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默塞特其人其事

作者:李晶晶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0清乾隆 青白玉雕荷花飞燕图象耳衔环盖瓶 “乾隆仿古”隶书刻款

西方收藏中国玉器的历史远不如收藏中国瓷器那样源远流长,究其原因,这种差异完全是历史造成的。大约在1680年以后,为西方买家量身定制的中国瓷器始终是东印度公司商船上的大宗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伦敦、阿姆斯特丹、洛里昂、歌德堡或哥本哈根。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西欧从中国进口的实用和装饰性瓷器数以百万计,这些瓷器具在整个西欧一直都是民间的实用品,每一幢体面的乡村宅邸里都有一套代表性的花瓶、插花容器、餐具、茶及咖啡用具,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欧洲本土的瓷器工厂能够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替代品。

这样的历史背景却与中国玉器完全无关。在驶往欧洲的商船中,玉器从未以贸易商品的名义出现。对于西方收藏家来说,最初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玉所包含的各种中国神话传说、象征意义。事实上早在1860年,玉器就已出现在欧洲。1911年中国封建王朝彻底崩溃,大量精美的明清玉雕流入北京和上海的古董市场,随后以不同途径抵达伦敦、巴黎和纽约。但直到1935年,具有重要意义的皇室玉器才进入西方学者和收藏家的视野。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117或18世纪 青白玉勾云纹螭龙耳觥

萨默塞特德谢尔(Somerset de Chair,1911~1995)是英国知名的作家、政治家、诗人,也是英国几位最重要的中国玉器收藏家之一。这其中还包括戴维德爵士、奥斯卡拉斐尔、奥本海姆以及尤莫佛里斯等重量级收藏家,他们大都在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对中国玉器进行收藏。萨默塞特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文雅且富有魅力,四次婚姻恰好是他极富个人魅力的标注。他的第四任妻子朱丽叶泰德格夫人(Lady Juliet Tadgell)是布里斯托尔侯爵的前妻、第八任菲茨威廉伯爵的独女。萨默塞特名字中“de Chair”一名源自法国胡格诺派姓氏“de la Chair”。萨默塞特的父亲是海军上将达德利德谢尔爵士(Dudley de Chair),曾任新南威尔士州州长。萨默塞特本人也曾从军入伍,作为第四骑兵旅的一名军官参加了英伊战争(1941年5月2日至31日)和叙利亚战役(1941年6月),并在此期间负伤。他也热衷于政治,曾担任西南诺福克选区的保守党议员,随后转任帕丁顿南部选区议员。在1940年5月至关重要的议会“挪威大辩论”中,萨默塞特投了反对票,此后丘吉尔就任首相。而萨默塞特认为自己即使无法登上首相宝座,但担任外交大臣之职应是理所当然。在萨默塞特的众多爱好中,他尤为痴迷收藏艺术品,除此之外他还涉足小说及非虚构类作品写作以及戏剧领域,著作颇丰。对于萨默塞特的财富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来源于他的祖父在南非开采黄金,还有人说是继承了父亲大笔遗产,更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四次婚姻带来颇为不菲的财产。第四任妻子朱丽叶与萨默塞特结婚时,确实带来了价值2000万英镑的艺术品及其他财产。

罗杰克弗(Roger Keverne)曾在斯宾克拍卖公司工作23年,是亚洲艺术部的主任。在1997年时离开拍卖公司,开创了自己的画廊。克弗在很年青的时候,就已认识萨默塞特,并会为他的购买提供专业意见和服务。克弗回忆道:“造访萨默塞特的住所St Osyth's Priory总会带来惊喜,客人可享受到古典的待客礼仪,并且还能在四处摆放着玉器以及其他古董的会客室里随意参观。萨默塞特曾是斯宾克拍卖公司的常客,倘若遇见合意的古玩,将不惜巨资纳之。”

1989年斯宾克拍卖公司在伦敦格罗夫纳酒店举办了盛大的古董展开幕式,当时展出了一件清乾隆御制青白玉瑞兽鱼雁纹铺首衔环耳壶。萨默塞特没多久便看上了这件东西,并认出它就是一位海军上将于1900年在中国获得的御制白玉瑞兽壶。克弗报价之后,萨默塞特在深思熟虑后仍然坚持购买。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2清乾隆 青白玉雕双兽耳如意足活环洗 “乾隆年制”隶书刻款

这件乾隆御制青白玉瑞兽鱼雁纹铺首衔环耳壶,玉质青色,温润滋肥,有绺及白色瑕。形制华丽大气。仿古彝器壶形,颈较细,饰三道凸弦纹及卷云纹、夔龙纹各一周,壶腹饰玄武、鳞鱼及宝鸭纹,分上下两栏,以三道带纹区分,全以浅浮雕工艺雕成。颈两侧及下腹部饰高浮雕兽衔环耳,其下套活环,绳络纹圈足。整体雕刻繁复,深浅均匀,制作精细规整,可见玉匠的一番别具匠心,制作时损料颇多且加大了雕工的难度,为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顶尖之作。此壶来源清晰,于1960至1961年经手埃斯肯纳茨(Eskenazi)及伦敦斯宾克、之后于1961年售于伦敦苏富比,图录中标注其来源为皇室贵族旧藏,于伦敦佳士得1987年售出,后又再次于1989年经手伦敦斯宾克,最后由萨默塞特收藏。萨默塞特所藏此尊青白玉仿古壶效法春秋时期青铜器形,反映乾隆帝及乾隆朝慕古之风,以及宫廷作坊之非凡技艺。乾隆一朝大举提倡复古主义,效上古圣贤之道,崇尚高古先民简约朴实之风,认为古典器物朴素、精纯、高雅、有意涵。为此,乾隆曾下谕旨命内廷画师为宫中所藏高古青铜器绘制《西清古鉴》,后者继而为玉匠提供灵感。

