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室盒子
作者:王星进入“办公室隔间”玩具的官方网站 www.cubefigures.com,你可以在所谓的人力资源部看到所有可供挑选的“员工”。最初的员工只有4个,分别名叫鲍勃(Bob)、乔(Joe)、泰德(Ted)与安(Ann)。这些四肢可活动的塑料员工身高在6到9厘米之间,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办公隔间。一套办公隔间的标准配置是:四面隔墙、办公桌、椅子、文件柜、文件盒、电话与一台电脑。除此之外,有各种用于装饰的贴纸,比如贴在隔墙上的图表、公司宣传画以及贴在电脑显示器上的图片。随着玩具的流行,新近又出现了隔间内设施更加复杂的“IT部”、“复印中心”和“心理治疗部”。员工也增加了4名,姓名仍如同先前4个一样大众化:吉姆(Jim)、简(Jan)、苏(Sue)和丹(Dan)。此外还有“公司僵尸”(Corporate Zombies):“僵尸”们不仅表情更加木讷,而且具有荧光效果。
玩具设计者的初衷是:让游戏者真正当一次老板。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设计者并没有给各个人物安排特定的性格与职务。每个隔间附带的“职务牌”也是空白的,可以由你发挥想象力、给这些行尸走肉般的员工安排各种匪夷所思的职务头衔。隔间内部的设施能任意组合,各个隔间之间也能随意连接。假如拥有足够的隔墙与家具,你完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办公室迷宫”。
对于知道“张小盒”这一漫画形象的人来说,“办公室隔间”玩具中的人物造型应该更有似曾相识之感。暂时还很难弄清“张小盒”与“办公室隔间”哪个诞生在先,同样的方脑袋造型大概只能说是因为办公室里的隔间不分国别大都是方的,而这迟早都会给人相似的灵感。当然,与“办公室隔间”的设计者相比,“张小盒”的创造者把“方脑袋”的概念解释得更有根有据:“办公楼是盒子,办公室也是盒子,家也是盒子,车、电梯、文件、桌子、椅子、书等一切一切都是盒子,一个盒子套着一个盒子。因为,每个人都在一个又一个盒子里生存、移动,所以,人也是盒子。”
“张小盒”的漫画诞生自2006年12月,原本只在互联网上风行,如今已经有实体书出版。同是办公室中的忙碌一族,“张小盒”漫画中的人物性格设定比“办公室隔间”玩具复杂得多。鲍勃、乔、泰德等几乎已经泯灭在一个个单调的工号背后,张小盒、莉莉盒、黄阿狗和VC高却是每人提起来都有一套可说的。张小盒:“一个普通的、可爱的小白领,有些无奈,有些无辜,也有些理想和激情,他擅长加班,不擅长追女孩,不擅长讨好老板,爱情、金钱、生活都比较匮乏。”莉莉盒:“一个青春、爱靓的MM上班族,温柔中偶露泼辣,是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梦想家,总在认真考虑嫁给一个有品位、体贴、不花心的有钱人。”黄阿狗:“总是贪便宜,对人冷嘲热讽,很现实和功利的利己主义者,他虽然有些坏,却也坏得有趣可爱,偶尔还会良心发现。”与“办公室隔间”玩具最为不同的是,“张小盒”漫画中有个铁打不动的老板角色——VC高:“作为老板,免不了会剥削刻薄员工,有时是奸商,有时又会心软,有各种中年人的苦恼和病痛,而在骨子里,有着农民的朴实。”
从“办公室隔间”玩具的爱好者自己拍摄的照片上看,这套玩具与乐高的相似之处甚至不止在于人物的造型,它的随意组合性也与乐高几乎不相上下,于是每一张照片都几乎可以称得上拍摄者自己创造的单格办公室漫画。相形之下,原本以情节取胜的张小盒漫画目前却还没有自己的“官方”玩偶,所有角色唯一的一次“具象化”只是一位网名为“布布玩”的爱好者自己手工制作的一套布偶。据说官方版的玩具正在开发中,似乎仍是布偶。以“张小盒”系列眼下的影响力,它当然有实力拥有一套不错的周边玩具;如果做工精湛或者做点限量版,也许还能上升成所谓“设计师玩具”。不过,倘若只是独立存在的布偶,这些玩具依然注定只能“远观”赏析,无法像“办公室隔间”玩具那样可以随意“亵玩”。
到底什么样的办公室主题玩具才最能发泄,也许中西方的感觉并不相同。其实有款“迪尔伯特发泄玩具”倒最简单直接。那套玩具使用了类似橡皮球的材料,造型分迪尔伯特与老板两种。玩具的使用说明大致如此:把老板握在手中,尽全力蹂躏;如果你是老板,手里换成迪尔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