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费斯:钟情边缘的英伦绅士

作者:李东然

科林·费斯:钟情边缘的英伦绅士0《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

动作演员科林·费斯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Kingsman:The Secret Service)改编自马克·米勒的同名畅销漫画,神秘的秘密特工组织金士曼招募新血,老牌精英特工哈利(科林·费斯饰)推荐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年轻男孩艾格西(塔伦·埃格顿饰)加入,原本的问题少年如何经过史上最危险的测试从而加入这个拯救世界的现代骑士组织。在此同时,野心勃勃的科技天才(塞缪尔·杰克逊饰演)引发的全球性威胁正在蔓延。

英国电影人马修·沃恩制作过《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双面任务》等黑帮电影,也指导过包括《海扁王》、《X战警:第一战》在内的漫画改编电影。这部意在成为“007版本的《窈窕淑女》”,又完全以男性为主角的动作间谍电影,让奥斯卡影帝、全球女性的“英伦男神”科林·费斯穿上萨维尔街高级定制西装,拿出全部的绅士雅致温和风范,再展示些不凡的打斗身手,做个理智到冷血的杀手特工。

马修·沃恩初次与科林·费斯讨论剧本时,便毫不讳言:“你会全身伤痛,你最后一定会恨我的!”如今费斯笑道:“他说的都是真的!”训练长达半年,科林·费斯的教练团队成员包括6次世界泰拳冠军、奥运金牌体操选手、跑酷冠军,还有特种部队退役军人,专门负责指导如何用枪。“一天三小时,每天都得跟这群厉害的团队一起训练。我从出生就完全不是个当运动员的料。这等于让一个五十几岁的男人从头开始练起,幸运的是,我以前也会做一些一般中年男子为了维持健康体态会做的运动,他们很感激我平时有做那些运动,不然训练的起点又得更往前推一点。”费斯说。

整个训练计划,并不只是让费斯看上去像詹姆斯·邦德,而是让他真的能呈现出不输于任何邦德的追逐打斗和枪战片段。“如何握枪、翻滚、射击,接着是如何操作枪械,如何填充弹药,以及更好看地使用各式各样的器具,以此对抗众多的敌人。打斗跟跳舞很像。就像是个编排好的舞蹈,必须相互配合。如果你开始加快速度,那很自然地就会有出错的风险,你没抓好时间,就有可能会被打到,或是害别人受伤。就像是足球场上一样,一转错方向,你的膝盖就要当心了。”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

甚至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守在拍摄现场,保证费斯能在比如翻跟头扭到肩膀之类的“家常便饭”发生以后,仍旧能在10分钟之内回到镜头前,但事实上每当费斯受伤之后,不管是淤青还是其他,往往是拍摄花絮部分的团队先把他围住。“因为没有观众会相信这些打斗是我自己完成的,他们希望记录证据,其实我开始拍摄的时候,我总为自己动作上的笨拙感到丢脸,我不欢迎这些花絮团队,但后来也把淤青看得像勋章一样,我想没有什么更重要,我是发自内心想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

事实上特工本身对科林·费斯而言并不是全新的角色,2011年上映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改编自约翰·勒·卡雷的同名小说,迄今是谍战题材的经典之作。科林·费斯扮演的裁缝比尔·海顿(Bill Haydon)是被莫斯科中心的传奇人物卡拉(Karla)策反,并安插在英国“马戏团”里的双面间谍“鼹鼠”,在原著小说中海顿也几乎是一个影子一般的存在,于是到了电影里的费斯,几乎只用眼睛在表演,对同性恋人的爱意和忧伤,对于史迈利妻子安的轻佻色诱,城府老辣,柔软苦痛,一切都摆在了眼里。

