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恩斯并非救世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埃德蒙·菲尔普斯 )
这位满头银发却梳得一丝不苟的75岁老人,就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Edmund Phelps)。因为感冒和长途飞行,他显得有些疲惫,通常这时候,他会变得非常固执和富有攻击性。但更富攻击性的是他能逆经济思潮而行,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没有他,“凯恩斯难题”可能到现在都无法解释。
菲尔普斯现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他将在离开两年后,即2009年的春季回去任教,他同时还是法国经济研究所的访问教授。每天他都要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公室从9点30分工作到19点30分,甚至要多加几小时的班,把周末用于应酬的时间补回来。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他变得异常忙碌,要不停地接受采访、出差去演讲、在电视上露面等。他开始抱怨自己不能平静地继续研究和着手写他想写的书。实际上,他现在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邀请他发言的请柬本来就比以往多,由于经济危机,就更铺天盖地了。这次菲尔普斯来中国,是受文博会重金之邀,去年来此的是投资巨鳄詹姆斯·罗杰斯,金融危机后经济学家们远比投资者更忙。在中国待两天后菲尔普斯就前往印度,在印度逗留4天后返美,这之后还有去旧金山和法国巴黎的安排,无外乎是做演讲。他的行程已经排到了3月份。
危机何时能结束?所有人都在寻求答案。“目前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菲尔普斯很坦率,“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很快挽救各行各业,以免他们跌入更深的危机,所以政府必须出台急救措施,先让它们不要死掉。”失业率是菲尔普斯非常关心的问题,他认为,如果美国的失业率达到10%,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来调整经济。
1933年7月,菲尔普斯在一个很炎热的夏天出生在芝加哥,那是大萧条最低谷的时候,他在经济大萧条中长大,成长阶段就有了失业的危机意识。或许正因为这样,他在上世纪60年代认为自己“就像一个不断溢出思想的容器”之时,不仅完成了“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期和随时间变动的最优就业”,修正了“菲利普斯曲线”,同时解释了“凯恩斯难题”。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发展的理论留下了两个问题未解:一是为何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二是“有效需求”的减少为何引发失业率的上升,也即为何货币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下降以阻止就业减少?“凯恩斯在不确定性和投机方面的洞见颇深,但他的就业理论存在问题,而且再怎么说,‘凯恩斯主义’的政策解决方案也值得怀疑。”2008年金融危机升级后,菲尔普斯在给《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中这样说道,他认为凯恩斯理论的缺陷在这次危机到来时显得相当突出。
在1936年的《通论》(General Theory)一书中,凯恩斯把资产价格放在了就业决定的核心,如果投资者人气的变化导致商业资产的估值(连同股价和房价)大幅下挫,商业投资就会被削减,资本品领域的就业机会将减少,失业率就会上升。菲尔普斯认为,自那以后凯恩斯的理论都不大见效,因为他犯了巨大的错误,没有区分资产价格下跌是缘于货币原因,即货币需求外生或内生性的增长,还是与货币供求不相关,譬如对商业资产或房屋未来收益预期的下降。“前一种现象可以通过央行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来推动资产价格回升,但不会引起其他价格和工资无意义的螺旋上升,然而最近的房地产投机崩溃则是一种非货币现象。”菲尔普斯分析道。凯恩斯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适用,而且消费者需求也能促进就业,而在菲尔普斯看来,全球经济中,消费者需求增长最终只会提高利率,从而引发实际资产价格、投资和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
“我们所有人对凯恩斯非凡贡献的钦佩,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行的障碍。”菲尔普斯总结道。他对美国目前从私人投资向国家投资的大规模转变,是否会抑制创新商业理念的孕育、发展和采纳存有疑义,他认为:“一国中央政府在投资领域发挥的作用明显加大,会遏制创新,并降低已有创新的质量,我们还是会陷入衰退之中。”他的建议是,国会减少通过“两房”资助业主,改为向中小企业提供额外资助,使中小企业有钱投资。
菲尔普斯本人没有自己的资产或者乡间别墅,也没有购买金融衍生产品,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到来时,他和妻子维维安娜·蒙特多(Viviana Montdor)的积蓄并没有什么缩水。为什么不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40万美元奖金给自己添置房产和车呢?“140万美元在交完奖金税之后只有一半多一点了,买不了曼哈顿昂贵的公寓。从1974年我和维维安娜结婚起,就住在曼哈顿一个出租公寓里,乘公共汽车到哥伦比亚大学校区约30分钟的路程。”菲尔普斯说,没有车丝毫不对生活造成影响,“我们喜欢散步,在去离家30至40个街区的地方都会走路去,通常情况下1分钟可以走一个街区,远一点的我们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出租车。”他经常乘坐M4公车穿过110街,到达哥伦比亚大学。除了更忙碌,他和维维安娜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他在自传中曾写道,小时候在纽约他喜欢站在马路旁记录行驶过的汽车中各州牌照的分布情况,长大后一度对哲学非常着迷,至于进入经济学领域则是因为父亲的劝说。现在经济学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但他一直都很喜欢大卫·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老电影和电影艺术,以及古典音乐成为他在哲学之后的又一痴迷方向。周六若广播中有林肯中心歌剧现场直播,他一定不会漏掉,在朋友聚会时总喜欢高歌一曲。《福布斯》曾发表过他为其最喜欢的5位男高音而写的文章,马上还要发表他为其最喜欢的两位管弦乐队的小号手而写的文章。在维维安娜眼中,菲尔普斯“乐观、专注,并且富有想象力”。
三联生活周刊:您很看重创新商业理念,在您看来,它在经济中会起什么作用?
