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的信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供职的城市管理局,2014年收到的信访材料有20厘米厚。到了年底,这些信访该整理归档了。
第一件信访反映人是某商住楼住户,该楼下面几层是营业用房,开的歌舞厅,歌舞厅重新装修时,开凿部分承重柱子。住户们担心楼房安全,拍图片、写举报信,20多个人签名盖了红手印,将信件送到城管局。信访交执法大队办理后,歌舞厅开凿承重结构行为得到制止,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让全体住户吃了“定心丸”。
有一户姓邱,信访内容是申请修建危房。他说房屋已建30余年,上下两层结构,近期屋顶椽子朽坏,屋面掉落瓦片。信后面附了图片,以及市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站的房屋评估报告和所在街道同意修复证明。我咨询中队是否清楚这一户情况。中队说,老邱在修建屋顶时,被邻居举报,中队前去调查,发现屋顶确实需要维修,就指导并帮助老邱按照维修房屋审批流程,办理危房鉴定报告、街道审批手续等。现在老邱把手续都办妥了,领导批示:“同意修建,请执法大队监督实施。”执法人员向举报人解释说明后,通知老邱施工,不几天就完工了。一个月后,我打电话回访,老邱的夫人激动地说:“屋顶修好了,再也不担心漏雨了。不是你们帮助,屋顶修不起来,真的谢谢你们。”我仿佛看到老邱和他夫人脸上漾开的笑容。
有一封信从边远乡镇寄过来,反映的内容却是城里某高档小区两户人家的纠纷。老卢在信中说,对方是某局干部,恃强凌弱,把油烟排气口对着他家窗户,空调外机也装在他家窗户边,给他家人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我打电话向老卢进一步了解情况,原来他女婿和邻居闹矛盾,他气不过,就代女婿写信举报。信件交中队办理后,中队为这事跑了十多趟了。两家因为装修产生矛盾,老卢反映的情况属实,但他女婿把卫生间的排气洞对着人家的窗户,人家意见也很大,两家互不相让,一时难以解决。20多天后,中队回复说问题解决了,双方同意调整排气孔洞,互不影响。我问,你们怎么做到的?中队长说,没办法啊,我通过熟人关系,两边劝说,好不容易把双方说通了。我不禁为中队长鼓掌,为一件陌生人的信访举报,竟然动用熟人关系来化解矛盾。往后,他们之间的怨气会逐渐消除吧。
其他信访有反映店家敲白铁皮噪音扰民的、饭店油烟污染的;反映破坏绿化停车的、搭建棚披养狗的;反映小区种植蔬菜的、路边摊点占道经营的;反映居民违法建房的、单位围墙倒塌的……不一而足,这些问题经过交办后都得到较好处理并给予了回复。也有少数问题比较复杂,尚处在协调解决之中。例如梅女士反映某乡镇物流园区进行大面积违法建设。根据市政府违法建设查处职能划分要求,我们书面回复她该区域不属于城管局查处范围,应该向所在镇(区、街道)反映。但她不信,坚定地认为属于城管局的职能,就接二连三地信访。另一件涉及宗教场所建设问题。一方是某小区居民50多人联名信访反映小区附近村民建设城隍庙,理由是该庙宇缺乏规划审批手续,属于违法建设。另一方是该小区附近原住村民,他们也是数十人联名信访,要求建设城隍庙,理由是宗教信仰自由,他们需要城隍庙保佑村民平安。两边各据其理,互不相让。城管局会同街道、社区多次召开协商会议,两边代表一见面就争吵。因为涉及较多群众稳定问题,而且两边诉求都有合理的因素,城管局左右为难。也许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时间和机缘。
2014年城管信访共计80多份,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我不敢轻慢这堆材料,因为这是上百名市民的心声和诉求,同时饱含了城管人为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奔波处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
(文 / 江苏如皋 王小星) 信城管局法制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