科林·费斯:钟情边缘的英伦绅士2《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剧照

“其实我本来就喜欢各种各样的间谍类型的作品,侦探小说是每个英国男孩成长中都经历的英国阅读传统。但其实这个类型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是一种,它是比较黑暗的间谍小说,并且比较真实,涉及到道德、政治等等,对世界各个方面的剖析,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但是另一方面有很多类似‘詹姆斯·邦德’的间谍题材,还有比如《王牌间谍》这个类型的,它涉及到一点喜剧的快乐元素,这个我也很喜欢。这次拍的既有动作,同时又有喜剧,对我来讲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费斯告诉本刊记者。

真正的英国人

科林·费斯:钟情边缘的英伦绅士3科林·费斯(右)和《王牌特工》中艾格西饰演者塔伦·埃格顿在拍摄现场

被策反的“鼹鼠”,或者哈利(《王牌特工》)这样亦正亦邪的杀手特工,他们才更符合科林·费斯人生的“边缘主义”原则。费斯的祖父母是神学家,父母大卫和雪莉都是大学教师,这使得他有机会在尼日利亚度过了与众不同的童年;也是因为父母职业的原因,全家人来来回回迁徙于美国和英国之间,这曾经让从小适应能力并不很好的费斯倍感压力,他的父亲曾经回忆:“科林在任何学校里都不自在,一部分是因为搬迁,一部分是因为他更想干自己感兴趣的事。”

少年费斯最感兴趣的事情首先是前卫摇滚,不仅抄起吉他苦练,还做过乐队的主唱。而看过经典影片《公正的人》中保罗·斯科菲尔德的演出后,14岁的他开始不可救药地想要从事表演,18岁放弃大学录取,前往伦敦逐梦的费斯常常身无分文,每天穿着露了洞的鞋走两英里路去剧院打杂厮混。于是和很多英伦演员一样,费斯同样是从戏院起步。大银幕上的第一部成名之作是《另一个国家》(Another Country),他饰演盖·本尼特,事实上当时的费斯又成为戏剧学院的学生,电影本身也是从大热的舞台剧改编而来,扮演费斯同性恋人的是举世公认的英伦帅哥鲁伯特·艾弗雷特。

显然艾弗雷特的俊美脸庞已抢走了不少年轻费斯的光彩,但他至今庆幸自己的脸相对平凡:“因为我在外貌上有种‘中立’性,这很有助于我,我的脸既可以装扮得比本人帅得多,也可以丑得多,只取决于我想怎么样。”话虽如此,凭高大的身材和宽阔的肩膀,年轻的费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展开了自己的演艺事业,虽然早期的戏院剧评对这个舞台新人可谓苛刻——“科林·费斯的个人魅力甚至不足够点亮一盏50瓦灯泡。”

1989年,因拍摄《最毒妇人心》(Les Liaisons Dangereuses),费斯与梅格·蒂莉坠入爱河,并且成为一段“私奔”佳话。为躲避好莱坞,他们离群索居在加拿大的原始丛林,住在一幢小木屋里,亲手做家具,过起粗糙原始的生活,直到6年之后与爱人分手。费斯重回伦敦的舞台,然而舞台早已忘了科林·费斯的存在,于是胡乱接了几部商业制作,“只是为了赚钱维生”。

幸运的是,1995年费斯成为BBC电视剧版《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事实上面对达西的角色,费斯自己的第一本能反应是拒绝,费斯对自己的魅力并不肯定,何况自觉从来没有迷恋过简·奥斯汀的作品。而费斯的弟弟听到这个消息更是脱口而出:“他演达西先生?这个角色难道不应该性感点么?”

