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灾给我们上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长沙 乐毅
作为一名生活在雪灾重灾区湖南的居民,我这大半个月的生活深受停电困扰。故而有电时,除了抓紧时间开电暖气,就是上网站看新闻。一日,论坛里有人说山地电塔倒塌也就罢了,平原地区怎么也倒塌这么多?言语之间不免就提到了“豆腐渣”这个词。结果一位供职于电力部门的网友反驳说,你们讲的全都是外行话。这次电塔倒塌主要是因为天气极度恶劣,架空线路一般设计为10毫米覆冰,湖南、贵州的一些山区有50毫米以上甚至90毫米覆冰的设计,所以有些山区塔没倒,平原塔却倒了不少。他很委屈地说:如果我们设计成100毫米,那样线路会粗很多,电塔会多用很多钢材,你们肯定又会骂我们浪费了。
这让我想到一个异邦故事。南非的德塞公园是国际招标建造的,中标的是一家德国设计院。德国人把地面垫高两尺,为整个公园铺设下水,建了个“傻乎乎”的很大的门,石板路投资甚高??南非人觉得,这不是浪费我们的钱么?双方经常争得脸红脖子粗,有时都闹到要停工的边缘。后来南非人再建克克娜公园,就不再用外国人。结果,雨季到来时,克克娜公园被大水淹没,而德塞公园却没有一丝漫水的痕迹。几年间,克克娜公园的石板地就因磨损严重不得不翻修,而德塞公园的石板地却一如昨日。克克娜公园在集会时由于别致的大门太小,造成了安全事故,人们这才意识到德国人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门??
这里涉及一个基础建设的设计标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上世纪湖南曾发生过3场类似的冰雪灾害,发生年份为:1929年底至1930年初,1954年底至1955年初,1964年2月中旬。其中1954年那次,洞庭湖都封冻结冰了。当时的《新湖南报》报道,行人车马涉湖如履平地。而查更远的历史记录,湘江都有封冻的记录。也就是说,如此冰雪在湖南虽不多见,但几十年内发生一次却也几乎是规律性的。我想说,希望灾后重建电塔时,有关方面能考虑到这个问题,把建设标准提高一点,这绝不是浪费。这次的经济损失,想必远远超过一个好电网的建设费了吧? 上课安全经济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