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得起与买不起之间

作者:harps

买得起与买不起之间0我曾经订过一年的某时尚家具装修杂志。后来没有续订,却还是会收到杂志,同时也会收到催促我续订的电子邮件。也许这杂志的推广部门和发行部门从来不交谈,所以我每个月仍然能得到杂志和伴随杂志而来的小礼物,一般都是家具、衣服、酒水的折扣券。这些东西我常常送给朋友,因为自己根本用不完。后来朋友也都送遍了,就干脆毫不心疼地扔掉。杂志也会迅速读一下,看里面介绍的2万镑的蓝丝绒沙发、500镑的三条腿小板凳,会想:到底是什么人买呢?

从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喜欢读时尚类杂志。沉重光滑的彩页中有金紫万千,仿佛无数滚烫白炽灯照亮的时装秀场和豪华百货商店就该散发着时尚杂志的纸张和油墨气味。每一年每一季,广告的彩页都满是昂贵手表、珠宝和手提包,细节放到最大,充满无声的威严。九头身超模画着浓重的眼妆,杀气腾腾,“美丽而可怖,如展开旌旗的军队”。在想象中,这些杂志的读者应该是随便可以买得起广告里的这些东西的人,而我只是一个心虚的偷窥华丽世界的小年轻——这里不该有我的位置。

后来我读了更多书,在时尚潮流中花了不少钱,但并没有去买过杂志里那些看着很威严的东西,渐渐认识到时尚杂志的读者其实主要是像我一样没有很多闲钱花在衣着装饰上的人。我读时尚杂志的广告页跟看宜家购物目录一样,看上什么就去网上买。买得起几十万的包、表和毛皮大衣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但他们不是读了杂志上的广告一时兴起去下单的。那么,杂志上这些广告,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了让它们更厚吗?有的时尚杂志开头四分之一全是广告页,从顶级名牌到青春潮牌全部覆盖。我虽然从来没踏进过名店,对名牌的风格造型和每季新货的所有认识,基本都来自广告。即使如此,我发现自己在跟完全不了解奢侈品的人讨论时,不需搜肠刮肚便如数家珍,好像写过几本书一样。然后我忽然明白了:也许这就是广告的作用?因为广告的潜移默化,我们这些买不起的人也默默练出了一套辨识奢侈品的势利眼。

在我住的小城市,不太经常看见有人背昂贵的包,所以我的奢侈品辨别雷达很久没用上。有一天在一家法国点心店买点儿吃的,排在我和配偶后面的一位女子,一望而知其衣着非常贵,金棕干瘦,穿着高跟运动鞋,背了一个大号的香奈儿包。出了店门,我兴奋地对配偶说:“你看见刚才那个女人的包了吗?至少值4000镑!”他只是“哦”了一下,并没有觉得4000镑的包出现在他面前不到两尺的地方,他应该表示一点儿尊敬。我忽然觉得他的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买不起的人没有必要为买得起的人暗暗挥舞荧光棒,毕竟能走进名店刷卡买下一个4000镑的包的人,肯定已经有了足够的尊严和自信,我们陌生人不必帮忙添一点儿。

本期音频演播者:芳华,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第二期优秀学员。 生活圆桌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