然而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回顾漫长的《傲慢与偏见》改编史,都会发自内心地再次感慨1995版BBC改编的独特动人,电视剧的形式与长度刚好成全了科林·费斯内敛慢热的表演节奏,甚至每一遍的重播之时,那个达西在庄园大湖里沐浴的镜头仍会一遍又一遍地令举国上下的女性迷醉。从湖水中起身的费斯只穿了一件薄透的白色衬衫,本来这应该是完全裸露的一幕,导演安德鲁·戴维斯希望呈现一个自然的人,而这也确实是那个年代的男性的沐浴方式,最后却因为费斯担心自己的腰部线条,才穿上了白色衬衫。即便如此,在一年又一年地当选为“最难忘英剧情景”之后,2013年海德公园干脆在自己的湖面立起一座巨大的高出水面12英尺高的“费斯湿身”半身玻璃钢仿真雕塑。

《傲慢与偏见》的导演安德鲁·戴维斯曾经在电视采访中坦言,自己从电视剧《摇摇欲坠》(Tumbledown)里那个福克兰群岛上的瘫痪士兵罗伯特·劳伦斯开始,认定费斯是非同寻常的演员,并且早在那个时候,费斯就是他心中的达西。“事实上费斯为角色增色很多,他是个优雅的英国人,一个很有魅力的坏人,并且他确实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达西,他是绝对聪明的演员,深刻把握和体会自己的一丝一毫,但是看上去他就像是那种凭借直觉演戏的天才。”

而于费斯自己,达西也是某种人生转折式的存在。2006年在接受一家法国杂志采访的时候,法国人问费斯,谁是你生命中的女人?费斯如是回答:“我的母亲,我的妻子,还有简·奥斯汀。”正如安德鲁·戴维斯的记忆,在片场的费斯就像是一个大学里的书呆子。演《戴珍珠耳环的女孩》时,费斯把全部的时间用来研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作品和生平,每天带着厚厚的传记和美术史到片场,但是搭档斯嘉丽·约翰逊问起时,他的措辞仍旧非常谨慎。“科林大约觉得维米尔是自己去画所有作品的。”

甚至他不止一次表达自己多么享受曾经只做演员而不成为明星时的舒适感:“演员不小心就成了明星,他们无论去哪里,人们都能把他们团团围住,当作一个奇迹去欣赏。最幸运的是那些处在两者之间边缘上的人,人们喜欢他们也有点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我觉得就像人们对乙级球队的热情,那种追随中有真正的伙伴式的感情成分。”

影帝之路

费斯好像也曾有意去减低自己严肃忧心的阴郁形象。《傲慢与偏见》之后,简·奥斯汀的超级“粉丝”海伦·费尔丁写出了畅销小说《BJ单身日记》,人物一五一十参照着费斯版达西写就,甚至人名都毫不忌讳地延用。结果就是,前后两部《BJ单身日记》引发了彻底、震撼性的“费斯热潮”。科林·费斯的脱俗冷傲气质,完美辅助了两部作品从女性视角出发的心理,并且展现某种成熟男子独有的外在疏离而内在坚忍的魅力。从《BJ单身日记》到《妈妈咪呀》再到《麦卡菲阿姨》,这些戏谑娱乐的小品之作,以及如《真爱至上》、《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等一系列的“友情出演”,竟部部都成为大热级的银幕之作,费斯几乎在全世界女性观众心中掀起了一轮英伦热潮。

但令整个世界猝不及防的是,费斯转而选择去诠释更为禁忌的同性情感世界。2009年,费斯接下了时尚界大师汤姆·福特的邀约,主演其处女作《单身男子》,影片改编自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1964年的同名小说,故事主人公乔治是一位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学里教书的英国教授,他相恋16年的同性爱人遭遇车祸突然辞世,在生无可恋的绝望之中,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准备自己的自杀。

银幕上的费斯展示着英伦绅士对优雅的坚持,甚至为自己死后即将穿上的那身考究的西装选好了配套的领带,旁边又附上写着“温莎结”的字条。精美考究的复古气质贯穿全片,而事实上这部电影本身在洛杉矶完成只用了21天的时间。“剧本写得简单极了,薄薄几页而已,并且汤姆也没有告诉我该如何去做,甚至整个剧组都很少听到那种非常口头上的命令,导演给我们足够的自由去发挥,所以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费斯回忆道。

