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与“红色小镇”蒙塔尔纪
作者:李菁/1983年1月5日,邓小平出席欢迎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的宴会
小镇的街上基本见不到中国人,而中国革命先辈曾经出入的旧址散落在小镇各处。无论是革命先辈们的住所、学校还是公共浴室,都已经另作他用,不再对公众开放。唯有这些旧址前竖立的中法文介绍牌,还在记载着那些历史,偶尔路过这些旧址的法国当地居民,也会停下来读到这些文字。曾经,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杜尔齐公园(Jardin Durzy)慷慨激昂发表演讲《拯救中国,拯救世界》,如今,这座公园正在安静地迎接又一个深秋的到来,草地上撒满斑斓落叶的公园里,唯有一对年轻男女坐在长椅上说着悄悄话。
在蒙塔尔纪市火车站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小型纪念碑,碑上有一个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形象——邓小平。这里就是蒙塔尔纪的“邓小平广场”。“因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邓小平在蒙塔尔纪的这段历史也不断被提及。”市长让皮埃尔多尔在接受本刊采访时,不无自豪地说。2014年9月份,多尔市长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一起,共同参加了“邓小平广场”的命名和剪彩活动。
1922年2月13日,年仅17岁的邓小平走进蒙塔尔纪所辖夏莱特市的哈金森橡胶厂(Hutchinson)。哈金森橡胶厂建立于19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欧洲大厂,招募大量外籍工人。该厂先后招聘的工人中还包括了王若飞、李维汉等。尚未成年的邓小平在夏莱特市政府登记后,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制作防雨用的套鞋。据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里说,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星期六也工作,每周工作54小时。新工人实行计时工资,每小时工资学徒期为一法郎,以后逐步增加,熟练后就实行计件工资。这种工作属于轻体力劳动,但要节奏快,适合心灵手巧的人干。邓小平当时一天可以挣十五六个法郎。
后来邓小平从工资中省出一些钱,又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点钱后,于10月17日辞去工厂的工作,设法进入附近的夏狄戎学院念书。可是他最终还是不能支付学习费用,3个月后便又回到了哈金森橡胶厂。而1923年3月份他第二次离开该厂后,工厂档案的记录中说,他“拒绝工作”,“辞职不干,不再雇用”。从1922年2月至1923年3月期间,邓小平主要在厂做工,历时一年多。
在第二次回到哈金森工厂时,邓小平就在附近的蒙塔尔纪加入了由秘密的中国共产主义者的基层组织成立的学习小组,其中有不少人是他在重庆预科学校的同学。邓小平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后,为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党支部工作。他当时的工作是印刷向留法中国学生传播左派思想的宣传册,所以得了一个“油印博士”的绰号。后来有学者说,“在法国,邓小平发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工世界、党的组织工作、中国的地位、社会和地区差别以及他的安身立命之本”。法国也影响了邓小平的嗜好,他喜欢喝红酒、咖啡,吃奶酪、面包。更重要的是,当邓小平在21岁那年离开法国时,他已经成了立场坚定、富有经验的革命领导人。也是从那时起,邓小平培养起一种看问题的独特眼光。除了邓小平,在蒙塔尔纪留下“伟大的足迹”的著名人物还有周恩来、陈毅、李维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等。
哈金森橡胶厂虽然几经发展,但当年邓小平和其他中国学生一起工作过的车间还保存完好。烟囱仍然矗立在原处。这座车间之所以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因为它已经被列入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名录,而进入名录的原因是,这座车间的设计师和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同为一人——居斯塔夫埃菲尔。
中法建交之后,邓小平曾多次访问法国,但很遗憾,他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故地重游。1982年,法中友协组织了7个法国城市的市长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访问。蒙塔尔纪市长也在邀请之列。蒙塔尔纪市长努布拉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走路缓慢,与同行的一些大城市的市长相比显得很不起眼。然而,中方对这位市长给予了特殊的礼遇。在机场的欢迎人群中,这些市长们看到了一条巨大的条幅“热烈欢迎法国市长来华访问”,而条幅的下方还特意写了一行小字“热烈欢迎蒙塔尔纪市长”。
最令努布拉感到意外和兴奋的是邓小平特别接见了他,并和他一起回忆了当时在蒙塔尔纪生活的场景。后来,努布拉对中国记者说,邓小平当时说过三件事:一是请他向当年在哈金森厂为他们登记的罗斯夫人问好,他清楚地记得罗斯夫人“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二是蒙塔尔纪有一条美人鱼街,当年他“骑车沿坡而下,直滑到底,十分痛快”;三是他在蒙塔尔纪学会了跳华尔兹舞。
“我的前任市长努布拉只去过一次中国,而我则已经去过中国十几次。作为法国共产党员,努布拉与中国的交流更多是出于一种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交流。而我作为现任市长与中国的交流,更看重的是邓小平为中国带来改革开放的意义。”多尔市长介绍说,蒙塔尔纪如今还经常接收中国的留学生、运动员、音乐家。每年中国春节,在蒙塔尔纪还会举办庆典活动。蒙塔尔纪中学有全大区唯一的中学汉语课程,每年有25名中学生参加。正是这些不同层面的交流活动,他还受邀出席参观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同时,作为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多尔市长还兼任法国议会法中友谊秘书一职,在巴黎接待过中国官员,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人大委员,这显然都是与邓小平分不开的。
多尔市长说,为了突出蒙塔尔纪的特殊意义,几年前他们在整个市区内将多处曾经属于勤工俭学时期的旧址进行保留维护。邓小平曾经就读的蒙塔尔纪男子公学旧址如今就是市政府所在地,并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伟大的足迹”徒步游览路线,每处旧址会加以专门的中法文说明牌。“为了方便人们了解这段历史,我们还专门制作了一个中法双语的旅游手册。此外蒙塔尔纪法中友好协会也同样在促进这一层面的交流,并在蒙塔尔纪建立了一个博物馆,回顾这段勤工俭学的历史。”
如今中国各级政府经常派出代表团来到蒙塔尔纪进行访问参观。蒙塔尔纪市政府也定期派代表团前往中国,并于2006年与浙江省湖州市结为友好城市,并帮助蒙塔尔纪的法国企业落户湖州市,在那里建设工厂。多尔市长说:“如果说当年中国年轻革命者们通过勤工俭学来到法国汲取新知感受世界,如今我们依然支持这种方式,法国政府出台了‘学徒合同’(Contrat d'apprentissage),便是帮助学生将工作和学习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作逐步地了解整个社会。我们也希望在蒙塔尔纪重新接收中国年轻留学生,让他们在这里学习法语,将革命先辈的传统延续下去。” 中国法国时政法国小镇蒙塔尔纪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