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白条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郑州  邵宁

表姐在镇里派出所做财务,由于财务人员直接管钱,在单位里往往比较风光,但表姐这个财务却是虽然管钱但一点也不“任性”:县里经济条件不好,派出所又地处乡镇,每年能够支配的办公经费屈指可数。钱虽不多,但用处却不少,派出所虽在乡镇,但民警的家一般都在县城,加上工作性质,所以民警平日里往往都是吃住在所里。为数不多的办公经费,既要保障民警吃好住好,又要保障警车等警用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所以,每一项正常的开支,往往都让表姐掂量权衡半天,唯恐出现寅吃卯粮的情况。

表姐说,有一次所里好几个办公室的拖把都用成“光棍”了,大家都催促着表姐快去买些新拖把。表姐说自己也到镇里的超市、小商店看了好几次,但一把拖把都要十几块,最便宜的也要8块钱,这让表姐颇有些踌躇,她还是觉得价格有点高。几天后,表姐偶然看到一个村民赶着马车,拉着自己制作的拖把到集市去贩卖,表姐赶忙拦住马车一询问,一把拖把只需5块钱,连忙买下了20把。回到所里后,把过程给大家一讲,每个人都笑表姐太“抠门”了,不过大家对拖把质量倒是都很满意,这让表姐也十分自豪。

但让表姐没有想到的是,给她带来不小麻烦的,却正是让她引以为豪的精打细算。前不久,省里下派了工作组到县里检查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检查各单位财务开支情况,表姐所在的派出所也迎来了检查组,检查组一查账,很快就把表姐叫来训话了。原来,表姐的账目开支虽然十分清晰,但很多账目却没有正规票据相对应,甚至出现了不少白条。检查组指着白条,用蔑视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表姐,然后开始质问表姐为何会出现白条,表姐忙上前一一解释:乡镇地处偏远,超市、商店屈指可数,并且与大城市不同的是,乡镇超市里的东西往往并没有价格优势,很多时候反而比集市上的东西还要贵些,而乡镇集市,大多是附近村民自发交易形成,村民们不定期到集市里出售些自家地里种的农副产品、或自家制作的一些小物件,东西相比超市往往既新鲜又便宜,派出所为了省钱,平日里多是去集市买些蔬菜物件,哪里会有正规发票呢?

表姐的解释虽然合乎情理,却显然不能让检查组满意。检查组不等表姐说完,便责怪表姐财会纪律观念薄弱,并告诉表姐国家的账不能这么算,怎么能因为便宜就不要发票,不要发票账目又怎么记?说完不等表姐再行解释,检查组便结束训话,让表姐回家写检查了。

事后,表姐说检查组的话的确没错,没有正规票据,账目便显得不伦不类,也容易滋生问题,上级来检查也是为了促进工作,但乡镇毕竟不同于城市,用城市经验来拷问乡村是否总是那么理直气壮?毕竟总不能为了要发票,采购时就可以不选好的,只选贵的?国家的账这样算,好像也不对吧?只不过,检查组对表姐的疑问无暇去听,也不感兴趣。 委屈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