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土楼实践

作者:钟和晏

都市里的土楼实践0( 外圆内方的两层之间隔出了几个弧形空间 )

在真正见到经常被称为“土楼公舍”的那个廉租房建筑之前,我先看到的是一些它的照片。应该说,那是些很吸引人的漂亮照片,一个钢筋混凝土围合成的巨大圆形,灰色的、排列整齐的屋顶,挂在外墙阳台上的灰色混凝土花格预制板和黄色斜纹木条百叶窗,间隔成视觉上的节奏感。同样被黄色镂空木板遮挡的、分隔得整整齐齐的居住单元,空旷的内庭院和屋顶平台,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氛围几乎已经存在在那里。当然,那是房子刚刚完成之后空无一人的崭新状态。

然后,读到了《纽约时报》有影响力的建筑评论家尼古莱·奥若索夫(Nicolai Ouroussoff)的文章——《在当代中国,为人民而建的小王国》:“在中国,建筑师创新力的爆发已经从宏伟的奥运会场馆、光鲜的办公大楼延伸到了低收入住宅,而在美国,整整一代人都没有将社会住宅作为严肃的话题了。”他还继续比较说:“‘都市实践’的设计过程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如何让传统的住宅原型适应中国城市化激进的现实、规模和速度。50年前,中国主要是一个农村国家,现在有150多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相比之下,美国只有9个这样的城市。”

在从广州市中心开向郊外的车上,外面掠过一排排方盒子的水泥丛林,还是让人难以想象“超现实”的土楼会如何出人意料地出现,好像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对福建南靖县土楼群的描述,那是像天上掉下的“飞碟”一般不真切的感觉。不过,穿过田间的泥泞小路、穿过垃圾场(据说因为一条通往那里的主要道路正在修建),从万科“四季花城”住宅区旁边的一条小路进去,真正站在“土楼公舍”入口处的时候,我居然顾不上去注视那个建筑了,我的注意力完全被旁边广佛高速公路上不间断的汽车噪音淹没了。

王石的命题作文

“噪音?其实我倒觉得这是我们设计最成功的一点,只有面向高速公路的那一排噪音很大,而在里面几乎听不到多少了,好太多了!”“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刘晓都吃惊地瞪着我说,“我们用了双层真空玻璃,而且圆形的形状也有降噪的好处。我在深圳曾经住过高速公路旁边的大板楼,那个噪音就像大河流水一样直接冲过来。”

都市里的土楼实践1( 作为公共空间的屋顶平台 )

一道并不宽敞的通高入口切开了传统土楼只有一个大门进出的全封闭造型,走进内院,眼前的楼群给人感觉有点灰暗沉闷,也可能因为那天的广州是个刮着风的阴天。灰色的楼体,灰色的房门,站在走廊上俯瞰四周,一个个单间重复着构成均匀的曲面,这是和只看光鲜的照片不一样的感受。

也是因为传统土楼出于防御需求的堡垒式结构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已经失去了意义,“都市实践”对这一原型的借用被人怀疑是一种刻意的噱头,也有人觉得它的视觉效果过于花哨。当它在欧洲参加一次展览时,有欧洲人认为这就像一个监狱,把低收入人群圈在里面与世隔绝。

都市里的土楼实践2( 为了打破圆形的封闭格局,万汇楼在建筑布局采用e字形的平面方式,打开一个通高的切口作为开放性入口 )

建筑评论家史建曾在国内一次建筑评选中担任评委,他说:“当时在评奖过程中,评委们有颇多误会,主要是这个项目的画面效果过于视觉化,以及与传统土楼过于接近。其实,土楼只是‘都市实践’廉租房设计的一种,对应基地和居住规模,这个模式可以是多变的,而他们也确实尝试了多种模式。”

“我从来不避讳,它就是从传统土楼中脱胎出来的,但是它又绝对是一个现代建筑。这在设计上就要有微妙的把握,稍微偏离一点就变成传统民居似的。我们追求设计的质量,做方案的时候花了不少工夫去细抠面积、布局和所有的形式。”刘晓都说。

客家土楼把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集中在一个建筑体量中,决定把它变成一个现代集合住宅原型的是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都市实践”只是欣然接受了这一命题作文。“2005年,我和几位万科的建筑师在福建山沟里转了一周,那里有目前保存完整的传统客家住宅——围屋。深圳大都是移民,客家人则是广东最早的移民,他们的住宅都有移民人群的特征,考察后我的头脑里已经有了未来深圳廉租房的大致景象。”王石说。

在王石当时的设想中,廉租房可以借鉴客家围屋圆形的特征,也可以根据城市地块紧张的特点改造成半圆形或1/4圆形,围屋厚实的土墙在现代建筑中用双层墙壁来实现,底层建成开放式的下沉广场。

“我们对福建土楼的形式也有一定的了解,直觉上认定这种形态是可行的。这是我们一直想找的项目,所以和万科一拍即合。”这样,“都市实践”在多年完成了200多个项目之后,得到了第一个低收入者住宅设计的委托。

混居与排斥

相比“土楼公舍”,万科公司对这幢楼的正式命名是“万汇楼”。2006年11月,总面积13711平方米的万汇楼开始动工,2008年5月被广东省建设厅列为“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这里所在的金沙洲是广州在建的一个新社区,市政府计划投入15亿元建造约6000多套住宅,大部分都是廉租房。

这样一次住宅试验被万科定义为“不求回报的公益活动”,在贫富悬殊的社会急剧转型期,这是既得利益的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王石说:“以万科现在所处的社会地位,仅仅洁身自好已经不够了。如果以前是出世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必须主动入世。”他还说:“只要政府引进万科开发廉租房的项目,我们将积极参与。”

