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时装描述此刻
作者:何潇(文 / 何潇)
( Vivienne Tam 2013秋冬系列女装 )
Vivienne Tam 2013秋冬系列在纽约走秀的那一天,适逢中国的农历新年。在设计师谭燕玉看来,这十分吉利。新年象征着希望,也意味着改变。为了将新年的氛围传递给到场的所有人,她在每个观秀者的座位上,放上了一个新年红包,里面包着一张道具纸币,印着几何形状的蛇图案,面值1亿元。
谭燕玉从不隐藏自己的“中国身份”。在她刚到纽约的80年代,她对他人介绍自己,称自己是“一个设计师,来自中国”;如今,她在纽约已经待了30年,建立了坚固的名声,言谈举止都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她还是说:“我是一个中国设计师。”当记者问及她在哪里学习的服装设计,帕森斯设计学院还是纽约时装学院?她总是语带自豪地回答:我是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的。
从某种角度,对于中国身份的执著,让谭燕玉得到了回报。在她事业刚起步的阶段——那时“中国”对于时尚界而言,尚是一片蛮荒之地——“中国身份”让她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困扰那些来到新大陆的亚洲艺术家,即:“作为一个东方设计师,如何在纽约树立自我身份。”她的一举成名,因为1995年的“毛”系列,这是一场安迪·沃霍尔式的戏仿。这件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有人认为它体现了“理想化的全球主义”。
在设计上,谭燕玉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中国符号”之路:1997年,她推出了“佛陀”系列;2000年,她使用了“龙”作为主题;在前几年,她使用过牡丹,提及过梁祝,在与HP做跨界设计的时候,她在电脑上绘上蝴蝶。“我希望自己所作的不只是使用一些中国元素,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阐释。我希望人们看到的不只有一些符号,或者只是一张中国脸,而能看见中国。”谭燕玉说。
然而,当“中国”变成时尚圈的热点词语,大大小小的品牌都精心打起“中国牌”的时候。这个以“中国符号”闻名的设计师,却有了更多的关注。在Vivienne Tam 2013秋冬系列的秀场上,人们发现,Vivienne Tam这次系列的来源,非“中国”二字可以概括——实际上,你可以为它列出一个不长不短的灵感清单:朋克、阴阳、波普艺术,甚至时事新闻,当然,还有中国的新年。
如果你不是一个过分严肃的人,大约会认同,这场秀是趣味十足的。奥巴马的漫画人像被放在了连衣裙上,戴墨镜,手上举着一个大幅的微信码;一件军装风格的上衣,加上了红袖章一样的袖套;“万岁”两个字,被解构成几何图纹,呈现在裙摆之上……在颜色上,满场飞舞的是红黑两色,这本是为了庆祝中国新年使用的中国传统色,放在T台上,却显出冷静与热情的两极对比来。
“有些设计师只想做时尚设计,有些设计师想做更多的事情。我不仅是个服装设计师,也是生活方式设计师。生活方式设计师关心的是整体环境,而不只是服装。”谭燕玉说。在后台,她表示,“服装不只是时尚。它可以用来描述当下的世界”。——是的,那条奥巴马裙子是一个极佳的例子。那么,有否想过也用用罗姆尼呢?“他不会当选。”设计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