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转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老谢)​封转开0

所谓封转开,也就是封闭式基金到期之后,转为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在存续期内基金总规模不变,投资者不能赎回,但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在场内交易,开放式基金规模随时变动,投资者通过代销银行买卖(ETF和LOF除外),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

在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初期,发行的基金多为封闭式基金,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基金,在经过15年的存续期之后,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到期。存续期满之后,这些封闭式基金或者到期清盘,或者经管理层核准转为开放式基金,从过去两年的实际运作看,到期的基金均选择了封转开。2006年9月,基金兴业转型为华夏平稳增长基金成为封转开的第一例,2007年,共有17只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2008年,基金融鑫转为国投瑞银成长优选,成为今年封转开的第一例。在其之后,还将有4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鸿飞、基金科汇、基金科翔以及基金汉鼎)将陆续转型,可能蕴含一些套利空间,2007年10多只封转开的市场表现已经予以证明。

与开放式基金不同,封闭式基金大多折价交易,也就是以低于基金净值水平的价格交易,净值减去市价再除以净值,称之为折价率。前几年行情不好时,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曾高达30%以上。最近两年随着行情火爆,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逐步缩小,目前30多只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已经降至17%左右。基金封转开之后,将以开放式基金的净值标准进行交易,折价率回归为零。因此,在封闭式基金到期终止交易之前,17%左右的折价率就成为一个有想象力的空间。以2007年的封转开来看,通常在到期之前折价率缩小至5%以内,提前上演一波封转开的行情,此为封转开产品相较普通封闭式基金的超额收益。此外,在分红预期的推动下,封闭式基金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投资者可以享受分红和价格上涨的双重收益。

与2007年多达17只封转开相比,今年仅剩下4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分别是4月14日到期的基金鸿飞,12月13日到期的基金科汇和基金科翔,12月31日到期的基金汉鼎,资源的稀缺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价值。

在上述4只基金中,基金汉鼎在上交所上市,封转开之后转为普通开放式基金,另外3只基金在深交所上市,封转开之后将会转为LOF(Listed Open-Ended Fund)基金。所谓LOF,也就是上市型开放式基金,与传统的开放式基金只能通过代销银行进行场外交易不同,LOF既可以进行场外交易,也可以通过像买卖股票一样场内交易。场外交易价格以基金净值为准,场内交易价格则围绕净值上下波动,由于场内场外两个交易场所的价格不一致,也就为投资者提供了跨市场套利的可能——当场内交易价格大于基金净值时(溢价),可以在场外申购基金,然后在场内卖出。当场内价格低于基金净值时(折价),在场内买入基金,然后再场外赎回。举例说,假如某只LOF当天场内交易价格为2元,而基金净值为1.95元,则可以通过代销银行申购基金,然后在场内卖出,反之,则在场内买入,场外卖出。

考虑到交易成本,只有当LOF的折溢价率超过一定幅度时,套利才有真正的获利空间。资料显示,在2007年,LOF的折溢价率超过3%的次数合计为277次,其中溢价交易占了248天,折价交易为29天。折溢价率超过10%的次数合计为58次,均为溢价交易。正常情况下,LOF出现大幅度折溢价的机会不多,少数嗅觉灵敏的投资者才有可能及时准确把握住机会。

另外,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利用封闭式基金和股指期货,也可以建立一个套利组合。因为大多数封闭式基金和指数的相关性较高,投资者可以买入封闭式基金,同时卖空股指期货,既可对冲熊市风险,同时也不会错过牛市中基金折价率下降的收益。与现货股票组合股指期货相比,封闭式基金组合股指期货还有一个好处是交易成本较低,使得套利的可能性更大。在构建套利组合时,折价率较高,即将进入封转开的封闭式基金自然是最佳选择。 净值开放式基金lof封闭式基金封转开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