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E退潮,狼终于来了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2013年12月19日,在美联储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也是伯南克任期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上,伯南克宣布美联储正式踏上退出QE(量化宽松)之旅,从2014年1月开始,将资产购买规模从现有的每月850亿美元缩减至750亿美元。
尽管市场对于这一天到来早有预期,尽管美联储的退出方案尚显温柔,但是消息公布之后,还是对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美元迅速走强,黄金价格连续大跌,1200美元的关键点位轻易失守,国内A股市场也应声跌破2100点。
美联储选择在此时宣布退出QE,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在今年9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意外宣布维持购债规模不变,而在此之前,包括伯南克在内的美联储官员已经强烈暗示将逐步退出QE,美联储的意外爽约在市场引发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联储的市场引导能力造成损害。自此之后,美联储需要尽快修复自身在市场的信誉。如今美国政府债务风波暂时平息,美联储新任掌门人也已尘埃落定,由伯南克本人在任期内宣布退出QE之旅也是最佳选择。第二个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复苏给了美联储退出QE的信心。尽管美国的失业率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和6.5%的目标位还有较大距离,但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未来几年的复苏程度显然抱有极大信心,按照美联储的预测,2013到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为2.2%~2.3%、2.8%~3.2%和3.0%~3.4%。受到经济复苏乐观预期的影响,尽管美联储宣布开启退出QE之旅,但是美国股市不跌反涨,道琼斯指数再创新高。
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QE后,从对外围市场的影响来看,中国股市的表现最为振荡,尽管上证指数在此之前已经8连跌,但是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消息公布之后,上证指数还是大跌2%。相比之下,此前其他一些因为QE退出预期而曾经剧烈动荡的新兴市场,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反而表现得较为平静。对于中国市场而言,美国退出QE的影响可能才刚刚开始。
在美联储宣布消减购债规模之际,中国市场再度引来钱荒动荡,银行间拆借利率创出6月份钱荒以来的新高,市场上再度爆出有银行发生资金违约的传闻。与6月份钱荒时不同的是,央行此次及时采取了注入流动性的做法,在短期内注入3000亿元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如果说上一轮钱荒还有央行主动引爆的因素,这一轮钱荒来袭,央行则在第一时间主动应对,显示出两轮钱荒不同的背景,在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QE之际,中国市场再度上演钱荒,其中绝非简单巧合。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而中国经济在“4万亿”计划刺激下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美联储实施QE政策,大量资金溢出至中国市场。而从未来几年看,中美之间经济增速此长彼消的趋势开始逆转,美国经济预期未来几年逐步回升至3%以上,而中国经济虽然在三中全会上释放出了改革红利,但仅就短期而言,增速回落依然难以避免,中美经济增速在未来几年的逆转,将会导致大量资金回流美国。
除了宏观经济基本面外,美国未来几年加息预期越来越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成为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的另外一大理由。美联储的设想是如果未来美国失业率将至6.5%以下,将会开启加息的时间窗口,按照美联储对失业率的预测,2013年美国失业率降至7.0%~7.1%,2014年降至6.3%~6.6%,2015年降至5.8%~6.1%,2016年降至5.3%~5.8%。如果美联储预测准确,这意味着最早在2014年下半年就有可能启动加息,最迟在2015年,美国加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随着美国基本面改善和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刺激,美元逐渐走强,对全球风险资本的吸引力将会随之上升。从这个角度看,美联储此次议息会议上宣布缩减购买资产规模的力度虽然不大,但是考虑到其中隐含的未来两年内可能加息的潜台词,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谓绵里藏针,对全球资金流动性的冲击可能远超出想象。
国际市场上的金融危机,大多是由于一国实体经济基本面恶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戳穿资产泡沫所引发。上世纪90年代,日本资金大量流向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刺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拉升了东南亚的资产泡沫,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基本面出现恶化,包括日元在内的大量国际资本迅速撤离,加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除此之外,拉美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等,也基本上都可以归于此类模式。
美联储退出QE,将会对新兴市场带来冲击基本上已成共识,但是中国是否和其他新兴市场不同,可以在这场资金大退潮中免疫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2013年8月份左右,当时在QE退出的强烈预期下,大多数新兴市场已经预演了一场小规模的危机,股市连续下跌,本币迅速贬值,不过在当时的新兴市场动荡中,中国市场保持了相对稳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也可以高枕无忧。中国市场当时之所以没有跟随新兴市场陷入波动,一是因为当时中国经济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回暖迹象,随着前期稳增长措施开始发力,中国经济在三季度探底回升,前三季度GDP增长7.7%,实现全年7.5%的目标已经没有悬念,基本面的好转使得中国市场没有陷入动荡。同时,人民币在年内一直保持强势,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成为中国市场保持稳定的另外一大重要因素。
但从2014年看,这两大因素是否还能保持将成为疑问。20s14年是改革的开局之年,虽然远方有巨大的改革红利,但就短期而言,更多还是必须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短期内的经济减速在所难免。从人民币汇率看,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一路走强,12月份更是创出6.11的新高,考虑到出口产业承受的压力,加之美元走强的概率大幅提升,2014年人民币继续上升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外汇占款的变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国际资本的流动。2013年9月份以来,由于美联储意外暂缓退出QE,加之中国市场基本面好转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新增外汇占款一改负增长的态势,连续创出新高,显示出国际游资大量涌入。不过随着美联储退出QE的时间表再度临近,11月的外汇占款明显回落,美联储退出QE的消息正式发布后,预计外汇占款规模还会继续回落,有可能再度呈现负增长的格局。
如果QE退潮带来资本大转移,股市和楼市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两大领域。从股市看,中国股市目前估值水平并不高,并没有多少泡沫可言,QE退潮虽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冲击,持续大跌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相比之下,QE退潮对楼市的冲击力远大于股市。
中国房地产价格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经相当之高,支撑高房价最有利的因素就是所谓的供应不足,但从未来看,供应因素将会变得越来越弱。房地产税的推出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国土资源部已经开始着手起草相关法规,按照时间表,2014年6月底之前要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条例。随着不动产登记以及房地产税的推出,官富阶层手中持有的大量房产将会陆续推向市场,规模之大或许超出想象,这将形成房地产重要的市场供应。从土地角度看,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平等入市,土地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也会缓解。最近几年将是房地产税最终推出的过渡之年,房地产税推出后,有可能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取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目前财力紧张的地方政府将有足够的动力一改此前饥饿营销的模式,向市场大量供地来赶乘土地财政的末班车。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美国QE退潮也可算是一次倒逼,如果应对不当,中国有可能迎来一场因为资产泡沫破灭引发的经济动荡,反之,中国主动实施经济结构改革,减轻对于房地产的依赖程度,中国经济反而有可能因此获得一次新生。 QE退潮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