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外国的名人故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江苏盐城 冯雁军
名人故居,向来是游人青睐的地方,我也一样。到巴黎,就想去看看凡高笔下的《夜晚露天咖啡店》,这家名为德佛罗朗的咖啡馆还在营业,楼上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房间,萨特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几乎每天都光顾这里,写下许多名著,跟波伏瓦约会。他有固定的座位,里边靠窗的那个。现在,一如当年的模样,只是桌上多了一块极不显眼的铭牌——“萨特曾在此座位上写作”。这个座位,全巴黎的人都知道,很少有空的时候。
牛顿故居,其实就是当年他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的宿舍,推窗可见一棵苹果树,据说就是砸在牛顿头上那个著名苹果繁衍的后代。牛顿住过的宿舍,现在还是学生宿舍,唯一不同的是,能住进这间宿舍的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设施很陈旧,可学生们都能以入住为荣耀。
但丁故居。是一幢三层的老楼,厚墙小窗,前门有一盏铁灯,一个井台。1265年,但丁出生在这里,35岁这年,他被夺权的当局驱逐离开故乡后,又两次缺席判他死刑。背着十字架流亡的但丁,写下了《神曲》等世界名著。这样的名人故居,管理当局连“但丁故居”几个字都“不敢”凿在墙上,只挂了一小幅印有诗人头像的蓝色布幔。因为凿了就不是当年的原貌。
外国人用最恬静、原生态的方式对待名人故居,让历史在岁月流转中沉淀。腾空了、改造了、重修了,游人就无法感受到当年的生活气息。如果把名人故居包装起来去赚钱,它背后的意义谁还顾得上? 名人故居旅游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