萨默塞特购自斯宾克拍卖行的另一件玉器玉雕大象色泽罕见,巧妙地运用含黑色斑纹之灰玉,呈现象皮的天然颜色质感,尽显玉匠巧思。此象线条精简流畅、雕工细腻圆润,象首前俯,双牙外露,象鼻左卷至左前肢,象耳呈叶形状,四肢有力,尾巴微甩,肢体皮肉皱褶,体型敦厚。整体雕工利落,层次丰富,打磨莹润光洁,形态栩栩如生。这种玉器通常成对出现,矗立于皇帝宝座两侧。取“瓶”和“平”之同音,象征太平有象、天下太平。在清代时期,周边各国例如泰国会进贡大象,而朝廷为了驯养大象,建起了专门的象房和驯象所,由皇室的銮仪卫负责管理。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3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瑞兽鱼雁纹铺首衔环耳壶 “乾隆仿古”隶书刻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长女腓特烈皇后曾藏有一尊相似之碧玉宝象,1997年在瑞士苏黎世由苏富比拍卖。萨默塞特收藏的这件玉雕大象与收藏家奥斯卡拉斐尔(Oscar Raphael)向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捐赠的那件玉雕大象原为一对,并于1935至1936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艺术国际展上展出,戴维德爵士帮助促成了这次展览。此次标志性的展览对西方收藏界意义重大,使西方人真正领略了中国艺术,打破了以往对华夏艺术过于虚无缥缈的认识,并启发了20世纪一批出色的收藏家全身心地投入崭新的世界,这其中包括美国著名收藏家布伦达治(Avery Brundage)。2014年底,香港邦瀚斯拍卖公司获得萨默塞特16件藏品进行拍卖,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世纪收藏家对艺术收藏的态度。

罗杰克弗说:“遗憾的是,我从未问过萨默塞特何以钟情于亚洲艺术,特别是玉器,但他鉴赏和理解中国上乘玉器的能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回顾以往,萨默塞特似乎在很多方面都极为时髦,同时也像一个能毫无违和地融入爱德华七世风格的小说当中的人物。兼容并包的品质更是让他具有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4萨默塞特·德·谢尔

萨默塞特·德·谢尔玉器收藏

清乾隆 北京宫廷造办处 白玉雕仿古系绳纹鼻烟壶“乾隆年制”篆书刻款 白玉玉质,光洁细腻。器身椭圆形,颈部有弦纹一道,两边各作一铺首衔环耳。瓶身雕刻双绳纹,分别系于瓶肩、瓶身中心及足部,绳交叉处十字相连。壶底部刻“乾隆年制”篆书款。顶盖,玉质相同。此白玉雕鼻烟壶无论从玉质及雕工来说,皆可谓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仿古玉匠精湛工艺的结晶,同时亦是乾隆追求上古圣贤之风的又一例证。此件鼻烟壶曾于1987年10月至11月在洛杉矶州立博物馆展出,见展览图录《The Dwyer Collection》。乾隆帝好古敏求,崇尚慕古之风,为此曾下旨命宫廷画师为宫中所藏高古器绘制《西清古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为宫廷造办处工匠的创作带来灵感。

18、19世纪 痕都斯坦式白玉雕花蕾柄碗玉质雪白,轻薄透亮,侈口深腹,碗底浅足,琢成平展的莨苕花,花心错落重叠,雕琢细腻,周围绕一圈莨苕叶。两侧下方沿腹壁向上伸长一莨苕叶至口沿处卷折,再垂一花蕾。整体极为精致,充满西域风格。清宫藏有众多精美的伊斯兰或痕都斯坦玉器,大多原产于印度,也有较少一部分产于土耳其和中亚地区。更少的一些则为宫内造办处仿制,这些大多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约370件)和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爱玉器的君主,对痕都斯坦玉器甚为钟爱。乾隆有一位妃子叫香妃,是当时维族领袖阿里和卓之女,据说,自乾隆纳她为妃后,痕都斯坦玉器从此通过新疆回族大吏进贡给乾隆皇帝。这些玉器一部分陈列在紫禁城内乾清宫、养心殿、永寿宫等重要宫殿中。乾隆曾多次作诗赞誉痕都斯坦玉器,可见他对痕都斯坦玉器的喜爱。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515世纪 青玉雕高足碗  青色玉质,有均匀微褐沁,油润肥美。撇口,弧壁,高圈足,足外侈,通体素面无饰以表现玉质恬静、高雅之质美,是难得的雅俗共赏的精品。此高足碗造型端庄秀美,像这种精美华丽的玉器在明代和后期被视为十分珍贵的物品。根据不同的考古文献和历代政府下的禁奢令,玉石远比金器和其他贵金属器更为贵重。著名学者柯律格(Craig Clunas)指出,明正德十六年(1521)曾诏令:一品、二品官员,饮食器皿只许用黄金,不能用玉器。本器口沿外撇,深弧腹,线条十分优美,比例均匀,隽雅俊逸。收藏家戈弗雷(Gerald Godfrey)的藏品中有一件明初的高足杯,其器形比例和玉的色泽与本器相似,曾于1986年出展于亚太博物馆“Chinese Jade: The Image From Within”展览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件玉器的色泽被描述为牛毛纹,应指玉材里细如牛毛状的沁色。

萨默塞特其人其事6萨默塞特其人其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