦凡的人设就是帮助队友,作为EXO的队长很有担当,长得又好看。在各种节目上,他也总会让你感到他确实是这样的人。我就慢慢成为吴亦凡的唯粉。

所谓唯粉,就是指在一个男团或女团中,只单独喜欢其中某一个人。相应的还有CP粉(喜欢两个人的组合)、团粉等分类。所以,尽管大家都喜欢EXO,但在一个12人的男团背后,会分出几十个各种阵营的粉丝小团体。EXO刚出道时,贴吧是我们粉丝之间交流的主阵地。刚粉上吴亦凡的时候,我总是会在不同的贴吧搜索他的名字,也常常发现总是会有人对吴亦凡说一些不太好的话。每次看到这种评论或帖子,我都会觉得很不舒服,甚至有些气愤,所以我一般都会在下面回帖反驳对方,并举例吴亦凡的种种优点。我们把这叫作“反黑”。

当时这么做纯粹是出于个人对他的爱,我会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在不同贴吧留言或反黑,比较活跃。有一天,贴吧里一位姐姐私信我,说她们成立了一个“吴亦凡贴吧反黑群”,邀请我加入,我当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那时候,这种粉丝自建的反黑群有很多,我加入的群只有十几二十个人,算是小群。所谓反黑群,就是群主每天会发布与吴亦凡有关的“黑帖”链接,我们需要点进去,在负面评论下做回复。不过,我没干多久就跑了,因为这跟我想象中粉丝自发为偶像做事的氛围差很多。

群里的“黑帖链接”少则一两条,多则三四十条。回复基本都有一定的话术,比如,如果对方说吴亦凡唱歌不行,我们就会回复“他是门面担当还是队长”;评论说他跳舞不好,我们就说“他一直有在努力”。在群里时,我平均每天要付出两个小时在反黑上,最多的时候,一天做了40多条反黑任务。累一点就算了,都是为了偶像,自己愿意去做。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我们每做一条反黑,都要向群主汇报,群主还会逐一去检查。如果有谁没有完成,群主会单独私信,问“你还要不要干”“这样都是为了大家好”等等。如果有人两次没有完成任务,就会被踢出群了,还会背上偷懒、不干活、对吴亦凡不够真爱的名声。本是自发为爱豆做贡献的事,变成了强制的任务,我当时看不惯群主的做法,就退群了。

2014年,微博开始流行,以前那些在贴吧的小伙伴们也都转到了微博平台。相比较于贴吧,微博其实更加开放,也会让更多的路人认识和了解吴亦凡。

在粉圈,谁都知道,如果要让自己的爱豆能受到公司和市场的重视,就要帮助他们争取更多的关注度和流量。像EXO这样12个人的男团,一首歌就那么长时间,越是流量高的爱豆,个人的出镜率和歌词量才会越高。

那个时候,我记得我们有粉友从韩国得到消息,EXO即将发行第二张专辑。在这个时间点上,各个粉丝团体间都开始为各自爱豆控评了。这次,我主动加入了一个控评组。当然,我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我加入的小组成员大概100多人,不算大群,群里人比较佛系,尽自己努力做好控评就行,没有那么严苛的要求。

在控评群,我们主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刷好评,还有一个就是反黑。每个步骤,我们都有自己的规则和套路。要做好吴亦凡在新专辑发行舆论里的造势,首先要拿下的就是微博官网的热评和新专辑有关的话题广场。更具体一点,就是要让支持吴亦凡的评论在EXO的官博下面排在前三。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超话,话题是吸引路人的关键。在EXO新专辑的话题内容中,让吴亦凡相关的博文排在前列也十分重要。

要完成两件事并不容易,背后需要粉丝之间很多的配合和操作,如果从整个微博平台上的视角看,它更像是几个粉丝群体之间的团队作战。要想拿到热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评论的内容。这个环节一般都是全员参与,我们会针对不同的活动想不同的评论。我记得当时我们给吴亦凡的话术是,第一种是“期待中国队长Kris”之类,突出他的队长身份,也能更好地让路人记住他。第二种就是发我们曾经购买专辑的销量图,让官方知道我们吴亦凡唯粉的购买力如何。在饭圈,尤其是男团和女团。我们从韩国购买专辑都会备注为谁而买,这也是反映一个爱豆在团队中人气的重要表现。