万科毕竟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上市公司,万汇楼总投资5000多万元,董事会批准从公司“企业公民”经费中总共拨出1500万元,剩下部分由广州公司通过利润补足,项目的投资回报期大概在25年左右。

这个高6层、直径72米的外圆内方建筑总共容纳了278套公寓、11套商铺和8套青年旅舍,面积32平方米左右的单元月租金在440元到500元,到现在已经实现94%的入住率。总共五六百人的住户平均年龄大概26岁,大部分从事对交通位置不那么敏感的职业,比如开网店、动漫工作室等等,还有四季花城商铺的服务人员。万汇楼本身的租金收入可以维持它的运营和部分维修,但是希望通过租赁来盈利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

城市低收入者往往因为其身份标签容易被置于怀疑的情绪中,财富对于缺乏财富的人,总是试图忽视和对峙的。“万汇楼”最初的选址是在深圳万科“第五园”旁边,那个小区的业主得知消息之后进行了激烈的集体抗议,最后被转移到广州四季花城旁边的边角地块,这是另外一处由万科开发了多期的商业住宅区。

“这里四季花城的业主也反对,认为我们占用了他们的公交、商场等资源,觉得我们会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影响。其实,我觉得这里的住户不论从素质还是自身追求来说,不会比四季花城的人差。”万汇楼管理处的负责人李雪飞说,她的语气中明显地流露出对她的租户的呵护和喜欢。有趣的是,作为万科员工,她自己同时也是四季花城的业主之一。

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6亿人口以及在经济转型中处于劣势的城市人口如何获取居所,显然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无法解决的问题。万科曾经做过一次“中英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比较研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国家,与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它的住房系统以“双高”著称——即高自有住房比例和高公共住房比例。英国政府有一项协议,要求开发商将可负担住宅与市场住宅进行混合建设,来避免单一房屋拥有权和单一社会阶层社区的出现。

万科“企业公民”办公室的执行经理沈彬说:“企业公民的议题有些是和我们造成的破坏有关,有些与我们的产业链有关。比如,我们发现中国市场中交易的很多木材是被盗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快要灭绝的树种,所以现在开始和环保组织合作,把供应商和所有使用的木材让第三方做查验。至于廉租房的试验,更多是对与产业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回应。”

住宅要像机器一样好用

“都市实践”事务所1999年在深圳成立,合伙人刘晓都、孟岩和王辉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北京人,都有过毕业于清华大学再留学美国的经历,而且彼此分享着相似的建筑观和社会价值观。在他们看来,客家土楼不是与封闭、等级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宗族社会范本,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的模式有着板式宿舍所缺少的亲和力,一个均匀对称的几何体不由自主的向心性,表现出社会交往优势和公共空间的凝聚力,这是和他们成长过程中令人怀念的集体生活记忆有关。

与一般商品住宅相比,万汇楼的公共空间数量被刻意加大了。居住单元外圆内方分两层单廊排列,除了中央方形院落和屋顶平台之外,还有几个弧形的内庭被一起融入露天公共空间的系统。

孟岩回忆起小时候住在北京牛街附近,那里有热闹的市井文化,回忆他如何从1976年唐山地震之后获得了作为建筑师的初步训练,“地震后的北京突然被填充满了,原来的公共空间不论大小功用都派上用场,形成临时的城市,小孩子当时在邻里间串来跑去可高兴了。不少临时建筑的地震棚越修越齐备,最后变成永久建筑”。

“大家其实都在补课状态,到处可见自己的小空间搞得很好。小时候大家一起看露天电影,现在连街头报纸栏都被拆得差不多了。”孟岩说起他们曾给某个地方政府设计过一个广场,想着广场要聚人,椅子要设计得又长又宽,足以躺下人,“地方政府着急了,说这广场不让人呆住才好,不然就有人琢磨贴点什么、私下鼓捣点什么。如果细看北京的西单广场,一天到晚人来人往但没有喘息,绿地边缘被设计成三角形体,让人想坐也不得容身”。

万汇楼的标准单元使用面积在32平方米左右,其中包含了客厅、两个卧室、厨房、卫生间和阳台。各种使用空间出现重叠和借用,因为厕所几乎就是最小尺寸,洗衣服、被子等行为被转移到阳台上,阳台上的洗漱台也分担了卫生间的部分功能。与土楼原型的形式相比,如何在一个标准平面中合理解决多项生活功能可能是让“都市实践”投入更多的策略研究。

“房子其实不是一个面积和形式的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在同样的面积中有效地展开最大的生活可能性,如何让有限的面积确确实实地很合用,小面积住宅尤其应该像机器那样合理好用。”“方体空间”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王昀评价说。

王昀目前正在进行北京西客站附近一个大约1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项目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困扰于北京市陈旧的住宅法规,比如厨房必须有一个对外的窗户,厨房、卫生间面积不得小于几平方米,这种规定本身和住宅面积之间有很大的矛盾。“我想我们的住宅法规应该为小面积住宅提供新的指导原则,其他行业要为它提供小尺度的厨具电器、集合式卫浴体系等等。”王昀说,“我们的住宅建造一直没有实现工业化,80年代有过工业化的倾向,瞬间被90年代地产开发给冲掉了。我想住宅工业化应该是新的趋势,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在有限的资源中为普通人提供舒适合用的住宅。”■

(文 / 钟和晏) 实践土楼市里万科企业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