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巴对峙:不只是领土争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珊)
( 3月7日,马来西亚军队正在沙巴州地区巡逻 )
2月12日,近200名自称“苏禄王朝皇家安全部队”的苏禄苏丹后裔携武器自菲律宾进入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并对沙巴提出领土要求。目前,该部队与马来警方已发生多场交火,对峙仍在继续。
苏禄苏丹人是谁?他们来自摩洛人系。摩洛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马来人与当地原住民的混血后裔,苏禄人是其分支之一。1457年,苏禄人在今日菲律宾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西端的苏禄群岛等地建立了苏禄苏丹王国。在西班牙人入侵前,此王国曾是当地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如今,苏禄只是菲律宾国内的一个省份,其首领基拉姆三世也只是名义上的领袖。
沙巴州在15世纪曾为苏禄苏丹王国所有。但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先后出现,该地逐渐与马、菲两国产生了混乱的联系。这段历史由两条平行支线组成:一方面,苏禄苏丹于1878年将沙巴转让给了英属北婆罗洲公司。由于协议英文原件丢失,无人能说清当时到底是“割让”还是“租借”。1963年,在联合国认可下,沙巴由英国转交给了马来西亚,并在马来宣告成立时成为该国一个州。另一方面,早在16世纪,西班牙就已入侵苏禄苏丹国,并称之为“摩洛兰”地区。虽从未真正占领,但因19世纪时与美国在当地交火失败,西政府被迫将“摩洛兰”割让给了美国。“二战”后,美国宣布废除海外殖民政策,菲律宾独立。而该地在两国政府签订条约之时,又被美国划给了菲律宾。目前,沙巴州虽然是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的东半部领土的一部分,但两国在主权的归属问题上仍然各执一词。
苏禄后裔的入侵首先触动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但由于菲、马两国政府反应温和,且入侵部队声称代表的是苏禄王国而非菲律宾,观察家们并不认为这是一场纯粹的领土之战。“马、菲边境线相互渗透,当地居民间的种族、文化与宗教联系紧密,越界行为在马来群岛十分常见。”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人类学系的霍夫斯戴特博士(Gerhard Hoffstaedter)告诉本刊,“殖民线将人们和故土残酷相隔的事实,使得婆罗洲的管控更为放松。马来政府对于菲摩洛武装分子在沙巴受训一事也比较宽容。而由于马来西亚向来是棉兰老岛稳定和平的有力维护者,菲律宾在领土争议上也从未大造声势。”
值得关注的是基拉姆三世对沙巴的向往之情。这位象征性的领袖如今与他的追随者居住在菲律宾南部,那里经济落后,穆斯林反叛者、“基地”极端分子和歹徒猖獗。基拉姆称,菲律宾苏丹人的生活窘境是其发动入侵的主要原因。而观察家们却认为,其根本缘由,来自菲政府与当地最大的穆斯林分裂力量“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于去年签署的和平条约。条约中,该组织被允许在菲境内成立相当于“亚国”的新政治实体。“苏禄苏丹和另一反叛组织‘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未被考虑在内,基拉姆等人一定对此感到了失望和愤怒。条约签订之初就已有人对其负面效应发出警告。”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首席国际关系研究员恩蒙(Abdul Rahman Embong)告诉本刊。“在中央集权的政治系统中,某一边缘力量被授予的自治权会激发其他相似力量的同等欲望,制造动乱是他们索要补偿的途径。”德国洪堡大学亚非研究所霍尔斯特博士(Frederik Holst)向本刊指出,“通过将此事件国际化,苏禄人使马、菲两国同时卷入其中,菲政府自然会为曾经的失策而自责。”“已在菲南部销声匿迹许久的‘民族解放战线’也对苏禄拥有沙巴主权进行了声援,此行为若与和平条约无关,似乎说不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RSIS国际关系学院的里欧(Joseph Chinyong Liow)教授说。
在恩蒙看来,入侵发生在马来西亚第十三届全国大选举行前夕,也令人生疑:“和平条约签署不满一年,可据称,入侵行动已酝酿了7年有余。”霍夫斯戴特则认为:“总理纳吉布的主打理念并不足以吸引关键的印度和华裔选民,若大选在上半年举行,执政联盟很难保住多数席位。目前,因沙巴事件而推迟选举的呼声已出现,所以,被入侵的沙巴州与另一个东部州沙捞越也许是在有意为执政联盟赢得支持。” 争端沙巴对峙只是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