然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发评论的人,这一环节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了。我们要选择在群里面微博权重高的账号去评论。所谓微博权重,是指在一条博文下面大家在同一时间留言时,你的留言能自动排到前排的能力。权重越高,留言排名越靠前。所以每个刚入群的成员,都会进行一个权重测试。权重高的人分为一组,主要负责留言,而其他人,负责给他们的评论点赞。

但是,微博的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其他因素影响有时高,有时低。所以平均每周,我们都会重新测试自己的微博权重,以确保快速拿下每条评论的前排。在留言拿到评论前排后,发评论的人会把链接发到群里,让大家去点赞。越快点越好。为此,我特意申请了两个微博小号,轮流点赞。其实,我在我们群算是账号数少的,很多群友都是四五个账号。

如果我们在当天顺利抢到热评,这只算是阶段性胜利。我们还要面对来自其他爱豆粉丝团的竞争。一般官网的博文下,从开始发布和专辑有关的内容到真正发专辑那天。我们都需要一直盯着热评的排名,如果发现被其他爱豆家的粉丝评论超越,就必须尽快召集队友点赞反超。越是接近发专辑的那天,竞争就越激烈。直到发专辑的那一天,我们对这条评论的任务才算结束。如果能拿到热评前三,那这次任务就算完成得很不错了。那个时候,微博用户不如现在多,可能我们需要凑够一两万个赞,就能排行很靠前。现在的饭圈,上十万、几十万的热评也很常见。

我那个时候还在上初二,学业没有特别忙。但是学校不让带手机,我只能每天回家用电脑控评。我一般都是晚上写完作业的时候做任务,如果那天有辅导班,我会上完辅导班回来再做。因为我的微博权重不高,所以一般我都是做点赞的任务更多一些,点赞这件事听起来简单,其实也耗时间。因为微博给每个账号一次性点赞数都做了限制。当你点赞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不能再点了。这时你需要停下来,等一段时间才能接着点。所以每天我基本上会花至少一个小时在这个上面,有时更多。我印象里最多的一次一天花了3个多小时才完成当天的任务。

除了控评,还有反黑。关于微博反黑的操作,就简单粗暴许多。群主给我们的策略是,一旦发现有黑吴亦凡的博文内容,就统一举报。我们一般会在举报理由里面选“不良信息”这一项。只要举报的人数足够多,这条微博就会被删帖。

那个时候,做控评反黑每天几乎会占用我一半休息的时间,但我总是特别有干劲,用乐此不疲形容也不为过。每次看到吴亦凡的热评冲到前排,或者清理干净对他的恶评,都特别有成就感。

然而,随着我待的时间越长,我渐渐发现在追星的过程中,饭圈变得越来越“阶级化”。哪怕是自家爱豆的粉丝圈,内部之间也会产生“鄙视链”。而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对他人产生“优越感”的理由是:在追星的路上,我比你付出得更多。

天天做控评的粉丝,开始变得看不起群里比他做得少的人。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应援也是,就拿买专辑来说,只买一张是绝对不好意思发在群里的,让其他人知道了只会怀疑你是不是看不起团队其他人,有不维护团队和平之嫌。那段时间,EXO每次出新专辑,我都是一次买12张,以免其他粉友说我偏心。后来我发现,在饭圈这样的“鄙视链”越来越严重。天天做线下应援的看不起只在线上应援的;应援花钱多的看不起花钱少的。而我们的控评群,也出现很多我看不懂的操作。有些吴亦凡的粉丝会开始滥用举报的权利,举报别人家爱豆好评的博文。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有些粉丝会换个小号,去给别人家粉丝刷恶评。更有甚者,冒充别人家粉丝恶评EXO其他成员,挑起其他粉丝之间的骂战。

我后来发现,这样的“黑”和粉丝之间的恨意似乎是“反”不完的,还有越“反”越“黑”的趋势,各家粉丝本来因为共同喜欢一个男团而在虚拟世界相遇,没想到带来了更多的互相伤害。总有人会莫名其妙地发脏话,完全没有来由。而各家粉丝之间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包容。开始屏蔽所有和你不一样的声音,有些粉丝后来觉得“只要不夸自家爱豆”都会纳入了需要举报的标准。

在其中的我渐渐感到疲惫和厌倦。重复的点赞和统一的话术换来的是更多的戾气和更不堪入目的言辞。我发现,在饭圈,我已经失去了追星最开始的快乐。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便渐渐退出了这个圈子。

(实习记者李清旸对本文亦有贡献) 流量exo吴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