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数字化”升级的大众驾驶方案

作者:李三

被“数字化”升级的大众驾驶方案0今年日内瓦车展前的“大众之夜”被命名为“移动的技术”(Mobile Technology),因为这个主题,大众首席执行官马丁·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的演讲似乎比以往都更强调“技术含量”。汽车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更智能的交通解决方案呼之欲出,文德恩在发言中说:“未来汽车工业的走向最终决定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欧洲人应该更勇敢、更开放,为未来贡献更多的智慧。”

大众集团对未来发展技术的投入堪称大手笔,去年投入金额已经达到了115亿欧元,集团目前拥有1万名IT技术人员储备,目的就是要打造未来汽车发展的引擎。今天的大众拥有全系列电动车、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有57款车达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5克/公里的欧盟标准,文德恩自信地说道:“我们已经有明天的技术储备。”文德恩所说“明天的技术储备”在大众汽车一套名为“未来之道”的解决方案中有具体体现。在数字化方面,大众汽车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让生产的新车型都能接入互联网。文德恩强调:“集团已经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联网车型。”数字化未来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话题是“工业4.0”。目前,集团旗下工厂正在通过3D打印机的应用以及人机合作来推动“工业4.0”的发展。智能IT服务则囊括了内部客户分析以及涉及汽车各个方面的创新业务模型。

在车展现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海兹曼(Heizmann)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参观者,观展对他而言,不仅仅因为兴趣使然。“了解竞争对手的动态,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在车展现场,我会观察竞争对手的车型,还会亲自试驾他们的车。我也特别想了解中国自主品牌的车型。”今年日内瓦车展现场,随处可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SUV以及各种各样的跨界车。放眼望去,海兹曼自认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产品的多样性上具有明显优势:“我们的产品组合准确并且符合市场需求。未来几年,我们会陆续发布一些新车型,而这些新车型的亮相在时间的选择上也会非常准确。”

在大众汽车集团动力总成研发负责人海因茨·雅各布-诺伊瑟博士(Heinz Jakob-Neusser)眼中,传统的驾驶方案正在被数字化改写。

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化和移动互联正在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你认为现在汽车和移动互联的结合到底是谁引领了谁?

海兹曼:与苹果、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合作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消费者习惯使用智能手机,更希望在汽车上也能运用相同的应用程序。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我们尝试和这个领域最好的公司合作,争取每年都给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被“数字化”升级的大众驾驶方案1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集团未来是否会把车联网技术视为一个主要战略? 

海兹曼:车联网技术在全球正处于发展阶段,参与的厂商良莠不齐,市场也不成熟,信息安全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大众汽车始终严格遵守全球统一的高标准,在车联网领域,我们同样拥有相同的目标:给消费者提供稳定、可靠以及安全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们的服务也需要符合市场的要求,所有的服务都基于顶尖的计算机硬件——从车内的导航系统到后台的基础设施。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普及,需要防止黑客的攻击,避免信息的泄漏。利用智能手机获取关于车辆的信息或者可以直接打开车门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但前提条件是在数据安全且可得到保护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三联生活周刊:何时才能在中国真正看到搭载互联网技术的大众汽车?

海兹曼:应该说这是一种连续性的过程,现在你就可以买到奥迪或者大众汽车品牌搭载智能配置的车型。大众汽车集团旗下拥有诸多车型,这其中也蕴含巨大的潜力,如果可以让各品牌的车型相互沟通,分享关于路况、天气、停车场等信息,这不仅在中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我们与中国联通、思维图新、高德地图进行了合作,致力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始终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去年收购了黑莓位于德国的研发中心,目前该研发中心的进程如何?眼下大众汽车在车联网方面有哪些实质进展?

诺伊瑟:黑莓研发团队进驻到大众汽车和我们的团队成员一起工作,他们从事的工作重点就是车辆互联功能或是车联网。来自黑莓的工程师主要负责车联网的工作,以及研发供后排乘客使用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

今年5月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亚洲消费电子展上,我们将展示未来车载系统、车联网智能系统的操作理念。对我们而言,操控以及功能选择的直观性,以及触摸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未来当你选择某些功能操作时,无需用手触碰显示屏,只要挥手做出手势,系统就会做出回应,这会改变汽车内部的构造。在驾驶者和乘客的视野中,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所有重要信息。驾驶舱内会应用一系列的显示器,显示器的长度可能较长,以便显示更多的信息。在这个技术领域,未来大众汽车会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新技术,从概念产品到最终落地需要多久?这是否意味着大众汽车未来在车内人机交互领域将会有革命性的改变?

诺伊瑟:未来,在汽车的驾驶舱内将不会出现物理按键或者按钮,它们都将被LED液晶显示屏取代。2015年后,我们会采用大尺寸触摸屏技术,现在其实已经应用于新车上。当车内装备大尺寸的触摸液晶显示屏后,我们需要的物理按键或按钮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用手在触摸屏上选择功能,它就会发出声音给予反馈,但有的功能还会继续以按钮的形式出现,比如电子手刹、自动驻车以及音量控制调节。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车型上应用物理键和虚拟键的比例是多少?

