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天坛

作者:王星

曾经听说过的“天堂村”有三个。一个在四川泸县,毗邻三溪口水库,算是风景区;另一个在江西定南县,毛竹遍野,颇为壮观;第三个在南京市光华门外石门坎一带,并无多少自然景观,多的却是新建楼盘。不过,南京的天堂村在历史上也是以“人造景观”出名的。所谓“天堂”,本为“天坛”讹音。王梅影所撰《明初南京天坛遗址初探》中提到:1981年地名普查时了解到光华门外石门坎有一处“天堂村”,居民反映当地曾发现大量城砖和琉璃瓦及其残片;此外,地下一米多深处曾发现许多并列的长方形大块青石,朝上一面被磨得很光滑,似是路面或地坪。

如今南京东起海福巷、西到光华门,包括石门坎与天堂村在内的一片地区,正是明初天坛所在地。南京天坛其实比北京的早建近60年。《明史》载:“明初,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圜丘”即天坛。明时南京的正阳门即如今的光华门。经后人考证,南京天坛的正式动工时间是在1367年1月17日,于1367年9月3日完工。史载:“圜丘坛二层,上层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阶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北各八尺一寸;下层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层,阶皆九级,正南广一丈二尺五寸、东西北杀五寸五分,砖阑,皆以琉璃为之。去坛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四面棂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十五丈,门制同。”

对天、地二神主实行分祀还是合祀,在明之前就是个争吵不清的话题。明初遵循周制,实行天地分祀。建造圜丘的同时在“钟山之阴”、南京北郊太平门外建造了祭地方丘。《明史》又载:“三年,增祀风云雷雨于圜丘,天下山川之神于方丘。七年,增设天下神祇坛于南北郊。九年,定郊社之礼,虽有三年丧,不废。”殷勤如此却似乎并未得到天地的护佑,连续几年风雨不时,各地灾异迭见。朱元璋一番反省后若有所得:“人君事天下犹父母,不宜异处。”决定改天地分祀为合祀,洪武十年八月,“举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中石台设帝天、皇地祗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殿座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明天坛由此定型。此后许多附属建筑也相继建成。洪武十一年建神乐观,专管大祀的音乐舞蹈。附近是牺牲所,专门饲养祭祀用的三牲。天坛东南凿有20个冰窖,夏秋之际可取冰块防止祭品腐烂。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京,于是有了“规制如南京”的北京天坛。北京天坛中仍建大祀殿,不同处在于南京大祀殿为矩形平面,北京则为圆形。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为天,中檐黄色为地,下檐绿色为万物。至嘉靖九年,有关分祀合祀的争论再度出现。嘉靖朝盛产的议礼专家们认为:不仅分祀不合古制,建殿而非露祭同样不合古制。于是此后大祀殿改称祈谷坛,降为雩祭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坛,在北京城北增设地坛,实行天地分祀。转至清乾隆年间,北京天坛再次改建,祈谷坛三重檐一律改为青色,同时易名祈年殿。

尽管此后几经雷火,北京天坛毕竟保存至今,而南京天坛却几乎彻底消失。永乐迁都后,南京天坛仍保留作“国有大事,则遣官告祭”之用。永乐末期,南京进入地震多发期。1425年,南京接连发生地震42次。同年,郑和被任命为南京守备。由于明仁宗希望还都南京,抗震救灾以及重修因地震受损的南京宫殿和天地坛成了郑和上任的当务之急。虽然仁宗早死,明宣宗即位后继续命令郑和加紧重修。倘若郑和下西洋寻建文帝一说确有所依,仁宗与宣宗对重修南京宫殿及天坛如此慷慨也就另具些意味。《致身录》云:“大内火起,帝从鬼门遁去,从者二十二人。”所谓“鬼门”,据考证在光华门内,可从水路直通神乐观。

然而,还都南京之事终究搁浅,此后的史籍记载多了南京天坛的毁损史:成化二十一年五月,大风摧大祀殿兽吻;正德元年六月,暴风折郊坛松柏,大祀殿及斋宫兽瓦多堕落者;隆庆四年六月,雷击圜丘广利门鸱吻;隆庆十三年七月,雷震郊坛广利门,震伤榜题“利”字及斋宫北门兽吻;隆庆七月壬辰,雷击祈谷坛东天门左吻。待清康熙南巡时,南京的明宫殿已是颓垣残壁。大祀殿状况如何虽暂时无处考证,部分附属建筑倒可知尚且完好——至少到《儒林外史》时杜慎卿还能被人戏弄到神乐观去见个道士。南京天坛最后的致命劫难发生在清末:据史料记载,清时南京天坛一带住了很多旗人,辛亥革命军占领南京前夕,旗人逃走时放火烧毁了天坛的所有建筑物。

如今南京天坛保留在地面上的遗迹怕只剩了一条“天坛埂”。这条土埂南低北高,与石门坎至海福巷的东西向公路垂直交叉,直达一个土岗。《明史》关于大祀殿的记载中曾提到通达圜丘的三条甬道,故而有说土埂是“三道”的地基,而土埂附近出土的石栏柱头等则是圜丘平台四周的石栏杆遗物。除此以外,南京天坛的影子只残存在“天堂村”这样的地名中。1995年后,昔日南京天坛的具体坐标更是只能参照建于其上的楼房,遗址最核心所在据说是已建成的“天地花园”西侧20~23幢、东侧1~19幢楼房以及南京工程兵学院住宅楼所在地。相比起枯燥的楼号,印制于1981年的一本方志小册子中提到的参照物倒更为有趣:“现在,神乐观的废墟上工厂的烟囱林立,牺牲所的遗址上喷灌水龙飞舞,而那专为帝王服务的藏冰地窖,同这里现代化的冷冻机械厂,则恰好成了有趣的历史对照。”■

(文 / 王星) 天坛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