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夫:在革命之路上

作者:邹珊

罗塞夫:在革命之路上01月1日,巴西总统罗塞夫第二任期就职典礼在首都巴西利亚举行

扶摇直上

面对媒体镜头,罗塞夫从不吝啬自己的笑容。这让观众很难想象,她竟会被身边人冠以“严肃”甚至“苛刻”之名。与她共事过的人都觉得,罗塞夫的性格很“硬”:脾气急,做事一丝不苟;因在公开场合呵斥过部下,她还落下了不够平易近人的“骂名”。2012年,美国《福布斯》杂志为“世界上最强势的女性”做了排名,罗塞夫紧随默克尔和希拉里,位列第三。

不仅性格硬,她的“后台”也很硬。众所周知,2010年大选时,罗塞夫是深受民众爱戴的巴西前总统卢拉钦点的接班人。而她之所以幸得卢拉赏识,也是因为政绩足够过硬。

罗塞夫崭露头角是在巴西能源界。1978年,她在州立坎比纳斯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开始从政,并两度被任命为南里奥格兰德州的州矿业与能源厅长。那些年,由于电力部门大多因长期缺少投资而规划落后,停电在巴西是常事。1999年罗塞夫曾警觉,若联邦政府继续忽视这一问题,巴西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拉闸限电危机。她提醒了当时的卡多佐政府,但并未引起重视。而供电危机果然在两年后爆发开来,数百万民众受到严重影响。但南里奥格兰德州却因得益于罗塞夫力推的电力建设项目,发电量增加了46%,成为极少几个逃过危机的地区之一。

这份成绩让罗塞夫在政界名声鹊起。2001年她加入了劳工党,次年就被刚当选总统的卢拉看中,并被任命为国家的矿业与能源部长。罗塞夫没有辜负这份厚望。顶着资金严重缺乏的阻力,她继续大力普及全民用电。在其新政下,巴西的装机容量和发电能力大大增强,基本摆脱了停电威胁。其中,将电力通往上千万穷人和边远地区居民家中的“全民用电”计划更是为卢拉政府挣得了一片赞誉。

2009年罗塞夫被诊断患淋巴癌,她一边接受化疗,一边戴着假发继续工作。而卢拉也对她越来越欣赏。2010年大选时,他不仅将身边的亲信班子交予罗塞夫使用,还一路陪伴她拉票。于是,虽然当时的罗塞夫尚不为政坛以外的人士所熟知,支持率却一路飙升,最终打败了颇受欢迎的圣保罗州前州长若泽塞拉,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统。她的劳工党与联盟政党在参议院和国会都赢得了多数席位,这是卢拉都不曾享受过的盛况。

走上革命之路

当时还是技术官僚的罗塞夫并无竞选公职的经验,与国会的接触也很有限,因心里没底,她在慌乱中打出了自己的“女性牌”,一改平日里戴厚眼镜、穿普通凉鞋的刻板形象,开始佩戴隐形眼镜、穿着鲜艳、化妆,且找人设计了新发型。有媒体爆料,为了让表情看起来更柔和,她还去做了微整形手术。

有人认为,性格强硬是罗塞夫鲜有女性气质的原因,但这其实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1947年,她出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首府贝洛奥里藏特。父亲是保加利亚移民,早年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曾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在其影响下,罗塞夫自小就开始接触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等作品,对下层民众充满怜悯。

而由于青少年时期与巴西的军统时期重合,罗塞夫又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革命道路。1964年巴西爆发了军事政变,当时就读于学生运动格外活跃的州立中心高中的她加入了反对军政府的地下组织——巴西左翼政党“社会主义党”组建的工人政治组织。后来,该组织因意见不一而分裂,其中选择武装斗争的人组建了“民族解放司令部”(COLINA),罗塞夫也是其中一员。日后,她逐渐在组织活动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连男性成员都听她指挥。

