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
作者:朱伟新年在家重看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拍摄的京剧《霸王别姬》,梅兰芳含辞未吐、婀娜作态的虞姬,刘连荣傲戾困顿、长吁酣厚的项羽,连更夫扮演者都是大名鼎鼎的萧长华,弓腰走路的招式就极有味道。这其实是极简单的一出戏,别姬的过程,在戏文中霸王只说:“那汉兵虽有百万之众,何足惧哉。只是行军之际,交锋对垒,怎能带你行走。也罢,闻得汉王乃好色之徒,你可以前去,服侍他去罢。”虞姬只应:“自古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大王欲图天下大事,岂可以妾身为累?贱妾情愿尽节,以报大王宠爱之恩。”味道只在,项羽如何在四面楚歌中依旧桀骜刚愎,虞姬又如何从怜身、愁身到为“万千宠爱”而献身。在我看,梅兰芳的唱功其实历来都并非最佳,但他最善表现女人缱绻中的娇媚,此剧最精华就在他以醉酒的神态舞剑道别的那一长段,其身段表演绝对震撼人心。
从梅兰芳的表演想到虞姬这个角色。《史记·项羽本纪》中是没有她自杀的描述的,只记:“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骓是虞姬骑的青白杂色马,这匹青白马不消失怎么办?还是担心爱姬落入敌手。司马迁接着就说项羽上马突围了,《汉书》也延续了这样的记载。
虞姬的和歌,唐朝的张守节在为《史记》正义时,引出汉初陆贾在《楚汉春秋》中的记载。陆贾是随刘邦定天下的谋臣,以辩才著称,留下名著是12篇“粗述存亡之征”的《新语》。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当时陆贾“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楚汉春秋》是陆贾为刘邦定天下而作,成书一直持续到惠帝时,按《汉书》说法,全书共9篇,为无年月纪事,这当然是研究汉史的第一手资料。
但司马迁当年写《史记》,却没引用虞姬之歌。这使后人猜想,张守节见到的《楚汉春秋》是否已有可能掺杂了后人的文字?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司马迁认为,有关虞姬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这就需要推敲虞姬这名称了。按东晋徐广《史记音义》的解读,虞为姓。而我从《说文》中见“虞”字取自“驺虞”——《诗经·召南》中有《驺虞》,每段结尾都是“吁嗟乎驺虞”。按毛传解释,“驺虞”是传说中的一种义兽,白虎黑纹,不吃生物,只食自死之肉。这“驺虞”二字后来分开,“驺”指养马驾车的奴仆,“虞”指掌管山水的官员,“虞衡作山泽之材”,这官是为山泽平衡为安而设。至于山泽如何平安?才引申出“娱”义——“主虞而安,吏肃而严,民朴而亲”,虞乐而天下安定。因为要虞乐,才专有虞侍,专门陪侍作乐,也就是艺妓。虞姬应该就是这样一个虞侍,她能有多少轻重呢?
我们现在能读到的陆贾的《楚汉春秋》,只有清人洪颐煊与茆泮林所辑的两种版本,都只有一卷50节左右,是一部散佚后无法再见真实面貌的书。两个版本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中记载的虞姬之歌,都是《史记正义》中所引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对当时情景都无任何交代,依我看,极可能是后来文人伪造。因为“聊”是依赖,就她当时身份,“何聊生”显然是废话。
虞美人在唐代就成为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教坊的曲名,这坊曲名是否因一种春花,春花名是否就来自虞姬?宋朝王灼在笔记《碧鸡漫志》中讨论歌曲起因,讨论此曲,认为曲并非起于虞兮之歌,乃后人命名,举曾宣子夫人魏氏的《虞美人草行》为证:“三军败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清血化为原上草。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滔滔逝水流今古,楚汉兴亡两丘土。当年遗事总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考虞美人的花名,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它还叫舞草:“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必动叶如舞也。”雅州即今雅安,可见一定是曲名在先花名为后。追究花名,到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说,“虞美人草闻虞美人曲,枝叶皆动”;宋祁的《益部方物略记》说:“蜀中传虞美人草,予以虞作娱意,其草柔纤为歌气所动,故其叶至小者或动摇美人以为娱乐耳。”显然都是虞兮意义的再发挥。
其实《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意思的记载是,造成垓下之围的背景。司马迁说,韩信与彭越本不赶来合围,致使楚军大破汉军。刘邦于是问张良:“诸侯不守盟约怎么办?”张良说:“楚兵将破,韩信、彭越还没有分地,他们自然不来。大王若能与他们共分天下,他们就会立刻赶到。若能以陈州以东归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都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易破也。”刘邦颁令后,不仅韩信、彭越马上进军,刘贾、周殷都起兵,最后会师垓下。在西汉刘向的《新序·善谋》中,则有一段刘邦听韩信对项羽的分析,韩信说,项羽虽“喑叱咤,千人皆废”,却不会用贤将,所以是匹夫之勇。这“喑叱咤”,后人解读是怒吼为风云变色之声。韩信还说,项羽虽见人恭谨,“言语”,有人病了,就掉泪分饮食,但功臣分爵时,又把玩而吝不忍授,所以是妇人之仁。这“”,《庄子·大宗师》中,说到泉涸,鱼“相以湿,相濡以沫”,“呕呕”就变成说话温吞而又絮叨。韩信再说,项羽虽为霸王,但诸侯不服,百姓不附,所以表面为强实际是弱。大王若反其道,用天下骁勇,以天下城邑封有功之臣,以思归之兵击江东之敌,何不所向披靡?刘向说,刘邦正是用了韩信的计谋,才奠定了帝业。 霸王别姬历史离骚史记虞姬汉朝中国历史楚汉战争鸿门宴项羽秦朝虞美人刘邦楚汉相争陆贾法家思想司马迁楚汉春秋韩信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