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挑战赛与“非学霸”的胜利

作者:阿润

风险管理挑战赛与“非学霸”的胜利0由四名中国学生组成的芝加哥大学代表队在2015年PRMIA世界风险管理挑战赛中获得芝加哥区域冠军。代表队成员:(左起)林无寒、冷麟阁、徐文泽、李扬帆

不被看好的队伍

进入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系读研之后的几个月,冷麟阁进入了对职业规划迷茫的状态,他打电话给父亲说,觉得不确定自己究竟适合哪一个领域。父亲问他:“那你觉得自己擅长什么?”冷麟阁没有想好,对话就没有进行下去。正是这个阶段,同年级的好友李扬帆邀请他参加PRMIA世界风险管理挑战赛。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多人的工作都离不开风险量化、风险建模,参加一个风险管理比赛是一个不错的机会。”22岁的合肥男生李扬帆显得更成熟,他从本科开始做研究助理,对公司实际的风险管理算是熟悉,相比于同年级的同学,他职业规划清晰,对机会更敏感。

PRMIA是知名的国际性教育机构,冷麟阁刚刚入学的时候,就在芝加哥大学的官网上看到了前一年参加PRMIA世界风险管理挑战赛地区冠军的照片:四个很精干的美国学生,穿着正装,看起来意气风发,和他之前参加辩论赛的感觉很像,但是更有职业感。一场专业性的比赛正是一次检测兴趣和能力的机会,他愿意尝试,也希望以此来发现自己。

组队需要四个人,平时总一起行动的林无寒和徐文泽也欣然接受参赛邀请。但他们其实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除了1993年出生的林无寒是GPA全满,另外的三个人在成绩上只能算是中等,和竞争对手差了一大截;专业上看,四个人本科也不是学金融的,只有来自天津的徐文泽修了金融的双学位;很多队伍在组队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要找英语国家的同学,演讲环节能表现得更自如,但他们都是本科开始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学生,都有过被语言困扰的经历。

比赛之前呼声最高的是一支由“学霸”组成的队伍,也来自芝加哥大学,“即将读博”、“八个精算证书”、“罗素投资实习”、“GPA全满”……“学霸队”被贴上了一系列标签,让不少人觉得这场胜利对他们而言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与被贴上各种标签的学霸队伍相比,他们看起来确实没有很大的优势,四个人平时更愿意把在芝加哥大学读金融数学的研究生当作一个工作之前的准备经历,学习更实用的工具、结识更多有趣的人,学业之外,实习、社交、各种社会活动也是正经事儿。徐文泽是学校里操盘手俱乐部的主席,经常会组织校友的交流活动,人脉广泛;冷麟阁在国开金融、香港中银国际、中信建投有过实习经验。

不过,对于冷麟阁和他的朋友们,学霸或者不是学霸,有什么关系呢?从准备比赛开始,他们就没有背过得奖的包袱,只是找个机会一起锻炼一下。

风险管理比赛和他们所学的金融数学算是比较对口的方向,考核的内容需要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冷麟阁觉得,他们四个人虽然都不算是很学术的学生,但是拥有更多的实习经历,认识更多风险管理的从业者,而且性格都很外向,有演讲能力。“这不是一场考试,答完题交卷子走人,”他对于站在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满满,“只要比赛有站在台上演讲这个环节,我们就有戏。”

来自业界的经验

地区决赛的规则是在距离正式比赛64个小时的时候公布演讲的话题,凑巧的是,题目是“关于管控中国P2P商业模式的相关法律和商业风险”,和中国有关,对他们来说,又是一个独特的机会。

64个小时的准备时间里,他们需要对“中国即将面临的三大宏观经济风险”、“中国储蓄市场现状和结构性缺陷”两个大问题做出分析,还要“基于分析为指定P2P公司设计借款平台和理财平台自动化运营系统”。冷麟阁觉得,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直接可行的成熟方案,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创见。

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徐文泽之前在纽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实习,项目经历里不乏分析中国经济的经验,他说:“前两个题目主要是做一个逻辑清晰的阐述,更重要的工作是以分析作为背景做一个实用的模型来评估风险。”

建模的任务主要在林无寒身上,他是四个人当中学术能力最强的一个。他很小就发现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从上海延安中学读完高中之后就决定到美国读数学,他很喜欢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本科申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应用数学系,并且提前一年毕业,之后选择了金融数学,用数学的强大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李扬帆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他在本科的时候和一个博士生一起在业界的基础上做过一个风险评估模型,计算速度更快,准确率也更高,但是和真正的从业者交流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很多的想法都太天真了,“把研究里的模型用到业界真实的操作中,成本太高,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深厚的数学背景,一般的公司不会采用这样的复杂模型”。

“我们希望呈现的方案和模型更贴近一个真实的金融市场,我们四个人各自都有不少实践经历,可以从真实的P2P公司拿到一手的资料,竞争对手用非常复杂的数学和统计模型来测算,但是评委是从行业里请来的专家,不是数学老师,放在实际的商业世界里,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冷麟阁说。

四个人利用各自的社交网络和风险管理的从业者做到了尽可能的沟通。在模型的指标选择上,冷麟阁想到之前和一位做P2P行业的朋友聊天,他当时也很好奇:“你们做P2P凭什么能确定还上钱呢?”对方提到请国际上的第三方评级机构来做评级,减少自己模型的偏见和误差。“一个哥哥建议我们可以把信用卡的上限作为一个评分标准,现在中国银行面临很大风险,所以银行给一个人的上限也代表了银行对这个人的信任评估,相当于是在借力。”冷麟阁说,这两个来自业界的建议都是他们被评委认可的亮点,和真正的风险管理从业者的沟通让他们的模型显得很有可行性,在演讲时,他看到评委在频频点头。