1969年,在军方的打压下,COLINA的资金、武器缺乏,骨干人数锐减,但罗塞夫毅然选择留下。后来,该组织和另一支左翼地下武装合并,组成了一个城市游击队,罗塞夫又成了首脑之一,并参与了多起组织活动的策划。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当时震惊全巴西的“盗窃案”,她从被怀疑放有圣保罗州前州长贪污证据的保险柜中盗走250万美元,还豪迈地留下了一张字条:“尽管州长您的这些钱是‘偷’来的,但我们会把它用在正道上。”

而一路走来,罗塞夫也收获了自己的“革命情感”。1967年,未满20岁的她嫁给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克劳迪奥。婚后,这对小夫妻在军政府的白色恐怖下东躲西藏,聚少离多。1968年,因在家乡已无法藏身,罗塞夫受组织之命孤身前往里约热内卢工作。在一次地下组织会议上,她认识了巴西共产党前领导人阿拉乌诺,并再次坠入爱河。

说起与阿拉乌诺的这段罗曼史,就不得不提到罗塞夫的另一段苦难经历。1969年,因一位被捕同志不堪酷刑而叛变,在圣保罗掩护武器弹药的罗塞夫被军警捕获。她遭到了连续22天的酷刑折磨,但无论鞭刑还是电击,她都没有供出其他负责掩护军火的同志。最终,她被法院以“颠覆罪”判入狱,直到三年后才获释。其间,阿拉乌诺也被捕进入同一所监狱,这一经历使他们感情日深并决定出狱后共同生活。

狱中的折磨使罗塞夫掉了20斤体重,甲状腺功能也严重紊乱。由于参加“颠覆”活动,她还被当时就读的米纳斯吉拉斯大学经济系取消了学籍。出狱后,她休养了很久才重拾学业。面对这副革命者的形象,很难想象罗塞夫儿时的梦想竟是做一名芭蕾舞女。其实,由于身为律师的父亲收入不菲,畜牧业主出身的母亲家底丰厚,她小时候过的完全是上流社会的生活,接受欧洲古典教育,在家中讲法语。那段生活如今仍可在她的业余生活中寻得印记,她是高雅文化的发烧友,热爱戏剧、文学、哲学,还曾专程跑到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故居去“朝圣”。

仍在路上

而已经走了很远的她,如今终于走到了岔路口。

第一任期内,她的政绩两极分化。在社会福利政策上,她延续了卢拉“劫富济贫”的风格,继续推行家庭社会救济项目,且不断扩大政策受益范围。受此影响,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失业率创下历史最低。2014年,联合国终于将巴西从世界饥饿地图上除了名。但同时,巴西经济的前景却令人堪忧。这几年,罗塞夫并未对国内逐渐扩大的中产阶级队伍形成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政府在商业领域的干预作用,严重影响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使国家经济受制较大。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最新公布的预期报告显示,巴西有可能在2015年被印度赶超,失去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的地位。

民众对她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这在本次大选的投票趋势上可见一斑。罗塞夫赢得了15个州的胜利,这些州多集中在相对贫穷和传统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对政府的福利政策比较依赖;而其对手、来自社会民主党的候选人内维斯则因主打“经济牌”而拿下了较为富裕的中西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的12个州,在那里,跻身中产阶级的人逐年增多。

另外,因巴西石油公司近期爆出了历史上最大的贪腐案,身为公司的掌舵者,罗塞夫也受到了指责。种种因素下,她虽赢了此次选举,优势却很微弱。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罗塞夫的前后两段婚姻都因疏于经营而走向了失败。如今,已经67岁的她虽已做了外祖母,却依然无法同常人一样享受含饴弄孙之乐。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若要维持过硬的执政记录,巴西难免要经历一场“政策革命”。眼下,罗塞夫才刚刚踏入第二任期,她的“革命之路”仍很漫长。 巴西巴西历史巴西总统女总统罗塞夫迪尔玛·罗塞夫卢拉巴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