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家庭风险管理方略:注重保障 兼顾理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0年家庭风险管理方略:注重保障 兼顾理财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腾飞举世瞩目,同时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曾经的公费医疗变成了如今的大病统筹,退休制度变成了社会统筹,福利分房变成了自行购买商品房。福利制度的巨变造成了如今老百姓安定感的消逝,也使得近年来人们对商业保险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2009年中国保险业总保费收入预计超过1万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计划,而市场中热卖的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本金安全的分红保险和万能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兼具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经历了全球范围金融海啸的冲击后,中国老百姓蓄势以待,稳健理财一度成为国内理财市场的主旋律,而在下半年中国经济出现拐点复苏后,老百姓的心态也在积极地转变。在国家明确2010年各项经济刺激政策基本延续的大方向下,今年要如何投资保险,如何去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又有哪些保险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呢?

投资保险,首先要重视保障功能,其次才是附带的理财功能。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产品主要针对三类保险需求:家庭保障规划、退休养老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此外,还有一些产品还附带投资理财功能。

是否学过注册保险理财规划师(IFP)、认证财务顾问师(RFC)、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等专业理财认证,是我们选择代理人时的一个基本标准。

家庭保障规划

家庭保障规划之所以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如果无法有效转移家庭收入支柱成员的潜在风险,退休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完全无从谈起。过去几年持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使我们意识到,在每一次风险事故发生后,损失最大的是遇难者的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未来。因为走的人已然一无所知,但是活着的人还要面对生活的艰辛。在一个家庭的存续期中,无论其中的成员因为残废、疾病、早逝,任何一个风险发生,都会造成收入中断,并产生一笔大额支出,从而造成家庭短期财务状况非常紧张。通过家庭保障规划可以保障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需要,保障全家人医疗和意外补偿的需要,保障父母养老和健康护理的需要。通过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等功能,满足家庭成员体面和有尊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解除后顾之忧,以不变应对生活中的万变。

目前,家庭保障规划的产品主要包括重疾、医疗、意外、寿险、家财险等。对于死亡和意外伤害的风险补偿,目前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都有不同保险额度、不同保险责任的意外保险和普通寿险,保费低,保额却很高。家财险方面,据粗略统计,投保比例不足1%,其实目前市场上家财险每年最高不过几百元,而责任范围包括火灾、爆炸、台风、暴雨、雷击、洪水等引起的家庭财产损失,建议大家提高家庭财产风险防范意识,尽早投保。而对于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据中国医疗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约130万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分钟2.5人,人一生中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高达72.18%。这个数据告诉我们,重大疾病已不是意外,而是每个人生命中必须计算的成本。根据我们对市场的调研,目前中国卫生支出总费用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其中60%居民自费,25%集体负担,15%政府投入。按照目前的重大疾病平均医疗花销测算,建议大家在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额选择上以20万/人为宜,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同时建议附加住院津贴保险等医疗保险作为补充,以达到全方位保障的效果。

退休养老规划

目前中国大陆退休金的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三大支柱:国家体系的社会保险+企业主导的企业年金+商业保险或养老金自筹。国家体系社会保险的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我的理解就是只保你正常生活,不包你吃香的喝辣的。企业年金则是企业主导的员工福利计划,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这项规划,员工无福享受。由于前两大支柱综合保障水平实在有限,如果想过上一个不错的生活,就只能借助自己的力量,无论是找一家专业的养老金机构(如保险公司)去购买一些年金产品,还是自己去存钱炒股票炒房子做投资,养老金不足的风险迫使我们个人做出更多的努力。

当然,尽管社保养老“只保不包”,但目前国家规定只要交满15年即可终身领取养老金,如果没有,还是一大损失。另外,在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这已经是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第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不过国家未来所面临的社保养老金“空账”运转问题和老龄化问题,还是值得大家特别关注。

按照国际公认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突破了这一比例。据统计,1980年,22个在职人员供养一个退休老人。预计2020年,1.7个在职人员供养一个退休老人。也就是说,目前处于30到40岁的这代人将成为第一代赡养老人的人,也是第一批老了没有人赡养的人。

