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手工的价值
作者:何潇( 1888年时的Asnières工场,当时路易威登只有约30名员工
)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向人们展示,现在依然有人在用手工的方式制作产品,我们没有成为机器人。我们希望顾客不仅看到美丽的店,而且可以看到背后的故事,可以看到我们在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手工制作技艺。”采访中,路易威登中国区行政总裁施安德(Christopher Zanardi-Landi)对本刊记者说:“尽管有人说,你们在全球有400多家店铺,每年出售那么多数量的手袋——不错,但是我们的东西依然是手工的,我们没有生产线,不是流水线作业,我们的所有东西都是手工工场制作的。100多年来一直如此,今后也不会改变。”
上个月,路易威登在上海开设了全球第一间专卖店之中的手工工作室。这是一间由两个区域组成的工作室。一个房间用做VIP定制服务区,另一间则辟为展示产品制作及定制服务过程的手工展示沙龙。为了制造出现场感,展示间的天花板采用了大面积的半透明玻璃,借以模仿出自然光线射入室内的效果。施安德介绍说,这是“以专卖店内手工工作室的形式再现Asnières手工工场。Asnières是我们的第一个手工工场,到今年已经150年了”。
这个位于巴黎近郊Asnières的老工场,被看成是路易威登公司的心脏枢纽。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确切说,自1859至1977年的118年里,它一直是路易威登公司唯一的生产基地。尽管随着市场的扩大,公司在欧洲其他地区开设了新工场,但Asnières工场被人们视为路易威登手工制作技艺的象征。直到今天,这个老工场仍在继续着百年前的工作。路易威登公司所有旅行硬箱、特别定制产品、珍稀皮革手袋,以及相当数量的时装秀限量版手袋系列仍然在这家老工场生产。
Asnières工场动工于1859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诞生见证了当时法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让人们得以更简单方便地享受到出行的乐趣。火车将从巴黎到海滩的旅行时间缩短了2/3,人们可以不再拘泥于一年一次的夏季度假,而选择更频繁的出游,去到更远的地方——显然,他们需要更适应现代旅行需求的旅行箱。
这或许是此时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先生做出的最为重要的决定了:他给自家的旅行箱铺上了帆布。这种材料不仅耐用,而且防水性极佳。1858年,路易·威登推出了一款全新的旅行箱。这显然是为新出行时代所做的设计:采用摩登的四方结构,顶部平坦,外部覆上优质的特里亚农帆布,这让箱子具备了良好的防水性;四角、把手等处以金属包裹,这保证了箱子的牢固耐磨。箱子内部采用了间隔设计,目的是保护贵重物品在旅行途中不受损伤。这款新式的旅行箱甫一出场便大受欢迎。实际上,它的推出是如此之成功,以至于路易威登原来位于巴黎的手工工作坊很快变得不够用。第二年,路易·威登将工作室搬到了如今的所在:巴黎郊外的Asnières。
( 1859年,因为市场扩大的需要,路易威登在Asnières设立了手工工场
)
“工厂还在原来的地方,很多人去到巴黎,都想去参观我们的Asnières工场。”施安德对本刊记者说。今天,Asnières工场已是巴黎郊外的一处名胜。尽管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时光,但房子在一代代的家族传承中得到了精心的维护。接待室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好似最后一位居住者刚刚离开。起居室里,参观者可以看到陶质的蓝色壁炉和乳白、粉红、浅绿三色装饰的墙面,充满了新艺术风格。屋外花园环绕,在其隐蔽下,这一方空间显得远离尘嚣。
但这一派为印象派所津津乐道的田园景致,却不是Asnières真正吸引路易·威登先生的地方。观察过路易威登Asnières工场位置的人,会发现它位于塞纳河的两侧,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址。在这个位置上,木材可以通过水路和陆路运来。塞纳河上川流不息的航船与圣·拉扎尔火车站里来来往往的列车,保证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供给。在今天看来,路易·威登当时的决定无疑颇具战略眼光。1878年,路易·威登先生及其家族最终在Asnières定居下来。两年后,儿子乔治成家立业,并开始更多地参与家族事务。1892年,路易·威登先生去世,乔治正式接手父亲的工作。如今,管理Asnières工场的是路易·威登家族的第五代传人——帕特里克·威登(Partick Vuitton)先生。
( 路易威登中国区行政总裁施安德(左)
)
“帕特里克先生主管特别定制服务,这是路易威登非常特别的一部分,也是公司的核心。”施安德说,“参观过我们的法国工场的人,会发现我们没有一件东西是由机器制作的。不错,因为手工技艺的提高,我们使用了一些机器——但操作机器的依然是我们的工匠,他们可不是机器人。这个生产过程里包含了技艺和手工,与人们所谓的机器生产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今天的生产过程与当年几乎一样。”