比赛只公布前两名,从第二名开始,进入地区决赛的八支队伍安静地坐在台下。冷麟阁和三个同伴有点另类,因为平时不在学霸的圈子里,他们和同校的另外几支队伍之间还隔着几行空座位。宣布之前的几分钟里,他听到旁边两支队伍的同学在热情地相互夸奖,但没和他们说话。平时外向的四个中国男生此时显得格外安静,心里盘算着,如果能得第二名也不错。

但是紧接着宣布的比赛结果让大家感到意外,这支被看好的队伍并没有拿到名次,评委似乎被他们过于复杂的数学模型绕晕了。最终拿到冠军的是四个中国男生,冷麟阁和他的队友得到了代表芝加哥参加全球比赛的资格。四个人穿着颜色不同的西装,很自信地走到台上,面对着刚才坐在旁边相互捧场的几支队伍,正面遭遇了竞争者们惊讶的表情。

发现自己

冷麟阁第一次发现自己天赋的经历也是在台上。那时候他还在北京八中读初二,是一个不爱说话的男孩,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传统,除了学习,他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爱好,也不算是一个自信的孩子。一次辩论赛的机会,老师希望作为班干部的他代表班级参与,他没有多想就上场了。

再回想起9年前那一次辩论赛的经历,冷麟阁还是觉得很奇妙。“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我自己,谁都没有想到我是这么能说的一个人,在辩论场上,我很享受说话的过程,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天赋,完全是机缘巧合。”

之后他在美国听到奥巴马演讲时提到了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觉得特别赞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才,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自信心也是在这个过程里积累的。冷麟阁初二到高三的五年里,每年都带着班级的队伍打辩论赛,高中三年一直是北京八中的最佳辩手。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去美国读书,冒险之外,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发现自己。

但是适应的过程并不顺利。刚到香槟市的第十天,冷麟阁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个中国同学一起骑车到学校附近的一片草原。那是一个很宁静的下午,人迹罕至,微风吹拂,远处可以看到很悠闲的几匹马,同行的同学特别兴奋,这是他在大城市里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自然风景。“你看,活的马、活的牛,太棒了!”同学大叫。

冷麟阁却毫无兴趣,此情此景,对同伴来说是美好的体验,但他“眼泪都快流下来了”,他从小生活在北京,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对刚刚开始的留学生活很不适应,他心里想的是:“为什么突然把我从北京扔在这儿呢?”

直到大学二年级的一次突发奇想的志愿者活动,他才觉得自己真正融入到美国的校园生活里。那是一个去厄瓜多尔支教的机会,报名者要到最艰苦的山区里给孩子们上课。冷麟阁最初看到通知,觉得很有新鲜感,平时一起行动的伙伴都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圈子不大,他也没有去过南美,如果能有机会去看看,也是体验另外一种生活的机会。

报名之前,冷麟阁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谁知父亲并不同意,理由是太危险。但他已经对南美某个陌生的村庄充满想象,开始憧憬之后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新鲜事,父亲的否定不足以左右他的决定。

从报名到出发中间隔着一大段时间,去厄瓜多尔本来就是一个源于突发奇想的决定,在舒适区待久了,兴奋感渐渐淡下来,新鲜之外,方方面面的困难凸显出来:山区条件艰苦、当地人只能听懂西班牙语……临出发之前,冷麟阁又打了退堂鼓,想退出活动。但是父亲这时候又坚决地站在了另一方:“如果你报了名,就应该坚持,没有理由中途又退缩。”

突击学了几天的西班牙语,冷麟阁是哭着上飞机的。到了那个叫卢比西的村庄,他才真实地相信自己要开始面对这一段他事实上并没有做好准备的旅程。最初很难融入各国同学的圈子,他刚刚到美国一年多,还习惯用中文和朋友聊天。一连几天的格格不入让这个本来外向的男生觉得痛苦,他开始逼着自己和不同国家的伙伴说话,用简单的西班牙语和夸张的动作给村子里的孩子们上课。

一天夜里,他和一个美国男孩把团队里的每一个女同学送回住处,两个人在荒凉的黑夜里朝着住处走,一面担心碰到可能伤人的动物,内心忐忑,另一面又是第一次敞开心扉聊天。冷麟阁那晚和这个之前并不熟悉的男孩聊得特别投机,再回忆起来,他仍觉得那是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谈话。“那是第一次了解美国人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男孩考虑问题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聊到各自的感情,他说不用那么复杂,就用‘happiness’去衡量,快不快乐可能就是最重要的标准。”

冷麟阁后来细想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觉得很多时候中国人总是化简为繁,希望每一个选择都足够正确。但事实上,胜负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发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遵从,才是更好的标准。

虽然没有在全球的比赛上得奖,但过程本身已经让他们满足,并且在拿到区域冠军之后,四个人都收到了几个实习邀约(Offer)。冷麟阁即将到他心仪已久的蒙特利尔银行风险管理部实习,他觉得,自己的兴趣和信心都得到了确认。“有自信的时候,你的特点才能发挥出来。”他说。 竞赛风险管理学霸冠军芝加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