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研发中心:奥迪“战略性加注”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亚洲研发中心:奥迪“战略性加注”0( 2010年北京国际车展上亮相的奥迪A8L )

继德国本土研发中心之后,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是其全球第二家研发中心,在京从事研发的国际团队阵容强大,目前已增至300多人,其研发职能在此前的内饰、外饰以及材质色彩等基础上,还增加了发动机、车身、电子系统及电池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开发,同时还有原型车间、车辆测试平台、设计以及当前最先进的3D技术开发环境。其中,实验室、原型车间及研发车间的占地总面积超过了8000平方米。

由于落成仪式之前,北京出现持续的雾霾天气,使得汽车尾气的污染及车内空气净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此,奥迪(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德睿博士有备而答:“奥迪通过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所有车辆燃油消耗已经减少了15%。所有环保型的汽车都可以在研发中心内研发。我们将它视为一个认真的课题,并且通过努力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为什么要专门设立亚洲研发中心?为什么亚洲研发中心落户在北京?奥迪未来在中国还有哪些大动作?在中国高速增长多年后,奥迪此举被解读为其进一步开疆拓土的“战略性加注”,通过这个窗口辐射亚洲乃至更大的市场。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功能与德国总部研发中心是如何协调的?与一汽-大众是怎样的关系?

施泰德:在北京的奥迪亚洲研发中心与德国研发中心在运作上是同步的。就功能而言,我们希望借助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来了解中国市场和亚洲市场,同时希望借此在相关领域里专门针对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就与大众合作而言,希望能与大众研发中心达到“聚同效应”,这意味着我们将共同确认需要合作的领域和项目,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余热系统,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冯德睿:两个品牌在研发过程中会有自身的特点,我们都会予以关注。关于一汽-大众与奥迪合作的问题,奥迪亚洲研发中心事实上也是一个信号:并不仅仅针对中国,实际上也为亚洲所建立。北京研发中心将促进我们与一汽-大众之间的研发合作,由于地理位置更近了,合作将更为便捷。我们之间会进行多方面合作,目前很多检测设备都可以共同使用。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奥迪要专门设立亚洲研发中心?

施泰德:拿导航系统或者娱乐系统来举个例子,这两个系统必须针对亚洲特有的情况进行开发,单从文字角度来说,亚洲特有的文字在输入和输出时,与欧洲拉丁字母的信息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就有两种模块,一是亚洲模块,另一个是欧洲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我们会针对各国自身的特性进行细化研发。而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大家会相互借鉴,这种借鉴具有聚同效应。

三联生活周刊:请问奥迪亚洲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有哪些?在研发领域如何覆盖亚洲主要市场?

格拉泽(Dr.Horst Glaser,奥迪公司底盘开发部负责人):我们希望通过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来覆盖研发领域的所有工作。我们还将在中国做车辆测试,希望所有车辆开发出来后都能在中国进行测试,以便充分了解这些车辆在中国的适用性。另外,我们也希望在设计方面给总部提供一些启迪,汲取中国在设计传统中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奥迪的设计中。

我想强调的是,在亚洲建立奥迪研发中心不单单是为中国,也是为亚洲。例如,日本、韩国等都将作为亚洲研发中心要覆盖的国家。例如导航系统开发出来后,必须在相应的国家、地区进行测试,通过我们的研发中心在这里的设立,希望能够拉近与客户、市场之间的距离。

三联生活周刊:研发中心的国际化团队如何沟通合作?

冯德睿:我们在北京的研发中心有300多名工作人员,它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一共来自15个不同的国家,其中有60%的人可以讲中文。

通常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我们的研发团队具有良好的英语素质是必须的。就我们在各个国家的本土市场而言,如果我们进到中国市场,很自然地希望员工能够慢慢讲中文,在南美市场,希望他们能够讲西班牙语,这里包括葡萄牙或者西班牙。我的体会是,国际化实际上依附于语言,而语言是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联生活周刊:未来与中方技术合作方面如何引向深入?奥迪是否有计划将把最核心的技术拿到亚洲研发中心开发?

施泰德:多年以来我们在研发上一直与一汽-大众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奥迪在一汽-大众的研发中心共有1000多名职工,多年来一直陪伴着我们将新产品推向市场。也就是说,所有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产品,比如奥迪A6L或者奥迪A4L,都是与中国伙伴们一起合作的结晶。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注意到另外两个德国豪华车品牌都进行了管理层的人员更换,奥迪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施泰德:奥迪去年不单是在中国发展非常好,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得也非常好。我们给自己设定了“2020目标”,这个“2020目标”我们也在不断地贯彻实施。如此好的业绩是在现有人事配备情况下取得的,所以在现阶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测。

三联生活周刊:奥迪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奔驰,成为全球销量第二的豪华品牌。奥迪的下一个目标,是超过宝马。与宝马、奔驰相比,你认为奥迪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施泰德:说到与其他两大品牌的差异,实际上奥迪在全球都有着非常好的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奥迪要在高档车市场上成为世界第一。去年奥迪在中国、欧洲豪华车市场都取得了销量第一,目前仅缺一枚美国市场的金牌。就中国而言,去年在中国进行的汽车各大品牌评比中,奥迪一共拿了10项大奖。不断进取和不断进步,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冯德睿:奥迪去年在中国市场上卖出了40多万辆车,这个成绩单足以说明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实际上,这个距离已经成为历史新高。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奥迪与中国合作伙伴正确的市场前瞻。比如在轿车领域里,我们是第一个预见到应该对原有车型进行加长的厂商;就高档SUV而言,我们也是第一个看到市场需求,推出了国产Q5,因而成为市场领先者;就运动车而言,由于预见到未来中国运动车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们去年在中国第一次进行了R8 LMS杯赛事,并且制定了高性能车引入规划,包括已经引入的RS 5 Coupé。我们的总体想法是:无论是从成熟度还是从市场容量而言,中国市场已经达到了可以容纳更多、更个性化车型的时代。

三联生活周刊:在中国的大城市,环境问题是汽车面临的一个挑战,奥迪亚洲研发中心是否将此列入专门的研发课题?

冯德睿: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们就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一致,尽最大努力将奥迪所有车辆的燃油消耗降低15%,通过努力,这个目标总体已经实现了。这项成绩也为我们带来了荣誉,在去年相应的评比中,奥迪被评为最具环保性的品牌。

现在,我们的研发中心有专门的混合动力车型研发,也就是说,所有环保型的汽车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大规模投入及研发。就车内空气净化而言,我们所出售的A6L和A8L两款车型中都有相应的可选择的配置,车内空气净化器可以起到车内净化作用。

在这里,我想做一个小小的补充,据我了解,学术界权威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只有12%是由汽车造成的,如果把卡车等商用车加进去,这个比例大概占到18%。也就是说,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其他排放源,比如生物氧气,比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业燃烧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等等,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在未来世界上还应该做更多努力,减排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一起努力。在这方面,奥迪将其视为一个严肃的课题,并将通过科技进步致力于节能减排。 奥迪a4亚洲奥迪奥迪公司加注研发战略性德国汽车中心奥迪美国大众汽车