诺伊瑟:比例目前还无法公布。但我们在此事上的发展战略和方向非常清晰,尽量降低物理按键的数量,多采用虚拟触摸按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而且基本上都是采用虚拟触摸的操作方式,人们的使用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也会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目前在车载智能化产品搭载车型的选择标准是怎样的?

诺伊瑟:基于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生产的车型会配备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其中包括车载联网功能和最新的娱乐信息系统。现在中国市场上有部分大众汽车车型还没有采用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生产,但之后推出的新车型会应用此平台,采用最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娱乐信息系统。

电子和智能化的设备,以及显示器的尺寸会变得更大。原来5英寸的显示屏会变为6.5英寸,现在6.5英寸显示屏会改到8英寸。除此之外,还有一款更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甚至会达到9英寸或者10英寸。在这方面,车载联网和网络功能非常重要,可通过Wi-Fi、智能手机,或者云计算来实现上网功能。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研发的十速双离合变速箱是否会出现在家用级别的量产车型上?相比竞争对手,多挡位变速箱具有什么优势?

诺伊瑟:在这方面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车辆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到底有多高?如果车辆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很高,传动系统的挡位数量比较多,车辆对不同行驶条件的适应性就越好,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油耗。在较低挡位时,车辆的动态驾驶性能有所提升。变速箱最多可以设置13个挡位,但我们认为10个挡位已经完全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用车需求。变速箱的结构和尺寸符合大众汽车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的生产、组装条件。未来,我们的车型最少会配置7个挡位,最多会有10个挡位。

三联生活周刊:听说大众汽车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V6双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诺伊瑟:我们正在努力研发全新一代VR6发动机,配有涡轮增压技术、燃油直喷技术,所有先进技术都将应用于全新一代VR6发动机。搭载这款发动机的车型也会引入中国市场。另外,我们还在提升四缸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参数,这点非常符合运动车型的特点,输出功率超过400马力的运动车型会搭载这款发动机。

总体而言,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尤其在涡轮增压技术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降低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体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中国市场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未来,大众汽车也会推出搭载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传统的动力系统在高效减排方面还有多少潜力可挖?混动或者是插电式混动是否能进入大众汽车车型的主要阵营? 

诺伊瑟:我们正在研发下一代发动机,2017年新一代发动机将正式应用于大众汽车车型。从2017年开始,大众汽车会应用新一代的内燃机,变速器也会换代,这样可以降低20%的排放量。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大众汽车电气化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纯电动模式下,所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续航里程可达到50公里,完全满足新能源车型的标准。与此同时,大众在中国也会推出纯电动车型。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为部分车型匹配纯电动发动机或是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中包括紧凑级车型如捷达、桑塔纳、速腾、宝来以及朗逸,中级轿车为帕萨特。一旦装配新能源技术,这些车型都会国产,电池和电动机也都会在中国进行生产。未来,大众汽车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QB)生产的新车型完全能够匹配这种动力总成技术。

三联生活周刊: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和本田都已经进化到第二代技术,大众汽车要绕开日系品牌专利,又要实现同样的性能,你认为还有哪些技术难点需要突破?

诺伊瑟:这里谈到的技术都受到专利的保护,所以我们也会把大众汽车的技术带到中国市场。应该说像采用混合动力系统的GTE车型,它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很高,但是工程师会略微降低输出功率。在中国,我们会采用新一代的电池技术,电池的能量密度高于现有电池的水平。我们正在和三星公司以及LG公司共同研发下一代的燃料电池,三星和LG均已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

之所以我们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现阶段新能源车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因为目前充电的基础设施数量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混合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性技术。

被“数字化”升级的大众驾驶方案2三联生活周刊:虚拟显示器是否只是先应用在帕萨特GTE上,其他车型是否考虑推广?

海兹曼:虚拟显示器不会只使用在GTE这款车型上。在欧洲,用户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显示器。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尽相同,可选择的范围也并不多,所以目前我们还没有决定将虚拟显示器装配到特定车型上。中国的客户群普遍偏年轻,他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加开放,一些数字化产品也非常普及且得到追捧。

三联生活周刊:大众汽车在国内市场推出的电动车只有up!一款,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今年有没有更多新能源车计划? 

海兹曼:关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今年还会在中国市场发布高尔夫GTE、搭载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奥迪A3 e-tron以及高尔夫电动车,但更多的变化将会发生在2016年。2016年我们将国产新能源车型,第一个国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是奥迪A6,第二款是与奥迪A6拥有相同定位的一款大众汽车品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我们已经在和两家中国合资厂商就下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在做计划,不久的将来,大众汽车集团将会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超过20款电动车。到2020年,在中国会出现许多国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纯电动的新能源车,届时新能源车的销量可能会比预期要高,预计将是10万辆左右。

我们目前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新能源车产量是多少,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新能源技术的费用埋单,如何平衡制造成本和定价之间的关系,在国产化后如何控制和降低成本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这不仅仅是大众汽车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所有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考虑的。 驾驶发展海兹曼无人驾驶德国汽车汽车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大众汽车电动汽车大众升级

上一篇: 重组地方债
下一篇: 脚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