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王醉归图
作者:李晶晶( 《五王醉归图》
)
元代画家任仁发的画作传世量极少,基本集中在北京、台北和美国的几大博物馆。北京故宫藏有《出圉图》卷、《二马图》卷、《张果老见明皇图》卷。《饮中八仙图》、《贡马图》、《横琴高士图》、《秋林诗友图》藏于台北“故宫”。《神骏图》在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九马图》则在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至于私人收藏,也多有清晰的记录。香港佳士得2009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一张任仁发的《五王醉归图》估价在500万港元,最后以4658万港元成交,据说是被内地一位书画行家所购买。任仁发的画作在拍卖市场几乎没有见到过,因此一旦出现,人们便开始对它的来源有所猜测。
香港佳士得这次拍卖的这幅《五王醉归图》手卷是美国收藏家沃尔特·胡克斯坦德(Walter Hochstadter)的收藏。自沃尔特·胡克斯坦德2007年去世后,收藏逐渐散出。特别是在刚过去的这一年,多场拍卖中都可见沃尔特的收藏。这幅《五王醉归图》被认为可能是任仁发的临摹之作,有唐人的遗意。明人陈继儒在为无锡王麟郭题此卷的时候,就曾误认为“此卷唐人笔,题跋剪截已去,幸人马尚尔平安”。又说,“定为曹霸所作,即公麟辈未能与之绝尘而争驱也”。陈继儒是明代知名鉴藏家,与董其昌不分伯仲。他不认为任仁发的印章是作者的印款,当做收藏名章,认为此画是唐代画马大家曹霸的作品,可见任仁发人马技巧足以乱人视线。
任仁发,青龙镇(今上海市青浦县)人,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和画家。年轻时便才华横溢,17岁考取举人,历任中宪大夫、浙东宣尉副使等朝廷要职。其一生主要从事水利兴修,曾主持过吴淞江、通惠河、黄河等工程,直到去世前一年才离职返乡。现在上海普陀区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便是当年任仁发为阻挡和清理潮沙、淤泥疏浚吴淞江而主持修建的。任仁发政务闲暇时爱好诗文书画,其人物、鞍马、花鸟等均为擅长。技法出众而全面,人物画受宋代工致细腻的画风影响,同时也借鉴了盛唐时期人物画的风格,与赵孟頫齐名。
现在所能见到的任仁发的画作,部分是当年溥仪出宫时带走的,后从长春伪宫佚散出来。据已故的书画鉴赏大家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的记载,从长春伪宫佚散出来元人任仁发的作品有:《五王醉归图》、《出圉图》、《二马图》、《三骏图》、《临徽宗食鼠图》。其中《三骏图》当时由“八公司”卖给历任北平市东北外交委员会常委、中国国防设计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外交组委员的余协中,后余协中将一部分收藏转卖到美国,其中包括了《三骏图》。《临徽宗食鼠图》至今未见发现。《张果老见明皇图》是《佚目》之外的作品,由“八公司”卖给香港陈仁涛,后返归故宫博物院庋藏。而《五王归醉图》卖到香港后不久,转归卢芹斋。
“八公司”是当时几家古玩店联盟在一起的一个称号。以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店为主,也包括沈阳的一家。自从1946年玉池山房主人马济川去长春打开伪宫佚出的历代书画买卖大门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对当时琉璃厂古玩行业来说,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家为之振奋不已。于是,东北货成了热门,大走红运,琉璃厂确实因此活跃过一阵子。不过起初各自经营,看谁有能耐买到廉价的东北货,由于大家都朝一个方向走,难免总会有碰车的事情发生。这样一来,卖方不断提出条件,抬高身价,买方得不到多大的好处,常常白忙活。这促使他们缔结同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了“八公司”。骨干是玉池山房的马济川、墨缘阁的马保山和墨古斋穆磻忱,还有博闻簃郝葆初、文贞斋冯湛如、崇古斋李倬卿、丽生书店魏丽生和沈阳刘耀西。这些成员经常活跃于长春、上海、天津之间。“八公司”的成立既不挂招牌,又不举行开张仪式,公告全国同行,他们采取一致对付长春卖方和国内外顾客的方针。这样他们的力量增强,业务大范围扩展,利润急剧增长。于是无形的文物“托拉斯”支配着“东北货”的命运,长达数年之久。
( 《出圉图》(局部)
)
凡是国内外公私收藏的长春伪皇宫散出的书画,除郑洞国和少数国民党要员在长春收购有限的一部分外,其余多数是经琉璃厂“八公司”经办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当时的政务院正式公布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文物一律不准外流,可是“八公司”依然与各方暗中联系,最终还是将北宋徽宗《金英秋禽图》和《赵氏三世人马图》等诸多名迹运往香港。直至公私合营才使“八公司”垄断的局面真正结束。但之前通过他们流往美国和日本的历代名画,数量已经相当可观,这其中一部分成为私人收藏,而相当一部分则进入博物馆。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的规模,在美国几家著名博物馆中最有声望,该馆原东方艺术部主任,后来任馆长的史克门先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多方筹集资金,想方设法通过中间商从“八公司”购进历代诸家作品。其中包括北宋许道宁《渔父图》高头大卷、元代任仁发《九马图》、明人陈道复的《荷花图》、唐人《十六应真图》等。而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克里弗兰美术馆,也都在那个时期有计划收入了大量中国古代书画。据杨仁恺先生的大致统计,在美国的《佚目》书画以宋元作品来看,达到了五六十件之多。
而《佚目》书画作品流入美国私人收藏家手中的并不多,《五王醉归图》就是在卖给卢芹斋之后被带到了美国。在杨仁恺先生的记录中提道,卢芹斋所收购的《佚目》书画并没有提到这幅画,也没有卖给过美国各公私博物馆,因此线索中断,无人知道它的下落。直到这次拍卖的出现,才知道卢芹斋是将此画转卖给了沃尔特。其实,沃尔特与中国缘分颇深,在他20多岁的时候,便来到北京语言大学求学。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文化和艺术。为了收藏名画佳作,他毕生的时间都游走于世界各地。1936年,沃尔特与当时琉璃厂几家较大的古董商雅文斋的萧书农、同益恒的张彬卿等成了商业伙伴,也包括“八公司”里最有实力的玉池山房。1938年沃尔特在纽约设立了一个办事处,以此为中心,频繁往返于中国与美国之间,直到80年代末。解放后,沃尔特一直居住在香港,直到1997年才搬到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定居。
( 《张果老见明皇图》(局部) )
《五王醉归图》不过是一个缩影,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秘藏深宫的名迹散落民间。西方人借助这段“有利”时期,开始大规模搜罗中国艺术品。而这些书法、古画则被迫进行了重新分配。■
(文 / 李晶晶) 五王醉归图任仁发沃尔特文化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