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插即用即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即插即用即抛0(图 谢驭飞)

文/桂花藕

在和出租车司机进行了第N次畅快交流后,我再次确认了出租车的插件作用。

20块钱左右的路程一般我们就炒热个气氛,相互表达一下对生活的挣扎和豁达,通常在“性格真好!心态真好!”的相互评价中欢快地下车。50块钱左右的路程我们一般就可以聊聊琐事,有个司机说应该让儿子去央企,现在央企多好啊!互联网公司多累啊!那时候没看到今天,后悔。

有一天是我的生日,我带着礼物上了车,在司机师傅的生日祝福中,我感性地讲起了我的亲情友情观,师傅帮我对若干人做了性格分析。我说我很多年前在美术馆遇到了一个采访对象,采访结束,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蛋糕,点燃一根蜡烛对我说:“这是我30岁的生日。”我说我当时不能理解,采访结束也没有再有任何联系,到今天我忽然特别感谢她选择第一次见面的我一起过30岁生日。司机师傅说这说明她很难交往,你要真的认识她,可能你们并不能做朋友。

还有个司机在我叨叨了洗碗擦地做饭的家庭纠纷后,也被触动了心弦,说起自己已经终结的外遇。怎么办呢,婚姻就是亲情,我只能和她分手了。她对我多好啊!她自己有公司,说就是喜欢我。后来老婆逼着我辞职了,我在单位都是中层领导了,老婆去单位闹。我就辞职转行开出租,她也走了。在那趟赶赴西城某个饭局的60多块钱的路程中,窗外明明暗暗,师傅的声音像深夜河里的水一时清晰一时模糊,有一种王家卫和吴宇森的混合光感。我在后座也文艺地问了一句:“那现在呢,你想过她吗?”他说有时会。“不过能怎么样呢,我从来就没想过和她走,婚姻是亲情啊!”

100多块钱的路程有时就可以走得更深,譬如前些日子,在谈了谈疫情和即将到来的春节之后,我说了我为什么不回娘家也不回婆家过年。司机师傅附和了我的做法,并且讲起了他跟弟弟分家时的不公平经历,说起90年代从平谷来城里花40多块钱买了一块大海绵做床垫,居然也被拿走了。而在其后几天去机场的路上,我再次做了同样的倾诉。那位司机师傅则讲起了自己如何处理各类关系,如何到了丈母娘家熬糖炸丸子做前做后,如何让自己的儿子儿媳开开心心来拜年,最后下车前他说:“我可不是要影响您出差的心情,但是总得想想办法,年一定要一起过。”

我有时候想,马克·帕提森所言不仅适用于作家,“一旦我们谋求把自己的思想和主意传递给别人,我们就必然像在生活和行动中一样,陷入同样的妥协、同样的行动轨迹、同样的失败可能性、同样的折中办法”。

不管多少钱的路程,我们很少戛然而止,我们都有导航知道终点在哪里,即便遭遇不可预知的大堵车,我们也在倾诉中看着前车的尾灯,不需提醒、示意,我们都会顺畅自然地把控节奏,知道何时把谈话转向尾声,有时还会出现几个铿锵有力的金句。

怎么办呢,这就是生活。虽然是同样的妥协,也总有一些即插即用即抛的治疗,譬如坐进出租车的那一段。 生活生活圆桌

上一篇: 小店人情
下一篇: 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