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指数基金0

文 / 老谢

2007年,上证指数从2675点上涨至5261点,涨幅96.7%,可谓不折不扣的大牛市。不过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经历了“5·30”的洗礼以及年末的大调整,能保证全年盈利已属不易,96.7%的收益更是遥不可及。

发现自己一年的辛苦劳作竟然无法战胜指数,多少是一件让人产生挫败感的事情,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市场,但现实恰恰相反,能战胜市场的终归只是少数。所以,与其自己在股市殚精竭虑,还不如放下膨胀的自信心,转而进行傻瓜式投资,比如购买一些指数基金,至少可以博得和指数同步的涨幅,不至于陷入“赚了指数亏了钱”的尴尬。

所谓指数基金,是指选取某个指数作为模仿对象,按照该指数构成的标准,购买其包含的全部或部分证券,目的在于获得与该指数相同的收益水平。由于指数基金是一种被动式投资,并不像其他主动性基金一样,有较多的基金经理个人的投资风格,所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在大牛市背景下,往往能获得比主动性基金更高的收益。目前市场上大概有10多只指数型基金,其中兴和、普丰和天元为封闭式基金,其余10多只均为开放式基金,其中又以5只ETF(易方达的深证100ETF、友邦华泰的上证红利ETF、华夏中小板股票ETF、华安上证18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的表现最为抢眼,堪称指数型基金的代表。

ETF(Exchange Traded Fund)——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本质上属于开放式基金,但同时又可以像封闭式基金一样,在交易所进行买卖,集中了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的优点。既没有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同时其几乎满仓的操作,也能够最大程度复制所跟踪的指数,在牛市背景下尽可能突出收益。

在2007年,业绩最好的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全年收益率为226%。追踪深圳100指数的易方达深证100ETF的收益率为185%,在所有基金中排名第四。其他几只ETF的回报也相当不俗,华夏50ETF的收益率为155%,180ETF的收益率为140%,红利ETF的收益率为130%,中小板ETF的回报率为156%。根据有关机构对基金全年业绩的统计,10多只主要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达到143.9%,超越股票型基金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指数型基金的业绩不仅让很多个人投资者难以企及,就连那些领取高额管理费的基金经理们也自愧不如。在牛市背景下,指数基金的优势不言而喻,如果遭遇熊市,指数基金也会和指数同步下跌,这是其最大的致命伤,不过,对一些主动性基金,熊市背景下也未必就能有效规避风险。

指数型基金这种傻瓜式投资,背后隐含的其实是“无为而治”的投资思想。按照学院派的“有效市场”理论,现有股价已经体现了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投资者不可能从市场中获得超过大盘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学者们将有效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强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弱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指证券市场的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和内部信息,投资者不能找到一种方法获得超额回报。半强有效市场指证券市场的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可得到的信息,信息一公布,价格迅速调整,除非投资者了解内部信息并从事内部交易,否则,他也不可能获得超额回报。弱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以前的价格信息,而未来价格的变化和过去的价格变化无关,也就是说,投资者不可能使用过去的价格预测未来的价格。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很难战胜市场,基金经理们竭尽心智挑选出来的股票,未必就强过大猩猩往股票清单上掷飞镖。有效市场理论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大部分投资者的确只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所不如,但同时也有无数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在市场上博取了超额收益。只不过,逃出有效市场魔咒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依然遵循着有效市场理论。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既然做任何努力都是徒劳,那么,还不如甘于接受平均水平的收益,购买那些看似傻瓜式的指数基金。

当然,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没有战胜市场的能力,但依然愿意在市场买进卖出乐此不疲,而不是安于购买指数基金,他们多半是为了体验交易的乐趣。只不过在大牛市背景下,这多少是有些奢侈的体验——得到的是交易的乐趣,放弃的是一年100%的收益。 有效市场经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基金投资词典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