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邹珊)

埃美关系将何去何从?0( 3月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左)出访埃及,在开罗与埃及总统穆尔西会晤 )

2月24日至3月6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以欧洲和中东为目的地,展开了自己任内的首次出访,命名“倾听之旅”。在克里到访的英、德、沙特等9个美国盟国中,埃及是重点一站。他为埃及带来了丰厚的“见面礼”:只要穆尔西保证落实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协议的承诺,并在4月举行一次公正透明的大选,那么美国将对埃提供1.9亿美元的经济资助,帮助其成为“经济成功的民主国家”。他同时强调,虽然将协助埃及加速政治过渡进程,但不会干涉埃及内政。

可这份慷慨大礼并没能赢得热情回应,部分埃及反对派拒绝与克里见面。《埃及人报》甚至认为,克里与部分反对派领导人的会晤只会激化埃及国内的政治分歧,使党派纷争和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埃及《消息报》甚至评论说,克里作为美国国务卿的首访无果而终。

自1979年起,埃美两国维持了30余年的紧密外交关系,直到2011年穆巴拉克倒台后才发生变化。而此期间,“援助”无疑是维系盟友纽带的关键内容。作为仅次于以色列的第二大受援国,埃及接受美国援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3年,由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被阿拉伯国家的战斗力所震撼,美国希望刚刚摆脱苏联制约的埃及能够成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新伙伴,于是开始向埃及提供大量的经济支援。1976年埃及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后,美国又开始向其提供军事援助。由此,埃及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战略基石,而美国则是埃及的主要外部依赖对象。在穆巴拉克执政的30年中,两国盟友关系更是在政、经、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深化发展。

但穆尔西的登台明显阻碍了这种合作的无条件延续。这位奉行独立政策的埃及新总统明确表示:美国人的决定可能并不适合埃及。“同穆巴拉克政权相似,穆尔西政府保守、利商、认为西方世界的影响对埃及的经济和战略前景有益。但不同的是,新政府的大量国内支持者都相信,埃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基础应是本国利益,而非美国需要。”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朱恩斯(Stephen Zunes)告诉本刊。“美国支持穆巴拉克、支持以色列、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埃及民众对美国政策的不满一直存在。致力于维护两国关系的向来是领导层。”美国旧金山大学政治学教授科万特(William B. Quandt)也向本刊指出。

在朱恩斯看来,克里在埃及受到的冷遇进一步证明了埃及的变化。他说:“克里的待遇暗示了,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西方力量,都无法再如从前一样对自己的中东同盟国实施管控。穆巴拉克和其他阿拉伯世界领导人的被接连推翻的事实也表明,目前影响中东地区格局的力量来自于当地的国家内部,而非外来政策。”

然而,鉴于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埃及在阿拉伯国家的强大影响力,此般情形尚不足以使习惯了旧日相处模式的美国政府就此退缩。“目前奥巴马仍在尽力与埃及保持良好关系,援助也将继续。虽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埃及内政走向,但除非出现戏剧性变化,或埃以关系急剧恶化,否则华盛顿不会改变态度。”科万特说。但今非昔比。美国佛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高斯(F.Gregory Gause)告诉本刊:“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充满坎坷。埃及的经济现状决定了穆兄会政府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西方国家的财政援助的依赖,他们目前仍需在以色列等与美国有关系的事务上好好表现。但由于双方在地区事务上持不同看法,两国分歧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内将逐渐显露。此外,反对派与穆尔西政府的不满也会导致他们向美国寻求援助,那时,奥巴马与埃及官方的矛盾又将加深。”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哈恩(Peter L. Hahn)亦认同这一观点:“克里的到访说明奥巴马政府尚未放弃穆尔西……余下的三年中,埃及内政变化将会决定美国的对埃政策。美国国务院已明确表示,民主不能单凭一次选举而奠定,还需要赢家与反对派进行第二轮对决。但迄今为止,埃及尚未经历第二次选举的考验。所以,未来充满未知。” 关系中东局势埃美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