既然退休不等于安享晚年,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进行养老金储备呢?总结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是要确定自己需要多少养老金,由于不同的客户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这里只提供一种测算方法——养老替代率法。“养老替代率=退休后月收入÷退休前月收入”,世界银行给出的理想标准是70%。也就是说,退休后每月领取到的社保养老金加上商业保险养老金的总额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就能保证我们享有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但我国国民平均养老替代率仅仅是54%,急需增加一些商业保险和其他投资。

第二点是要选择合适的养老金产品。传统养老保险的预定利率固定,由于不够灵活、费用高而不受客户的青睐,产品以年金类居多。两全型保险具有保障和储蓄功能,同时还有分红功能,对抵御通货膨胀有很好的作用,也是各家公司最热销的明星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按照风险程度分为若干投资账户,不设保底收益,账户间转换没有费用,盈亏由投保人买者自负,2009年销售一般。万能型保险一般有保底收益,初始费用较高,适合长期投资,一般要在5年以上才可看到投资收益,属于保险公司常年的销售热点产品。针对不同类型养老险的差异,我个人建议,传统型和两全型保险回报额度明确,且投入资金较少,适合普通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而投连型和万能型保险由于投入较高、风险相对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高收入人群。

第三点是要确定养老金的交费方式和领取方式。交费方式一般分为月缴、年缴、趸缴,针对不同人群各有利弊。月缴和年缴指在每月或每年的固定时间缴纳保费,适合对未来一定时期收入比较确定的人群。而趸缴则是指一次性把全部保费交齐,以后不用再交,适合目前收入高,但对未来收入不太确定的人群。至于养老金的领取方式,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以与保险公司进行约定,开始领取年龄一般限定50、55、60、65岁等几个年龄段;可分一次性领、年领和月领三种。对于养老金的领取年限,根据保险条款不同,有的保险公司规定20年,有的规定可以领到100岁,有的规定可以领到身故,总体而言,保险公司一般都会保证投保人领满10年或20年,投保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子女教育规划

第一是要清楚子女教育规划的三个特点:一是没有时间弹性,不能推迟;二是没有费用弹性,不能讨价还价;三是没有办法预测,孩子的潜力永远可能超过预期。毕竟,跨过智力的门槛是孩子们的骄傲,跨不过经济的门槛则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

第二我们要了解一下究竟要为孩子准备多少教育金储备。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一篇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披露,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至于说毕业后,有些家长可能还要为孩子准备出数额不等的创业金、婚嫁费、买车买房等花销,都属于子女教育规划中我们需提前计算的额度。

第三是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教育金产品。应该说目前市场上教育金产品五花八门,银行有教育储蓄,基金公司有亲子定投,保险公司也有专门的子女教育险、少儿两全险或分红类少儿险。但是对于教育金储备来说,专款专用是最重要的原则,而并不是所有教育金产品都能有效做到这一点。以银行的教育储蓄为例,该产品可以享受零利息税的政策,同时以零存整取的方式获得整存整取的利息,但是现实操作中,很多教育储蓄都很难坚持到期,由于几乎没有退出成本,股票市场和房产市场火热时,资金被家长断存或挪用去炒股炒房的现象非常普遍,赚钱了倒还好,一旦投资失败,则发现孩子的教育金很难如期备齐。

我从事财富管理市场研究多年,有一个基本体会,流动性越强的资产,越难以成为你未来的财富,反倒是不容易变现的资产,例如古董、土地等随着时间的长久积累而价值大幅增长。因此,在教育金产品的选择上,我更推崇保险公司的教育金产品,其针对对象为出生满30天至17周岁的子女,领取方式则分为到18周岁时一次性支付一定数额的教育金,或是到一定年龄后按客户要求定期支付教育金。虽然其中附加的无法提前支取条款或高额的提前退出费用让很多人觉得不灵活,但教育金保险设定那么高的退出门槛,就是为了通过经济手段在行为上约束我们的客户,降低资金的流动性,让客户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碰这块资产,从而达到教育金专款专用的目的。毕竟,我们做教育金规划本来就不是为了解决今天明天的问题,它解决的是孩子未来10年甚至20年以后的问题。

如何选择保险公司

以上就是2010年家庭风险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相信很多朋友对自己的家庭保险需求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然而,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上拥有寿险公司57家,其中中资29家、外资28家,也许很多朋友会问,如此众多的公司该如何选择呢?

