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店人情
作者:harps(图 谢驭飞)
人们常常叹息大超市取代了小店和菜市场,日常生活少了烟火人情味;也有人反驳说大超市品质均一,让人放心,不像多如牛毛的小杂货店,质量难以保证。他们都能拿出许多例子来支持自己反驳对方,也就是说,他们都有道理,你只要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就是了,不必依赖所谓的证据。
封城期间,我摸清了几家主要超市的套路之后,把日常购物分了类。分量重的日用化工品每月在超市网站上订货送到家里,主要的肉菜水果从华人食品店网购,大桶牛奶、饼干点心、本城报纸和平时急需的一两样东西回家路上从超市捎带。
有时需要走得远一些,去买一些特别的东西,比如又粗又长的小葱、成捆的新鲜薄荷叶、现绞的牛碎肉、羊排羊架羊腿,都要到城南的店去买。城南还有东欧人开的商店,可以买非常好的大红肠、近于四川腊肉的熏肉、现成的猪油渣。阿拉伯人是很棒的商人,总是面带恰到好处的微笑,礼貌热情,和气生财。他们的小店东西多而不零乱,整整齐齐,窗明几净。卖肉的案板柜台一尘不染,骨渣肉末更是一星也不见。柜台里一托盘一托盘的新鲜香肠、大块嫣红的牛肉、排列整齐得像某种乐器的羊排,看着就饿了。他们的货架上还有糖裹的杏仁、醋泡的嫩蒜、去了皮的青蚕豆、极细的意大利面条、香甜的玫瑰酱……各种各样的英国超市里不会见到的好东西。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都曾经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帝国,帝国的繁华在他们的小杂货店里保留着一点风韵。
我最常去的一家店是一个摩洛哥人开的,他的太太是英国人。店主本人高高大大,长方脸,相貌非常体面,沉默可亲。他的太太则很是活泼,不停地说话,去过几次后就会记得客人的面容。他们有个肉柜帮工,勉强能说一点英文,不过也够用了。小店靠附近的居民维持生意,居民也靠小店生活,甚至学习有关世界的知识。有一次我听见店主耐心地跟一个年轻姑娘解释土耳其咖啡壶不适用于磨好的咖啡粉。复活节或家里来客人,要买羊腿,我总是专门来这里一趟。如果要去骨,肉柜后的掌刀人会用小刀熟练地剔出骨头,把羊腿摊成一大片,再把羊腿骨锯成数截,一并包起来让客人带回家煮汤炖土豆。可以想象附近多少精干的阿拉伯人夫妇,把一条街上数间日用杂货店的肉柜掌刀人磨炼出这样利索贴心的服务水准。
如果带着宝宝,老板娘总会惊呼他又长大了好多,然后给他一根棒棒糖。小店的人情味,大概就是这样的。不过是简单的固定的钱货交易,因为总是面对熟人,时间久了也会培养出一点依赖和欣喜,见了面会很开心,道别时希望下次再见。在超市里,收银员和理货员常换,每次都面对不一样的人。有的超市为了强调“人情味”,要求收银员跟顾客寒暄,更添尴尬,让人干脆使用自助通道,只跟机器打交道。时间长了,可能也会跟某台特定的机器生出感情。 小店生活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