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针绣”和刘海粟的画
作者:曾焱( 常州宾馆近园里的 “西野草堂”,1980 年刘海粟和杨守玉在这里见了最后一面 )
到常州采访留青竹刻时,朋友提到当地还有一大传统工艺“乱针绣”,由此说起“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和大画家刘海粟的故事,差不多就是《红楼梦》中的宝黛翻版: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少年时便互有情意,约定非对方不娶不嫁,最终因家长判八字不合被拆散。刘海粟被父亲逼婚迎娶他人,16岁出走上海创办图画学校,一生行美术教育。杨守玉原名瘦玉,经历这番变故后改了名,表明心意要一生守候没有实现的爱情。刘海粟有过4次婚姻,她却真的终身未嫁,倾情于绣技,20年代末创出“乱针绣”,成为一代刺绣大师。
从“乱针绣”作品里其实看得到对油画技法的呼应,所以它在中国几大名绣中显得非常特别。传统中国针绣都是“密接其针,排比其线”,杨守玉却是以针代笔,将西画的用笔和用色原理融入刺绣技法,用错乱的针、粗细长短不同的色线,从不同方向多遍刺绣,平面绣品变得很有立体感,最适合用来表现油画和摄影作品。20世纪40年代杨守玉绣过一幅《罗斯福绣像》,在抗战胜利后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现收藏在美国国家美术馆。创“乱针绣”恐怕是杨守玉情深之至的结果,她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刘海粟当年推西画教学。刘海粟在上海用人体模特被舆论围攻,在常州的杨守玉便绣出两幅女人体作品——《少女与鹅》和《出浴》,那个年代,一单身女子这样做需要莫大的勇气。
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里,杨守玉的传人设了一间“乱针绣馆”,像是要用这样的方式对两位大师做一种成全。真实的结局没有这么多暖意。1980年底刘海粟回老家常州探访,将杨守玉请去见了最后一面,也是他们分别70年后的第一次见面。这之后刘海粟几次在公开场合谈论他和表妹年少时候的这段情缘,1981年去香港办画展,请人写了《刘海粟谈他的初恋》,发表在当年1月11日《明报周刊》上。杨守玉将这份爱情沉默守护了一生,这次见面后她神智大变,每天四处游走,恍惚自语。1981年2月12日,杨守玉在拒绝进食中结束了自己清白孤绝的人生。
从前没有在绘画市场上关注过刘海粟的画。听过杨守玉和乱针绣的故事,对刘海粟的人和画作有了兴趣探究一番。查看完拍卖资料,十分意外:刘海粟的画价,尤其是国画价格非常低,和他的名气并不相符。在美术史上,刘海粟的名字常和徐悲鸿一起出现,一些回忆文章提到过三四十年代他们失和的往事,解放后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业由国家领导人亲自调和。徐悲鸿因为他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宗师地位,国画和油画这两年都已经到了天价,最高成交纪录超过7000万港元。刘海粟个人作品成交纪录最高不过百万元,相差十数倍。以国画为例:从雅昌网公布的数据统计,国内十大拍卖公司从2000年以来有200多幅刘海粟的国画拍卖,成交率70%左右,价位最高时每平方尺约9万元,2006年下落到每平方尺2万元,2007年则不到1.7万元。“刘海粟四尺整张的泼彩真迹约在20万到30万元。”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董国强说,他们公司成立两年来有四场大拍,中国书画部分仅拍卖刘海粟作品10幅,最高成交也就20来万元。他认为关于刘海粟做人的是非争论太多,累及了他的艺术地位。从书画本身成就看,刘海粟晚年作品大多比较荒率,作伪相对来说容易,导致鉴定难度大,“我还没有听说哪个藏家专门收藏刘海粟的画。真伪问题是最大困扰,晚年泼彩我们拍卖一般都不收,除非有过权威出版。收了也卖不掉,市场就这么残酷”。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的副总经理许俊华也说,刘海粟的地位主要在美术教育上,绘画艺术成就次之,为什么拍卖价格低?“市场上真画少,精品少,假画多。真假三七开。”以他的经验,一张刘海粟国画真迹的市场价格在20万至四五十万元之间浮动。至于升值空间,两位拍卖业专家都不看好。董国强认为如果有重要作品出现并且高价成交,或许可以带动一下整体价格,“我的观点是不该这么低,但想要涨高也困难”。许俊华更直接,“今后没有什么升值空间”。
刘海粟早年油画的市场价格和国画相比要合理一些。2005年秋拍,一幅1921年作品《雍和宫》成交440万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画拍卖专家认为,这幅油画在拍卖行业争议很小,价格大致能代表刘海粟目前在油画市场的位置。“如果是真迹,单件作品大约300万元。中国早期油画代表人物主要就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和颜文梁4位。刘海粟的名气主要来自他的美术教育以及有些传奇色彩的个人生活经历,画名不如其他3位。另外他的作品去向集中,大部分都捐赠给美术馆了,在外面市场流通的数量很少,其中伪作又太多。”他说因为市场上真伪问题严重,他们公司从来没有拍卖过刘海粟的油画,“如果没有这些困扰,以刘海粟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名气,他的油画拍卖价格过千万元还是可以期待的”。
( 杨守玉的乱针绣作品《肖像一桢》 ) 乱针刘海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