过去的150年间,Asnières工场的工作环境已经时过境迁,但工场240名工匠使用的工具与技艺却与一个半世纪前相差无几。在Asnières工场里,技艺的传递是一个人传人的过程。工匠师傅教给学徒,再由学徒们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些都是手与眼的功夫。“直到现在,手工制作的许多环节,依然不能由机器来取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大部分产品都在手工工场里完成。每个箱子完成后,制作工匠的名字、完成日期都会被写在箱子里,就像一个艺术家完成一件艺术品那样。你只需看看缝制的过程,看看工匠用针的过程,就会了解,为什么这个箱子是独一无二的。”施安德告诉本刊记者。
( 上海手工工作室里, 工匠正在展示制作过程
)
在上海恒隆广场新开张的手工工作室里,人们可以看到工匠们在桌前展示烫印、绘制以及包括Mon Monogram在内的所有特别定制服务。这次来到上海的工匠均来自法国的手工工场,其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已为路易威登服务了32年。“所有的手袋柄都是手工缝制的。你可以想象,如果使用机器,该是多么困难。”施安德一面说,一面拿起一个刚缝制好的钱包,“你看,在店里买一个钱包,得到的就是这样的手工制作。平时你可能注意不到这些。细节总是能说明问题。”
在房间的一侧,一位工匠正在演示旅行箱的制作过程。“如果你想定制这样一个箱子,我们会先帮你画出草图,与你沟通你所期待的一切:条纹、颜色、烫印的名字、产品款式……我们再根据你的要求来特别定制。每只箱子都将在法国的手工工场由同一位工匠从头到尾制作完成,所以你通常需要等待6~9个月,或许更长的时间,但其间还会不断与你进行细节沟通,直至达到工匠认可的完美品质。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旅行箱了。”施安德介绍说。一名工匠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样一个旅行箱?“这个很难说,每个箱子花的时间都不一样。我们只能说,直到一切做到完美为止。”
( 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路易威登手工工作室
)
对于奢侈品牌而言,让顾客了解手工制作的价值,与述说品牌故事有着同样的意义。在那些已不会因一个动听的故事就付账的成熟消费者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刚来中国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知道特别定制服务。有一些固定的客人会经常来,他们能欣赏产品背后的独一无二。特别定制服务面对的是一个特别的人群,他们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是我们的顾客,他们总会来。”施安德说,“实际上,以正确的方式来制作手袋是非常花费工夫的事情,花的时间很长,这更像一个艺术过程。顾客都很挑剔,我们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尽管有观点认为,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手工制作正从一种实质的、可盈利的业务逐渐过渡为一种象征,其精神价值远大于其盈利价值——高级定制时装就是这个观点的一个极佳例子,但路易威登却在提供反例。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路易威登高于行业水平的利润,归功于其高效率的生产。在2009的上半年里,LVMH集团时装及皮具部门——主要来自路易威登品牌,收获了30%的营业利润,高于竞争对手Hermès 25%、Bottega Veneta 22.9%的同期营业利润。
( 鱼子酱旅行餐箱 )
但这并不意味着手工制作可以高枕无忧。“所有人都在涌向大规模生产,这的确给手工制作增加了风险。”施安德告诉本刊记者,“说手工定制具有精神象征的作用是有道理的。我们有责任保证这种技艺流传,并让它传承到年轻一代的手中。”
在新一季的精湛手工艺广告系列中,路易威登舍弃了光鲜的模特,而以手工工匠作为主角。在广告宣传照里,人们看到了制作边缘褶角的年轻女子、使用亚麻线与蜂蜡的女裁缝、执鞋刷的手工艺师。广告由知名摄影师德西雷·多伦(Desiree Dolron)担任摄影艺术指导,每张图片均以荷兰画家维梅尔(Vermeer)的画作为灵感,呈现出静谧优雅的手工制作之美。
“你知道,有些顾客能看出手工制作的不同,有些顾客看不出来。如果他们亲眼见过制作过程,了解到这些手袋经过了多少人工、多少工时,经历了那么多道工序:缝制、上色、烫印……他们会了解手袋背后的价值。”施安德说,“这一切依靠的是人的眼睛,这不是机器能完成的。如果这种手艺失传了,将是令人羞愧的事。”■
(文 / 何潇) 路易·威登lv百年手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