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景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3年秋天,一组“寻找最美秋天”的网络照片,吸引了无数“驴友”的眼球:200多株成林成片、遍地金黄、美不胜收的银杏古树,让很多人记住了一个小山村的名字——桐子坳。桐子坳离我所在的城市不远,也因为那组照片,2014年的晚秋时节,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去那儿自驾游。我们的小车沿着二广高速,辗转到阳明山出口下,进入永连公路,远远地,一溜排挂着全国各地牌照、堵成长龙的小车映入眼帘。看着那乱哄哄的场面,才知道网上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桐子坳,原是一个准备不足的“速成景区”。

先是进村的道路,从村口到景区,5公里的山道,崎岖且狭窄。尽管有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直达景区,但显然不能满足客流增长的需要。由于缺乏游客便道,步行观景的人,只能沿公路而上,跟大小车辆争地盘,一路上人声鼎沸,喇叭声不断,车辆慢得像蜗牛。再看进村的车辆,笔者一路估算了一下,从永连公路到村口停车场,稍开阔之地,都被小车占据着,保守数也有上千辆。除了小车,还有旅游大巴、观景中巴,而能够直达核心景区的,只有观景中巴,这些车均是附近乡镇临时过来赶场的,车况普遍较差,加上一些摩托车、自行车爱好者往来穿梭,人车混流,险象环生。众多车辆的涌入,给村口唯一的停车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利益的驱使下,沿路起码有五六个中小型停车场在建,还不包括一些村民利用庭前院后空地自改的停车坪。这些不规范的停车场,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也对自然景观造成破坏。

此外,旅游服务与管理也是个问题。平常日子,沿永连公路两边的酒家,生意十分清淡,而今的秋天,一下子人满为患,不提前预约,根本订不到餐。即使订到的,价格也是高得离谱。更苦恼的要数有公务接待任务的当地政府,“最美秋天”的爆热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个来月,镇里的接待量超过去年全年,今后,这个数字只怕有增无减,已经成了财政的大负担。”一位负责人说。其实他们更担心的,是景区的安全,一到双休日,基层干部几乎全体出动,仍然应付不了汹涌而来的客流。由于从停车场管理员到中巴车主,都是散兵游勇,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一旦发生责任事故,游客利益不仅无法得到保障,还会影响到当地声誉。

其实,不光是桐子坳,随着交通条件及信息社会的发展,一年四季,有很多“养在深闺人不识”的自然美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升温成“速成景区”。较之成熟的景区,这类景区收费少,游客不多,环境清新,很能博人眼球;但同时,因为配套服务不完善,存在多种隐患,如何疏导与管理“速成景区”,不打无准备之仗,已成许多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

(文 / 湖南永州 蒋平)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