菲尔普斯:一个国家的活跃性表现在它的创新,以及它在商业取得的成功中,创新占多大比重。从宏观角度看,活跃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创新性的变化是相关的。这样的创意性工作不仅是解决问题思维的创新,还涉及创新的可能性,以及发现和探索。它带来的结果应该是,与制造业和传统服装行业等相比,知识产业具备更高的奖励性。而活跃性在微观经济的影响是,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更精湛的技艺和技术。与非创意性的工作相比,工人的工资自然要高出很多,并进一步提高,以刺激创新,产生良性竞争和有效工作体系。
三联生活周刊:政府的急救措施可以有刺激消费需求和刺激投资需求这两种途径,您认为哪个更重要?
菲尔普斯:我个人强烈建议美国刺激投资需求,包括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商业投资。首先,美国商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它的资产价格在迅速降低,现在不管帝国大厦还是其他商业楼,以及其他设备的价格都在降低。我支持政府刺激投资,比如通过投资税率的优惠,购买资产和设备时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提升消费品的价格。
三联生活周刊:因美国的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面临困境,保罗·克鲁格曼认为,美国的汽车业将从美国市场退出,您怎么看?
菲尔普斯:我的看法也比较悲观。如果这三大巨头面临淘汰出局的危险,底特律这个城市可能也走到了尽头,没人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过目前似乎很难避免。美国汽车行业的成本比其他地区汽车行业的成本都要高,底特律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不具备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利润在不断压缩,政府能做的就是帮助这些汽车制造商找到其他的利润途径,譬如生产绿色环保汽车。就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来说,最好是能有非常有效且具有渐进性的生产绿色环保车的途径或者是技术和模式。而这就需要引入更多参与者之间的竞争机制,比如捷克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
三联生活周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近日预测2009年中国经济成长率只有5%,您是怎么看中国模式以及中国经济在此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
菲尔普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至少已经被很多发展中国家当做榜样,因为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并且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非常大,也能够用于其他国家的投资,那时候来看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体情况起到了改善的作用。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来自两方面,一是引入了一个新的低利率的纪元,还有就是提高了技术水平的应用和发展。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对技术的重视,使得周边国家对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对于中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西方国家渡过这次经济危机,我持保守意见,可能性较小。
三联生活周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互为依赖,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中国应该怎么做?
菲尔普斯:如果中国的储蓄能少一点,就能够刺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刺激美国经济,减少失业率,而美国储蓄者如果储蓄得多一点,也能够帮助改观整个经济的状况,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储蓄和消费之间的比差。我和大多数美国经济学者所认为的一样,房价高速增长的基础会消失,房价方面的投机因素终究都需要打破。现在整个世界的需求都在下降,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房价不动产的价格开始下降,而建筑领域的投资也在下降,证券方面也是。中国需将资源从出口方面调转过来转移到内部,先减缓增长,或者增加内需。政府政策方面最好的成果就是拉动投资的增长和消费者的需求,这都需要激励措施,譬如政府对个人、公司在税收上若能有一定的退返或者减税,也能有积极作用,拉高消费。■
(文 / 董璐) 凯恩斯理论经济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救世主菲尔普斯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