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玩具熊,你的娃娃

作者:王星

​你的玩具熊,你的娃娃0

“我们没有发明玩具熊,但我们创造了第一个可以自己制造玩具熊的地方。”“玩具熊工坊”(Build-A-Bear Workshop)的创始人玛克辛·克拉克(Maxine Clark)曾经不无骄傲地这么说。

严格意义上的“玩具熊”(Teddy Bear)公认诞生于1903年,据说缘起还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有关。2003年,这种被全世界无数孩子宠爱的玩具度过了它的100岁生日;而克拉克的“玩具熊工坊”到2007年时才只是度过它的10岁生日。

据克拉克介绍,创建“玩具熊工坊”的灵感来自1996年夏天的一次购物经历。当时她带着一个名叫凯蒂的10岁小女孩去买一款新出的“豆子熊”(Beanie Babies),却得知已经断货。“凯蒂看着我说:‘这没什么,我们自己做一个。’她的意思只是到我家里去做点手工,但在我听来这意味着一个了不起的大计划。”

自1997年在美国圣路易(St. Louis)开张第一家店铺起,如今“玩具熊工坊”已经销售出5000多万个毛绒玩具,销售额超过4.37亿美元,在亚洲、加拿大、美国和欧洲拥有300多家分店。

虽然分店众多,但店中的格局却是相似的。“玩具熊工坊”的店铺被形容为“福特汽车生产线般的毛绒玩具生产线”,而顾客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生产线”开始于几个盛满各种未经填充的毛绒玩具的铁桶。这一“站”被称为“选我”(Choose Me)。“生产线”中每一站点的上方都会悬挂相应的牌子。类似的站点依次还有“听我”(Hear Me)、“填我”(Stuff me)、“揉我”(Fluff me)、“叫我”(Name me)等。

想在“玩具熊工坊”制作一个真正属于你的个性毛绒玩具,确实得按部就班地走过这几个站点。首先需要挑选一个未经填充的“玩具坯”。“玩具熊工坊”早已不止是制作玩具熊,顾客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小兔、小马、小羊乃至北极熊、恐龙。“听我”一站提供各种语音芯片,包括“我爱你”、“你爱我”、“生日快乐”、勃拉姆斯《摇篮曲》等等。当然,宁愿让自己的玩具沉默些的顾客可以绕过这一站。随后是关键的一站:“填我”。这一站并排着几个装着蓬松棉的铁桶,根据棉花的质感形象地划分为几类:“爱”、“拥抱与亲吻”、“友情”与“慈爱”。在店员的帮助下,顾客踩动踏板开关,利用专用的金属管将选好的蓬松棉“吹”进玩具坯内,直至软硬基本合适为止。

填充好棉花后还有一个重要步骤:植入“心脏”。具体的方法是:选出一个小小的布制心脏,把它罩在手掌心捂暖,许下一个愿望,亲吻一下,然后把它放进玩具体内。缝合与整理工作是在“揉我”一站完成的。最终缝合前有“拥抱测试”(hug test),以确保玩具的“肚子”既不太软也不太硬。缝合后的玩具则需要一个“冲澡”过程,以便除去表面多余的蓬松棉。除此之外,还要用一个扫帚般的工具轻轻拍打玩具,这都有助于玩具最后的成形。

“着装”一步自然是所有“定制”类玩具中必不可少的。“玩具熊工坊”提供的服装道具相当齐全,包括:男士晚礼服、领结、舞裙、拉拉队队服、棒球服、卡其布帽子、芭蕾裙、护士服、小丑服、衬衣、墨镜、钱包、雨伞、背包、运动器具以及珠宝等。

即便装扮一新,这个玩具还不算真正有“归属”。顾客需要在“叫我”一站为玩具命名;如果有兴致,还可以给它编段故事作为身世。起好的名字与身世会被写在玩具的“出生证明”上。此外,另有玩具可佩戴的“铭牌”,铭牌的背面印有条形码并在店内注册。如果玩具不慎丢失,拾到的人可以来店中凭条形码找到它原来的主人、送它回家。

这样互动有趣的玩具店招孩子们喜爱自然在情理之中,在克拉克意料之外的是越来越多“大龄”顾客的光顾。有位现年31岁、从事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工作的男士就是“玩具熊工坊”的常客。他在“玩具熊工坊”亲手制作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长着翅膀的猪。他相信:猪真的会飞。

如今“玩具熊工坊”的业务已经进一步扩展到了互联网上。除了以定制玩具熊为主的主站www.buildabear.com,随后又陆续开设了专门定制毛绒恐龙与布娃娃的姊妹站。不过,“玩具熊工坊”的网上布娃娃定制服务与国内许多布娃娃定制作坊没有更多不同,都是Q版的“平脸”娃娃。尽管Q版娃娃自有可爱之处,但在满足顾客那些更苛刻的个性化要求方面似乎不及另一家专门定制娃娃的网站:“我的孪生朋友”(http://www.mytwinn.com)。

“我的孪生朋友”制作的是以乙烯基为材料的仿真娃娃,每个娃娃的身高在58厘米左右,部分“低龄”系列的略矮一些,大多拥有18个可活动关节,能摆出各种需要的姿势。创始者的理念是:孩子喜欢和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伙伴一起玩耍。孪生娃娃的定制需要父母提供孩子的日常照片,制作者以照片为依据、在三到四周内手工制作出一个脸型、肤色、发色乃至眼球颜色与孩子一模一样的娃娃。在追求相似方面,“我的孪生朋友”可谓竭尽全力,不仅可以按照要求手工绘制皱纹、胎记与雀斑,还提供专门的比照色卡以满足父母对发色的最苛刻要求。尽管如此,从完成品的照片上看,这些娃娃距离“孪生”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我的孪生朋友”为此在网站上公布过这样一段“免责声明”:“目睹孩子成长的父母会以不同于艺术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如同传统肖像一样,我们的娃娃提供的是一种艺术化的‘形似’而不是绝对写实性的‘酷似’。一幅新的肖像总是需要几个星期才能为观赏者所熟悉乃至欣赏,孪生娃娃也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觉得孪生娃娃太过造作,而所有定制玩具都多少有些矫情(“玩具熊工坊”甚至曾经得到过这么一条严肃的批评:“玩具熊工坊”色彩明快、空间宽敞的店铺让人们产生了幻觉,仿佛真正的毛绒玩具加工厂也都是如此令人愉快)。暂且不论玩具本身就是一种事实上合理的滥情工具,在满足人们“制造偶像”的欲望方面,“玩具熊工坊”和“我的孪生朋友”其实还都比不上堪称“定制玩偶之王”的SD娃娃或BJD娃娃。不过,那是另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娃娃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