在此给大家三个标准。第一标准就是看这家保险公司的成立时间,一般来讲,一家寿险公司刚开业的前7年,各项费用和业务成本都会居高不下,第8年才能实现盈利,所以那些成立时间长的寿险公司是我们的第一选择。第二个标准就是了解一下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国家规定,成立一家寿险公司需要注册资本金至少2个亿,而随着承保业务的增加,需要保险公司及时增加注册资本金来保证偿付能力充足,同时保险业务越多的公司,资金运作的空间也大,投资收益率相对比较稳健,因此,选择那些注册资本金比较大的保险公司是相对安全的选择。至于第三个标准,就是要看服务成本是否低廉,鉴于保险公司的每张保单都有相应的管理费用和保单成本,大家可以选择那些有“一张保单保全家”服务的保险公司,也就是在为家庭投保时,将全家人的保障放在同一张保单里,可以降低保单成本,打理起来也比较方便。

以上三个标准可以帮助大家选出合适的保险公司,至于相应的保险产品,我个人认为目前各家公司的产品差异不大,与其评判单个产品的优劣,不如选择一个优秀的保险代理人。是否学过注册保险理财规划师(IFP)、认证财务顾问师(RFC)、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等专业理财认证,是我们选择代理人时的一个基本标准。一个经过专业理财培训的保险理财规划师,不会一味地只知道推销产品而忽略倾听客户的需求,而会根据客户的真实家庭财务状况,量身订制客观、可执行的保险规划方案。

2010年的保险规划

最后,结合我这些年对保险市场的研究,针对2010年的家庭保险规划方案给出一些个人建议。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会继续回暖,我建议各位朋友,遵循家庭资产配置的“1234法则”,即10%的年收入购买保险,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这样组合就是要强调,首先为家庭购买充足的保障型保险,然后留有足够应急的现金,保证家庭的正常生活开销,最后才是考虑投资。这里提示一点,购买保险要量力而行,并不是越多越好,千万不能因为缴纳保费而影响正常生活,而占家庭资产40%的投资,除了考虑房产、股票、信托、投连险的投资,也要包含事业投资及对自我提升的教育投资。

在保险组合方面,仍然强调保险保障功能的重要性,如果家庭经济能力较好,购买相应保障型产品后还有余力,2010年可以重点考虑购买投资连结保险等理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目前大部分的投资连结保险都设立了多种投资账户,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积极进取型、平衡配置型和稳健型。一般来说,积极进取型账户最少有60%的资金用于投资基金。稳健型账户会使用保本投资策略,保证最低收益率,资金投向偏重存款、银行间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平衡型账户则是介于积极进取型账户和稳健型账户之间,用于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不高于60%。三种账户风险程度递减的同时其收益也递减,而这样的组合兼顾了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及收益偏好,投保的客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账户搭配,同时可以利用转换功能灵活应对资本市场的变化和调整,在规定调整频率内,无须承担任何手续费。

投连险的资金主要投向资本市场,投资风格追求长期稳定的绝对回报,对风险控制更为严格,这一特点决定了投连险产品更适合帮助客户实现长期理财目标。根据公开数据,2007年投连险积极进取账户最高收益130%,最低84%,平均涨幅超越同期大盘;2008年股市大跌,但进取账户46%的平均损失仍远小于大盘65%的跌幅,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而预期2009年投连险进取账户收益率将超过40%。因此我也建议客户,综合过往3年的投资业绩来选择优秀的投连险产品。

这里再强调一点,投连险缴费方式最好选择月缴方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基金定投”,实际上是一种“平均成本投资法”。当投连险单位价值下降时,投资者可以购买更多的投连险份额,而当单位价值上涨时,总收益会上涨。

另外,无论客户购买何种保险产品,在选择交费期限时,尽量选择较长一点的期限,每年的交费压力相对较小,而且可以用较少的保费投入换来较完善的保障,即使交费期间投保人发生意外失去交费能力,也可充分利用保费豁免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使保险保障得以延续。■

(作者为中国注册保险理财规划师)(文 / 常玏) 保险产品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家庭理财养老金风险管理理财投资保险公司2010存款理财方略投连险保障养老金调整保险功能家庭注重重病理财保险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