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01月6日

据说一次英国记者问辜鸿铭,缠足的中国妇女以100磅体重集中在小脚上是否违背人的生理?辜鸿铭回答说,英国女性把腰身裹得像蜂腰一样,生理是否也发生畸形?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11888年来华的美国女医生赫德兰曾在回忆录中记载一位中国驻外公使的妻子与慈禧太后的对话:“为汉人裹脚的事,洋人都耻笑咱们呢。”慈禧回答说:“洋人有一种习俗也不怎么样。今儿个这里也没外人,我倒想瞧瞧洋人女子是怎么束腰的。”慈禧这番反驳颇不输给辜鸿铭。

1901年12月23日慈禧就曾发布懿旨,禁止妇女缠足;1905年在实行新政期间她又以重在“婉切劝导的方式对缠足进行劝诫:‘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断不准官吏胥役,藉词禁令扰累民间。’”到1906年初终于正式颁禁止缠足令,美国《纽约时报》1907年1月6日发表文章,这样怀疑:“上千年来的中国妇女已经习惯了这种陋习,法律和民间的抵抗是否会陷入无穷尽的麻烦之中呢?”“设想美国国会立法禁止妇女缠胸或束腹,那些崇尚时髦的妇女会停止那样做吗?“但清帝自有他的办法,他随之又颁布了另一项法令,即一切清国官吏如妻女有缠足者即不得在政府任职。”“清国慈禧太后还将慷慨解囊,拨出她自己的私房钱为清国女孩们兴建学堂。对于那些虽然负得起高昂学费但是缠足的女孩,受学校校规限制,均一律不得入学。”缠足之风从南唐后主李煜对“弓鞋”的痴迷开始到1907年,有千年历史。其实,康熙三年(1664),4位辅政大臣就下禁令,康熙元年以后所生女子缠足违法,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平民百姓则重打四十大板。但在汉族士大夫与社会民情的坚决抵制下,数年后禁令就被取消。

1906年末的禁令使许多妇女解除了缠足之苦。尽管缠足之风最终在新中国建立后才彻底灭绝,但清廷禁令的影响是深远的。《纽约时报》在文章结尾称赞说:“如果创建女子学堂能为大清国培育出新式的妇女,并因此推翻长达几个世纪的习俗,那么这将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有价值。”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21906年12月31日

同盟会员刘道一遇害长沙

刘道一祖籍湖南衡山,自小思想激进。1904年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刘道一在筹备初就加入,东渡日本后又与秋瑾、黄人漳等成立以反抗清朝、光复中华为宗旨的“十人团”,并在1905年7月同盟会成立后担任书记、干事等职。黄兴评价刘道一是“将来外交绝好人物”。1906年春,在孙中山授意下,刘道一从横滨潜回长沙,约集龚春台等确定分兵三路进取长沙、南昌。12月4日凌晨,萍、浏、醴仓皇起义,刘道一回家乡试图策反清廷新军不成,在返回长沙途中被捕。清朝官员当时怀疑他是刘揆一,于是刘道一决心以刘揆一替死。清廷官员发现他不是刘揆一后对他刑讯逼供,他在狱中墙上书“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被杀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其父与妻先后自杀。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将其夫妇遗骨合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31月4日  载振、徐世昌与“奉天事件”

1907年的东北在日俄觊觎下势如危卵。1906年10月19日,清廷谕令贝子载振、尚书徐世昌前往奉天,二人历时近三月对东三省详细考查后于1月4日回京,被称为“奉天事件”。徐世昌在《密陈考查东三省情形折》中对朝廷陈述,东三省已经到了“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他认为东北问题根本在于东三省旗汉并治的双重行政体制运转不灵。载振、徐世昌为强化在日俄觊觎的立足之地,主张特设东三省总督一员,“予以全权,举三省全部应办之事悉以委之,除外交事件关系重要者,仍令与外务部咨商办理外,其财政兵政及一切内治之事,均令通筹总揽,无所牵制”。此后东三省第一任总督便由徐世昌担任。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41月1日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正式成立

1897年至1903年,沙俄在中国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南下支线(从哈尔滨至旅顺)的长春至旅顺段,1903年 7月通车。日俄战争中,中东铁路旅顺至公主岭段被日军占领。1904年日俄战争结束后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以长春宽子站为界,以南交给日本,改称为“南满铁路”(“满”是满洲的意思)。1906年11月26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东京筹建,当时注册资本金是2亿日元,1907年1月1日“满铁”正式成立,满铁的首任总裁为刚从台湾地区总督上卸任的后藤新平,这位曾经留学德国的岩手县医生在台湾地区曾推广生物学的殖民政策。在他领导下,满铁后来也成为日本在中国最大的情报机构。

《纽约时报》:清廷颁诏禁止妇女缠足51月6日 清廷命张之洞筹办曲阜学堂

梁鼎芬祖籍广东番禺,光绪六年进士,在张之洞主持两广期间为其重要幕僚。清末有人将革命风潮归咎于废八股、兴学堂、派留学,而张之洞在清廷中一直倡导改造传统教育,他也曾先后在广东、湖北等地积极倡行新学,但真到科举停废、学堂方兴之际,又对新学普及后旧学的生存充满忧虑。1906年他发电报给学部尚书荣庆说:“私衷忧惧非止一日、非止一端,危险已到七八分,补救已甚不易。”筹办曲阜学堂似为张之洞通过改造以挽救旧学的具体举措。此次筹办由梁鼎芬提出奏请筹办,之后至这年7月张之洞主持学部后,又创办湖北存古学堂,饬令各省仿行。这可能是旧学的最后一次挣扎了。■ 历史小脚缠足

上一篇: 必也正菜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