更重要的是,也许难有他人可以如费斯这般优雅迷人地表现消沉。威尼斯首场放映后,费斯已是当年的影帝热门人选,显然这对于被电影节奖项忽略已久的费斯而言,是重大的突破,但费斯仍旧将自己宠辱不惊的从容风度从观众席保持到领奖台,直到等了太久的银狮奖杯交予他的手上,巨大的喜悦之情终于让这个从来也不会乱了方寸的男人有那么点手足无措。

紧接着2010年科林·费斯就用另一个乔治,乔治六世,夺下奥斯卡影帝小金人。那一年刚好50岁的费斯觉得,事实上两个乔治和两座影帝奖杯都在演绎着同一个故事——一个普通人去对抗人生中最令人绝望的恐惧时刻。“乔治六世最终仍旧没有克服口吃的毛病,我觉得电影说的是,他学会了如何适应和安排。你知道在最后的演讲里你还是可以看到他非常挣扎,他需要他的治疗师在身边。他每个词都很挣扎。我曾试着模仿原版演讲中的音调,有些词比较流畅,即便如此你可以听到每个字都是一个个地被分开念的,你可以听到他念三个向上的音节就会念一个向下的音节,然后再次卡住。每个在场听他演讲的人,王后、丘吉尔,以及其他人,都如坐针毡,直到演讲结束。他就像那个失去爱人的乔治,承受生活给他的一切,孤独地承受那种永远无法摆脱的恐惧,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我8岁时就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间谍

——专访科林·费斯

科林·费斯:钟情边缘的英伦绅士4科林·费斯

三联生活周刊:你会为如此年轻一代的导演和演员阵容,甚至是漫画改编的电影题材感到不安么?

费斯:没有。马修·沃恩有办法让你有种当头棒喝的感觉,他有一种态度,让你觉得他是在做一件特别的事,并且我也不是全凭抽象的感觉,我真的看过《海扁王》,他的X战警系列以及《双面任务》,我都很喜欢。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哈利这个温和绅士但却又冷酷无情的特工形象,尤其他的身上还有点喜剧效果,事实上这一切都会出乎观众意料,毕竟大家的印象里,你更多是浪漫的达西,或者严肃的乔治六世?

费斯:《国王的演讲》真的是一个惊喜,没想到影响这么大,这么受欢迎,我当然非常高兴,如果能够有机会再拍喜剧的话,当然前提是题材和导演是我喜欢的,我也欣然接受。这部电影里马修加入了各种类型电影的元素,然后再几乎将它们一一颠覆。虽然这是一部谍战电影,但我们想让它欢乐一点;但当你觉得要开始欢乐时,又变得有点黑暗。他知道如何操作这些东西,引导观众的期望,又不落俗套。好导演一定要擅于掌握电影的氛围,这是个无法言喻的天赋,特别是当你想要刻意且大胆地去截取某些类型或经典的东西,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风格时,这种天赋就更重要。

我从8岁的时候就看过詹姆斯·邦德的电影,当时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间谍。当马修跟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等于是唤醒了我心中的这个梦想。

三联生活周刊:电影里那些你穿着笔挺的英伦高级定制西装的打斗场景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你怎么看待那些传统的英式西装?并且穿着那样的衣服完成动作场面是不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

费斯:这些衣服很美,非常的优美,在英国的萨维尔街是非常知名的,他们花了百年的时间研究怎么把衣服裁剪得合体好看,那样的优雅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这个电影其实也在呼应阿瑟王时代的圆桌骑士传统,那些骑士会时刻穿着盔甲,拿着佩剑,对他们来讲,这些就是他们的器具,或者是小工具。我们搬来了现代,找到或者发明了相应的一切,我觉得传统是优雅的根本。

但是确实穿上这样的衣服去打斗并不容易,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说把鞋子做得更加松一些,更加柔软一些,衣服稍微大一些,这样才容易去拍。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的心里,“绅士”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费斯:对于一个绅士来讲,举止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说有了好的举止,你就能够成为一名绅士。 英伦间谍绅士傲慢与偏见影视演员电影爱情电影科林费斯喜剧片法国电影bj单身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