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失信之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乌鲁木齐 陈湘涛
孔子曰:“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现在一些政府官员总抱怨群众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其实所谓的“刁民”有很多是政府部门失信所致。政府部门失信,不仅严重挫伤人们遵守法律法规的积极性,也使得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打了折扣,还会增加政策法规的推行成本。
在我的家乡新疆五家渠市,几年前市政府搬迁到东区。附近居民闻风而动,纷纷在自家院落里加盖新房,政府部门立即行动,挨家挨户宣讲政策:新盖好的房屋必须在一周内拆除,否则将组织人员上门拆除,同时派人蹲守制止居民盖新房。于是居民都在夜间行动,今天砌堵墙,明天上根梁,蚂蚁啃骨头,终于将新房建好。由于拆除违章建筑迟迟未见行动,新盖的房屋都变成了旧宅。政府部门划出界限,已经盖好的不再追究,所有居民房屋逐一拍照,如果再有变动立即拆除。
最早的违规者尝到了甜头,老实人却吃了老实亏,那些动手晚的都后悔不已,于是继续偷着盖。
前不久,单位的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考核。考核组由政府部门的一位处长带队,在宣读完考核文件后,他特意交代大家说,考核结果不会对大家产生任何影响,希望打分时不要有顾虑,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这句话每年考核时都会讲到,但大家心知肚明,说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2013年我们是省级文明单位,上级出台了一个省级文明单位“零基启动”的政策,要给省级文明单位瘦身,30%的单位要降到市级。既然要瘦身,降谁不降谁就不好平衡,于是市文明办出台了一个省事的政策,近三年没有拿上“群众满意好班子”的单位,一票否决降为市级。由于我们单位在2012年终考核中满意率没有达标(没拿上“群众满意好班子”称号),最终被降为市级文明单位。这不仅仅是一个荣誉问题,到了年终评优时,我们的优秀比例也由18%降到12%,奖金也比别的单位少了2000元。
原来以为板子只打领导,谁想到最后打到了自己的屁股上了。从此以后,大家都学乖了,无论领导做得如何差,都往最好的评价上打分。大概上级部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2014年市级文明单位的考核中,就明确说不把“群众满意好班子”作为考核的内容。只是由于已经失信在前,大家再也不相信了。这样一来,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考核只能流于形式,群众满意率直线飙升,好班子遍地都是,存在的问题得不到真实的反映,这样的结果很像王小波笔下的“花剌子模信使”怪圈。 政府来信时政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