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分和分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老谢
基金拆分,是指在总资产不变的前提下,将基金的份额重新分为若干份,比如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之类,最终将基金净值重新回归至1元。假如某基金净值为2元,基金份额50亿份,该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经过一分为二的处理后,基金净值变为1元,份额翻番为100亿份,但是总规模依然不变,还是100亿元。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原先持有1万份该基金,总资产为2万元,拆分之后变为2万份,但净值变为1元,所以总资产还是2万元,没有任何变化。基金拆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新投资者,比如有些新基民看到该基金价格高达2元,便会有恐高心理,净值归1后,他们会觉得买到了便宜货。这是基金持续营销的法宝,而且事实证明,的确有很多新基民为此所动,在净值归1后踊跃申购。对老基民而言,拆分只是一场数字游戏,对于新基民,是否就真的买到了便宜货呢?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你在拆分之前买和拆分之后买,没有任何区别,道理很简单,拆分之前,每份基金含金量高,拆分之后,含金量相应稀释。
如果进一步深究,基金拆分并不只是总资产不变的数字游戏,还会经常影响基金的业绩,2007年拆分后基金的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假如一只基金拆分前总规模为100亿元,净值归1后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前来申购,规模扩张至150亿元,在牛市行情中,新增的50亿元资金需要一定的时间建仓,而且通常是高位建仓,自然会错过一部分行情,如果原先赚50亿元,对应100亿元的规模,涨幅为50%,拆分后赚50亿元,对应150亿元的规模,涨幅为33.3%。对基金原有的持有人而言,自然就摊薄了他们的收益。
基金分红,是指将基金获得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从而将基金的净值降低。和拆分一样,分红其实也是一个数字游戏,其目的也是为了通过降低净值来吸引“恐高”的新基民。假如某净值为1元、规模为100亿元的基金,赚了100亿元,某投资者买了10万元,现在总资产变为20万元,假如基金将其中的20亿元拿来分红,那么这位投资者可以获得2万元的分红。与此同时,其基金面值也从原来的2元降至1.8元,也就意味着他的基金变为18万元,再加上2万元的分红,其总资产仍为20万元。和拆分一样,分红也只是一场数字游戏,真实的意义只是基金公司帮你减轻了2万元的仓位而已,如果投资者希望减仓,自己赎回基金即可,无需通过分红的方式来减仓。现在很多基金公司对分红有两种政策,一是将红利退给投资者,二是投资者将这部分红利自动继续申购基金。如果投资者选择前者,就意味着减仓,实现部分落袋为安,如果选择后者,则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是在熊市背景下,分红减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如果是牛市背景,则意味着踏空行情。
基金净值的高低和未来的走势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一只1元的基金,并不意味着将来有很高的上升空间,一只3元的基金,也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大幅下跌,对于投资者而言,基金净值的大小不应该是判断买入与否的依据。在买基金之前,首先要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决定购买股票型还是债券型或者其他;如果是怕麻烦的投资者,不愿意去银行排队申购,还可以选择一些场内交易的基金,比如上交所的ETF,深交所的LOF,或者封闭式基金,这些都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场内交易;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大概就是具体挑选哪一只基金,在2007年的基金热潮中,这一点似乎并不重要,投资者基本上是逢“基”必抢,2007年基金业绩的严重分化,使得挑选基金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是根据基金的过往业绩来选择,如果该基金经理有很好的表现,成为市场上的明星,往往能得到投资者更多的信赖,不过历史表明,基金经理们的业绩并不具备持续性,今年表现好的,可能就是昙花一现,明年业绩却不佳。股市上曾经有反向投资的说法,就是说和大众的看法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套用到选择基金上,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那些排名靠后的基金,这些基金经理们知耻而后勇,说不定反而能创造出奇迹。 净值基金分红基金分红股票分红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