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活下来

作者:袁越

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活下来0大多数人类学家相信,现代智人之所以取代了尼安德特人,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比他们更有创造力。但这个说法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因为科学家们找不到证据证明人类的创造力确实比尼安德特人强。

创造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的能力”。心理学家们曾经设计过很多测试创造力的方法,本质上测的都是“发散性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即将传统上认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通过某种创造性的方式巧妙地连接在一起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性思维通常发生在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此时他的脑子里会随机地产生很多无关的想法,而他必须能够意识到这些想法的出现,然后在脑子里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并迅速判断出这些组合的好坏。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中前额叶皮质内,负责这一过程的是“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系统。

与之相对的是“聚敛性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即通过建立因果关系,找出某个问题的最佳答案。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侧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内,负责这一过程的是“自我控制”(Self-control)系统。

除此之外,大脑还有一个“情绪反应”(Emotional Reactivity)系统,这是人类的情感中枢,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帮助部落成员建立互助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972个与这3套系统有关的基因,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那些早已灭绝的灵长类动物的智力模式。比如,我们显然无法直接测量尼安德特人的创造力,但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基因组,间接地判断出他们的创造力和人类相比究竟有哪些差距。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克劳德·克罗宁根(Claude Cloninger)便做了这样的尝试。他分析了现代智人、尼安德特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组,比较了这972个基因在三者之间的异同,发现控制情绪反应的基因在这3种动物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但黑猩猩完全没有负责调控自我意识系统和自我控制系统的基因,说明它们在这两方面和其他两种猿类有着天壤之别。

尼安德特人则介于人类和黑猩猩之间,他们的基因组当中有一些控制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系统的基因,但不如人类的多。其中有267个基因是人类独有的,它们全部是调控基因,主要负责调控其他基因的活性。克罗宁根认为,正是这267个基因使得人类的创造力远胜于尼安德特人,导致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通过对基因进化谱系的分析,科学家们相信情绪反应系统早在4000万年前就诞生了,这说明在猿类和猩猩分道扬镳之前,我们的共同祖先就有了相互合作的能力。之后,大约在200万年前,自我控制系统被进化了出来,帮助原始人类(直立人)拥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得以从非洲草原脱颖而出,成为万兽之王。

自我意识系统是最后被进化出来的,时间大约是10万年前。克罗宁根教授认为,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食物来源变得很不稳定,逼得人类进化出了创造能力,这才活了下来。但尼安德特人没有这么幸运,结果他们灭绝了。

克罗宁根教授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21年4月21日出版的《分子精神医学》(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上。文章的结论尚有争议,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那就是创造力才是人类存活至今的最大原因。在这个加速变化的时代,创造力更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品质,必须好好培养。 科普生命八卦

上一篇: 北京也“抢人”
下一篇: 贾克布斯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